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自然画春秋—访秀屿区画家陈国扬
我与画家陈国扬是有缘的,早在十年前,我以作家的身份,他以画家的身份,相聚于秀屿区南日岛参加文联部门组织的文艺采风活动。记得那天晚上,我俩同宿一室,彻夜交谈,谈人生,谈艺术。他的为人谦和、为画钟情至今仍久久萦绕于我的心间。所以,当《渔村文艺》编辑要我对陈国扬进行专题采访时,我很乐意为之。
陈国扬出生于秀屿区笏石镇岭美白塔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虽地处偏僻,但山清水秀,乡土气息浓厚,为国扬的艺术生命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1985年,国扬考入了莆田华侨师范普师班后师从中国画协会员、莆田学院美术副教授吴克强老师,开始正式接受美术教育学习。由于天生对美术的酷爱与独到之处的感悟,国扬的绘画才华在学校已遥遥出众。在师范即将毕业时,他与另外两位美术优秀的同学在莆田华侨师范学校举办了《个人画展》,开了该校举办学生个人画展先河。
1988年师范毕业后,陈国扬当了一名教师,并被安排语数教学。期间,他虽然从事的不是美术教育工作,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美术的痴心追求,一天繁重的教学工作后已是夜深人静时,他才开始磨墨挥毫,废寝忘食临摹古今名家作品,进入自己画画学习、创作的艺术意境中,乐不思疲,不知今夕何夕。对于临摹谁的作品,国扬是有刻意选择的,他喜欢临摹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等“清四王”着名画家的作品。陈国扬说,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四王”的东西我很喜欢,看传统的优秀国画山水作品常会有惊心动魄之感。我们看古人可能比当下的许多人厉害得多,因为古人没有嘈杂的世俗的东西在里头。古人的东西是积淀的精华,这就需要我有一种积极吸取的姿态,滋养我的还是传统文化。
国扬戏谑地说,“那段时间我的职业是教书,业余是画画,除此一无所有,虽然寂寞枯燥,但也是最轻松惬意的时光。”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镇十佳校长,区德育先进工作者……那一张张奖状是上级教育部门对国扬工作成绩的肯定。与此同时,国扬的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市区的各级展览并获奖,并流传到台湾新加坡等地。2001年,国扬因教学成绩斐然而被任命为学校校长,在繁重的学校管理与教学工作中,他不得不暂搁了自己心爱的画笔,可他内心始终没有放弃对美术的孜孜追求。2004年,国扬毕业于福建教育学院小教专业后,又考入了集美大学成人教育美术学专升本,但因积劳成疾,他不得不放弃去学习深造的机会,成了永远的遗憾。2011年,大病初愈后的陈国扬不得不辞去校长职务,潜心于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和创作中。
品读陈国扬的国画作品,他一个最大的墨法特点,那就是对宿墨的使用,宿墨法的渗透与其他的墨法可能完全不一样,它的那种变化,比如在笔与笔之间的融合与渗透之外,还能看得到其中的笔性。用笔一刹那的瞬间保留在其中,且还能看到笔迹边缘的东西,这些正是宿墨的魅力所在。在具体绘画过程中,国扬追求的是积点成线,笔与笔之间不穿插,但通过宿墨法每一笔边缘的渗透却能将它们融合一起。
“作画至今,你已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风格?”笔者饶有兴致问道。
“风格?”陈国扬稍加思索后,便抖出一番艺术感悟:我的画还没有形成风格,我没有觉得风格是一定要固守不变的,因为心境的变化可能更容易导致风格的变化。风格的完整最终仍得靠一个修炼的过程,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也有强烈的变异之心,不断的探索与发展。当然画画还是讲究个性,讲究自己的东西。讲究你个人的东西综合的素养。
记得一位西方画家曾讲过这样的话:“解散美术学院,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领悟。”此话虽然偏激,但陈国扬认为很有道理,因为大自然就是他的最好老师,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利用课余时间游历名山大川,黄山,华山,乌镇等地都留下足迹,搜尽奇峰打草稿,对话自然,注重写生。他的写生是感悟式的,精读自然。对此,国扬自有精辟的艺术感悟:写生应当说是写心,而非状物,物是激发你的心神的东西、意的东西。我注重意象的东西,情和理的结合。做到“似于不似之间”来进行艺术的传神写照,以意取形得其精神,虽是逸笔草草,又不失形制,不求具象描摹,化繁为简,才能传达出自然山川的生动意境。
如今,陈国扬从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技巧,形成了自己特殊的笔墨语言,他从细节上下功夫,一横一竖皆极其讲究,发自内心。因为他只忠于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近年来,陈国扬创作的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并获奖。2004年作品《境静心清》获莆田市教师书画展二等奖。2012年作品《一生洁白》参加省反腐倡廉书画展。2013年作品《山深远客来》参加莆田市首届书画艺术节展览。2013年作品《一路欢歌》入选省计生亲情书画展。2014年作品《悠悠水乡情》入选“八闽丹青奖”首届福建省美术双年展。2014年7月作品《山深书声远》入选“丝情之路”福建省当代美术精品大展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福建省作品选拔展。2014年11月作品参加福建省“美丽福建,平安海西”书画精品展荣获二等奖。 (谢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