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旅游>谷城梅雪

    谷城梅雪

      在城笏路黄石段的左侧,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谷城梅雪就坐落该处。相传,唐代“贞观之治”年间,谷城山下一度成为八闽游客游览,骚人墨客咏诗作画的胜地。尤在元宵节前后,这里更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谷城山上万株梅树雪白的,鲜红的,鹅黄的,各色梅花竞相吐艳,在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宛若山上降下瑞雪,迷迷朦朦中透出红墙绿瓦,仙境般的世界令多少工商仕女,文武官员前往观赏游玩。那时,因这座高达150米左右的小山柏松蓊郁,梅花杂其中间,加上怪石嶙峋,红亭绿树,掩映山下的池塘,一处蜿蜒的城垛绕山而筑,山上山下,山里山外,浑成一体,与蓬莱相比,犹过之而无不及。

      谷城梅雪几经废兴,如今谷城山已为平地成了公路,池塘和那满山梅树已消失在历史尘烟中。但越过千年时空,一代代的兴安人把这引以为荣的壶兰风景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迄今,站在谷城宫里,那文武官员,平民百姓到此一游的情景只能在那戏台上重演,然而,宫内那几株吐青的梅树还是令人缅想和触发对这景观的无穷回味。

      图为谷城宫。   许志挺 文/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谷城,位于黄石镇(黄石宋时称为市)七境村,古称“城山”。黄石古称“水南”,旧时有人家延络数千余户,市内屋宇相续,商贾甚盛,贸易吞吐,仅亚泉州。特产桂元,远销全国,各地统称水南。

      城山为市之主脉,俗传巨蛛结网如园城,故名城山。下有国清塘,塘中有濯缨亭,有朱熹书“天光云影”之匾。城山之满山松皆合抱,蔽日凌云,幽蔼葱青,俗名之为青山,唐妙应祖师谶云:“城山青,黄石出公卿”。山下多书香世家,读书仕族,皆因家族显隆而严于教,其子弟力学而工于文,有明一代,登贤者书者一百八十六人,举进士五十六名。诚信而有证也。官绅园榭,庭台相望,相互连枝。果则有荔枝,树则有梅花,腊月赏梅,达官贵人,名流佳士,提壶索句,狐袭鸟帽,家冠骈沓,郊野花开万树,淡雅鲜明,粉妆大地,梅林积雪,梅瓣飘离,白练纷披,望如飞雪,俨然六出雪花,为南国之奇景也,故有“谷城梅雪”之雅称。

      黄石名胜古迹多,有南宋名儒林光朝的讲学处红泉书院(今黄石小学)。古镇东南部的东甲海堤是莆田最早、最长的海堤。还有创建于北宋的梅妃故里的“浦口宫”。元朝有宁海桥,明代有北辰宫,戚公祠、戚公井、太湖祠,以及著名的林墩,瑶台两大古战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原图

      在城笏路黄石段的左侧,莆田24景之一的谷城梅雪就坐落该处。

      相传,唐代“贞观之治”年间,谷城山下一度成为八闽游客游览,骚人墨客咏诗作画的胜地。尤在元宵节前后,这里更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谷城山上万株梅树雪白的,鲜红的,鹅黄的,各色梅花竞相吐艳,在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宛若山上降下瑞雪,迷迷朦朦中透出红墙绿瓦

      ,仙境般的世界令多少工商仕女,文武官员前往观赏游玩。那时,因这座高达150米左右的小山柏松蓊郁,梅花杂其中间,加上怪石嶙峋,红亭绿树,掩映山下的池塘,一处蜿蜒的城垛绕山而筑,山上山下,山里山外,浑成一体,与蓬莱相比,犹过之而无不及。

      宋代莆籍史学家郑樵曾数度游赏谷城山,写下“谷城山松隐岩”的七律诗。诗曰:古嶂回环画屏倚,晴窗倒入春湖水。村村丛树绿于蓝,列列行人去如蚁。新秧未插水田平,高低麦垄相纵横。黄昏倦客忘归去,孤月亭亭云外生。

      这首诗高度概括了谷城梅雪胜境的迷人风光。那迂回的绿树怪石,那画家挥笔的彩画,那碧波粼粼的湖水以及俯瞰远处绿树环绕的山村、水田,如蚁般来来往往的农夫和游人,都让他激情满怀。直到夕阳西下,明月高悬天际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据传,宋代进士林光朝曾在谷城宫旁的书院讲学。可见此地既是游览胜地,又是莘莘学子攻读诗书求取功名的好去处。来到这处风光名胜处,触目皆有精彩的诗文楹联被各路书法家书写,尔后雕刻在宫殿的大小门两旁和神位左右以及宫中石柱上。

