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矢志创业历风雨 回报桑梓情满腔——记马来西亚九旬侨胞陈兰

    矢志创业历风雨 回报桑梓情满腔——记马来西亚九旬侨胞陈兰

      自出资20万元成立昆头陈兰教育基金会以来,马来西亚九旬侨胞陈兰已六度在故乡母校仙游县上坤小学颁发奖教奖学和助学金,累计发放基金近3万元,每年受益师生400多人,受到当地乡亲和师生的好评。

      祖籍仙游榜头镇的陈兰 (又名陈玉兰),1921年出生在榜头镇上坤村,因家贫没读几年书就与泥土亲密接触,日子过得苦巴巴。1937年秋,怀揣着淘金梦想,年少的他跟随乡亲侨胞陈仁远涉重洋来到马来西亚闯荡谋生,靠苦干巧干,加上人缘好,硬是从一个穷光蛋摇身变成腰包鼓鼓的企业家。但至今谈及他勤劳创业的艰辛历程,在海外度过70多个春秋的他颇有体会地说,“创业要成功,既要辛勤劳动、埋头苦干,更要勇立潮头,亲力亲为!”

      的确,他异国拼搏中尝尽酸甜苦辣,但收获的却是沉甸甸的硕果。初来马岛,他给人打杂工,无论开荒耕田还是喂猪放羊都肯卖力,还先后当过泥水匠、修路工、采锡工,收入极其微薄,但他省吃俭用,用最原始的办法积累创业资金,加上他为人仗义,总是倾力资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乡亲,赢得了在马侨胞的拥戴,练就了坚韧不拔的性格。日本侵略南洋时,一向脑瓜活络的他用小本钱做起了脚车的胶胎生意,因当时脚车刚刚风靡世界,可当时受制于战争影响,脚车轮胎无处可买,但他所制的“土胶胎”能应急,一上市就迅速畅销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地,为他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日本投降后,随着脚车胎供应线的恢复,大量机制轮胎进入市场,他的轮胎生意自是收盘,他又转型开起了家庭作坊式的脚车店,除了修理脚车,还制造脚车坐垫,凭借创新从牛皮垫改成塑料垫,完全适应了市场需求,并扩大生产范围,创办陈兰脚车机件有限公司,涉足脚车轮盖、条链盘、轮胎铁骨、骨架等零部件的制造,源源不断地供应马来西亚绝大部分由兴化侨胞开办的上万家脚车店,且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获得以制造脚车闻名世界的英国伦敦“莱里”的青睐,提供整车组装零配机件,被誉为莱里脚车王国的“半大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脚车逐步被摩托、汽车取代,随着资金积累的不断雄厚,善于分析市场行情、把握市场动态的他又把事业发展转移到建筑、信贷等行业,先后创办了金保工业有限工业公司、怡宝企业有限公司、金保海丰栈包装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公司经营风生水起。如今,他的三儿一女,均早已成家立业,内外子孙20余人,儿女分管企业,子孙满堂,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令人感动的是,陈兰虽远离祖国,身居海外,却情牵故里。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变化给常回故里探亲谒祖的他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他不顾年事已高,坚持每年回国探亲考察,家乡的巨变给了他巨大鼓舞,他总是默默关心国家和家乡的经济建设,并力所能及地支持家乡的发展,在出生地办学校、修乡路、建水库,修复古迹,赈灾建房,带头集资建侨联枫亭分会会址,得到当地父老乡亲的赞许和感佩。这不,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他就捐资修建家乡小学;1991年,他回乡省亲时捐资20万元,在家乡小学兴建“陈全义教学楼”;为家乡捐资40多万元建上昆小学、溪东小学教学楼;2007年12月初,他捐资20万元成立了陈兰教育基金会,共设立“学生学业奖”、“学生竞赛奖”、“教师辅导奖”等,每学年颁发一次,藉以推动家乡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多年来他支持家乡各项公益事业捐资赠物达110万多元,并支持投资办“闽龙轻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多种规格的钢管,在吸收社会劳力就业、发展建材生产,创造社会效益等方面作出了贡献。由此,他先后被莆田市和仙游县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陈国孟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