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旅游>古谯楼始建于公元983年 比天安门早建430多年

    古谯楼始建于公元983年 比天安门早建430多年

    点击查看原图

      古谯楼坐落于市区中心文献路中段。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893年),兴化军知军段鹏初建,作为子城城门和门楼。绍兴六年(1136年)因火灾焚毁,知军刘登重建,并置更鼓刻漏于其上,故称鼓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因倭寇骚乱,又被焚毁。至隆庆五年(1571年)才重建,分守阴武卿书匾“壶兰雄镇”。现存古谯楼建筑物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建。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的。古谯楼为三层,平面长方形,长约50米,高约25米,底层基台石砌,保持宋代城阙形制,中开门洞,门上嵌“古谯楼”石额,马夔陛书;基台东西端突出成“凹 ”字形。二层楼阁为木质结构,重檐歇山造。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斗拱 宏大,部分结构尚保留明末清初遗迹。三层周围有回廊,置砖石花式围栏;二、三层共有100根木柱。这是福建仅存的一座鼓楼,也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莆田人常把她当作“兴化府”的象征。现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谯楼始建于公元983年 比天安门早建430多年

      记者从市方志委了解到,古谯楼并非天安门的翻版,其实古谯楼的历史比天安门还早了430多年,印证了莆田悠久的历史文化。

      市方志委主任傅庆定介绍说,古谯楼是“文献名邦”、“海滨邹鲁”莆田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古谯楼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兴化军治从游洋迁至莆田时,知军段鹏所建,作为子城城门和门楼。宋绍兴六年(1136)因火灾焚毁,知军刘登于城台上重建谯门楼,置更鼓刻漏于其上。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楼焚于倭乱,明隆庆五年(1571)郡守陈武卿重建时匾曰:壶兰雄镇。清康熙九年(1670)知府慕大颜重建,三十一年又火焚;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知府卞永嘉重建,时于楼门洞南面的门额上画坎卦之象以制火;清嘉庆八年间(1803)知府马夔陛重修并书门额。如今古谯楼上还镶有嘉庆重修“天一楼”记的碑刻。“天一楼”为清代古谯楼的又一别称。

      据悉,北京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最初名叫“承天门”。当年,承天门远没有如今天安门这么壮丽,而只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牌楼,牌楼正中悬挂“承天之门”匾额。此楼于1451年毁于大火,1465年重建,明末时又毁于兵火,直到清顺治八年(1651)重修,才大体成为今天的样式,并改名“天安门”。

      傅庆定说,有些外地人不了解莆田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产生了古谯楼是模仿天安门建造的误解。 (卓晋萍)

    <>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