      谷城宫有左右两处大门可进。左边大门上有块雕刻着吴必贤书写的“水南胜境”石批;左右石刻联分别为:春社广农功谷城梅迎瑞雪;水南兴义学伊洛派衍红泉。这苍劲有力的联对乃邑人87岁的林镗书写。左大门前立一块石埤,上刻写“谷城宫”三字,由莆田县人民ZF1986年

      4月所立。谷城宫属莆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右边大门上横批为“谷城梅雪”,系林秀銮书写。马来西亚归侨八二叟朱文风于1989年11月谷旦书写的对联分刻在门的左右。左联是:农重耕耘岁稔年丰仓有谷;右联是:梅知节义香清色白雪堆城。

      走进大门,谷城宫前的石埕边遍植梅树、桃树,6个大花台里的三角梅吐艳怒放,靠近围墙面对正宫处有一处大戏台,台后是一个高2米多的大香炉。这戏台上有横批曰:谷城揽胜南水钟灵;近台的左右联分别为:慕梅雪名何妨到此寻幽访古;看莆仙戏总要来些逸致闲情。隔开的左右联分别为:咫地构新台台上江山万里,片时传结局局中事业千年。

      谷城宫的主殿门对联是邑人陈鹤所题,左联是:皈佛勋留天水册;右联是寻梅神恋谷城香。这宫系二进殿宫,中间有天井。宫门前两旁有两尊保门将军,即白马将军和赤马将军。在一进殿内两旁墙壁上有八尊壁画,系八班像。天井两边墙上,都是宋时出巡、出郊大壁画。当时赏梅盛况可见一斑。

      二进殿内供有杨公太师神像,八将宝帐分列两旁。太师神像两旁一付对联甚是精彩:尘力高悬黄石古;神灵长护谷城春。在宫内石柱上,还刻有对联。左联为:救江山之危振民族之魂扬家教之严母妻叔同纾国难叹一门皆忠义;右联为:存武穆之节褒文山之烈有道邻之气天地人齐颂英雄名垂万载共光辉。此联由黄石人黄发兴撰文、陈阵书写。

      主殿的右侧设有“谷城二忠庙”,庙内供有陈文龙陈公太师神像。其联对为:满腹文章有节义;九州生气赖扶持。左侧设有篁岭武圣庙,庙内设有关公大帝神像,其联对为:情重桃园义扶汉鼎;灵昭篁岭德溥群生。庙两侧还分设关平、周昌神像。

      谷城梅雪几经废兴,如今谷城山已为平地成了公路,池塘和那满山梅树已消失在历史尘烟中。但越过千年时空,一代代的兴安人把这引以为荣的壶兰风景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迄今,站在谷城宫里,那文武官员,平民百姓到此一游的情景只能在那戏台上重演,然而,宫内那几株吐青的梅树还是令人缅想和触发对这景观的无穷回味。

      黄石名胜古迹多,有南宋名儒林光朝的讲学处红泉书院(今黄石小学)。古镇东南部的东甲海堤是莆田最早、最长的海堤。还有创建于北

      宋的梅妃故里的“浦口宫”。元朝有宁海桥,明代有北辰宫,戚公祠、戚公井、太湖祠,以及著名的林墩,瑶台两大古战场。

      (文/沙星 )

    —————————————————————————————————————————————————————————

      谷城,位于莆田黄石镇七境村,古称“城山”,离莆田城区东南方向大约10公里。谷城山与国清塘、谷城宫“三位一体”,构成莆田二十四景之——“谷城梅雪”。1981年,“谷城梅雪”被原莆田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谷城宫前立碑公告。

      谷城山(现称青山),原海拔146米,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约1500米,与壶公山遥相呼应,呈“卧狮”形屹立在莆田南平原,显得格外秀丽壮观。其东侧布满巨石,石矿资源丰富,辖属瑶台行政村;西侧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故称青山,辖属七境行政村下庄、上坑两自然村。山之上下松皆合抱,蔽日凌云,幽蔼葱青,唐妙应祖师谶云:“城山青,黄石出公卿”。山上原建有“三隐岩” 精舍,即松隐岩、竹隐岩和梅隐岩,宋代著名莆籍理学家、号称“南夫子”的林光朝(现黄石镇定庄村人)曾经在“三隐岩”精舍教授学子,山下多书香世家,读书仕族,皆因家族显隆而严于教,其子弟力学而工于文,有明一代,登贤者书者一百八十六人,举进士五十六名,来学者多后形成“红泉书院”学派,也是莘莘学子攻读诗书求取功名的好去处,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经问学于此。山上山下绵延千余亩梅树、龙眼、桃树和枇杷等名果,销售莆(田)、仙(游)、惠(安),龙眼加工后远销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享有“水南(黄石)桂圆甲天下”美誉。每当隆冬季节,梅花盛开,树上梅花点点,地上花瓣飘飘,犹如北国雪山,倒映到山下之“国清塘”,宛若人间仙境,故有“谷城梅雪”之雅称。

      国清塘东靠谷城山(现称青山),西旁下庄自然村,南背壶公山,北邻谷城宫。她犹如一面波光粼粼的镜子,嵌在西离现福厦高速铁路相距250米的我市南平洋的大地上,是莆田境内难得的一个自然景观。

      据莆田县志和史料记载,国清塘人工开凿于唐代贞观元年至五年(672—631年),比唐代建中780—783年吴起率众修建的延寿陂早建152年,比修建于唐代元和八年(813年)的黄石东甲镇海堤早建182年,比宋代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陈洪进率众修建的梧塘南安陂早建346年,比宋代嘉祐1056—1063年知军刘谔率众修建的太平陂早建432年,比修建于宋代熙宁八年(1075年)的木兰陂早建444年,为莆田市最早的水利设施。元和八年(813年),闽浙观察史裴元次“更善溢、泄洪道以抗旱涝,垦、溉田322顷,岁收数万斛,以赡军储”。宋熙宁中,“木兰陂成,遂废诸泉、沥浔、永丰、颉四塘为民田,惟留国清塘以备大旱”。她承载着自唐朝至今千余年旱涝缓冲作用和污水自然处理、净化功能。塘边有棵古榕树匍匐在水面之上,榕树须飘荡拂水,有“长龙卧波”之景。从而吸引历代众多游人墨客前来观赏。七境下庄自然村,自古属兴化府莆田县国清里,故名曰“国清塘”。塘上建有一座“濯缨亭”,宋代理学家、孔子儒学领头羊朱熹游览“谷城梅雪”景点时,为国清塘题匾曰“天光云影”墨宝(现存七境村下庄村),并吟下“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诗句。

      谷城宫亦称谷城祖庙,北宋期间始建于谷城山之西侧,其“三点一线”位于谷城山、国清塘之间,主要供奉宋代民族英雄杨家将神灵。明嘉靖年间(1522~1566)毁于倭乱,明崇祯间(1628~1644)由由里人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奉敕巡抚江西等地督理军务加正二品服俸林贽鼎建,迁建于现水南村境内,清代重修。建筑坐东朝西,前后三进,占地面积2606平方米。与台湾苗栗县乾富宫结为姐妹宫庙。

      走进大门,谷城宫前的石埕边遍植梅树、桃树、天竺。靠近围墙面对正宫处有一处大戏台,戏台上有横批曰:谷城揽胜南水钟灵。近台的左右联为:“慕梅雪名何妨到此寻幽访古;看莆仙戏总要来些逸致闲情”。“咫地构新台台上江山万里,片时传结局局中事业千年”。谷城宫的主殿门对联“皈佛勋留天水册;寻梅神恋谷城香”是邑人书画家陈鹤先生所题。

      殿内供有杨公太师神像,八将宝帐分列两旁。太师神像两旁。其中一付对联甚是精彩,曰:“尘力高悬黄石古;神灵长护谷城春”。在宫内石柱上,还刻有“救江山之危,振民族之魂,扬家教之严,母妻叔同纾国,难叹一门皆忠义;存武穆之节,褒文山之烈,有道邻之气,天地人齐颂英雄,名垂万载共光辉”。此联由新华社记者黄发兴撰文、莆田书画家陈阵先生所书。

      台湾莆仙同乡会会长、原国民党国防部中将林秀栾先生,怀恋家乡“谷城梅雪”美景,于上世纪80年代国民党实行开放台胞返大陆探亲政策时,亲笔挥毫“谷城梅雪”墨宝托友人带回。1994年林秀栾将军携台胞一行返大陆探亲,专程前往谷城山下庄片扫墓祭祖,游览了下庄自然村国清塘等景点,并将其作为回乡谒祖标志性地物符号。原福建省第八届人大常委、福建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现任福建省闽台高校交流促进会会长朱旭同志,目睹谷城山和国清塘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百感交集地写下“留得青山在,明天更美好”墨宝作为嘱托。

      “谷城梅雪”几经废兴,如今谷城山、国清塘已成残山剩水。谷城山上的古迹、石刻和梅树已逐渐消失在历史尘烟中。现存主要景观国清塘也忧患不已。1949年解放之初,水面面积15亩,之后不断遭受“造田运动”等蚕食,萎缩至今9.6亩。然则,就这蕞尔之水,近期依然有唯利是图者觊觎。幸有识之士陈祖雄等奔走呼号,著名雕塑家、市政协委员陈春阳等多位委员于2010年在市“两会”上提案保护(市政协第2010269号提案),引起了莆田市、区两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2010年8月20日荔城区人民政府发布文件(荔政函【2010】155号),“针对现存的二十四景自然景观,我区十分关注,将在法律框架下积极采取措施给予保护。因此,我区将积极保护该景点”。

      诚然,必是我市积极贯彻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兴国”精神的一个重大举措。如斯,国之幸焉,邦之荣焉,民之福焉。     (陈祖雄 陈文宁)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