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亭三妈宫的历史沧桑
据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枫亭志》载有香炉传说: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的一天,在枫慈溪下游,临太平桥不远的水面,随着潮流出现了一团五彩缤纷的光芒,溯流而至。斯时乡人观者如堵,堪为称奇。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抢先跳下水去,却发现原来是一只精致的铜炉,就把它捧回家暂为收藏。
说得也奇怪,当晚所有的人都梦见一位身着金甲的端庄女郎,对着众人曰:“我是湄洲岛的神姑,为了感谢枫亭民众对湄岛庶民的粮草供应恩德,奉玉帝之命,特带着铜炉来到枫江,为汝乡的民众造福,保佑此方百姓的安宁”。第二天早晨,人们都在议论着昨夜梦中的奇事,奔走相告。随后,爰备香花,燃放礼炮,捧着铜炉至锦屏山麓之北的草市头(今三妈宫),购数椽,搭简宇,置铜炉之中供祀,凡祷祝者无不应验。时里人林文可首先献地,与善男信女捐资效力,建成一座简朴的庙宇,泥塑一尊妈祖神像,曰“海神庙”。神姑显应灵验,传闻十里八乡,连江、香田、慈孝三里的庶民到此焚香膜拜,祈求指点迷津的人群络绎不绝。
自海神庙建后,历经宋、元、明初三百二十九年的历史沧桑,海神庙毁圮无遗。到明宣德二年(1427年),由郑添祥发动里民募资重建,一座仿古格式的庙宇屹立在旧址之上,蔚为壮观。又经过七十九年,即是明正德年间庙宇失火,化为灰烬,荡然无存;信众将神像请护至角头街居民房屋暂藏。
又据旧《枫亭志》记载概述:明万历年间,三仙姑显灵助驾舟的传说,时仙游县尉关玉成,率巡海官军在枫亭牛渡港(今枫亭陡门)制造一艘大船,要凿一条通海道,征集民间耕牛及民工,并用揽绳拉着大船向海域移动。可是,那么大的船只岂是人力所能为的,无法前进一步。这时负责工役的关玉成,绞尽了脑汁也拿不出办法来。
当天晚上,关玉成及民工夜宿枫亭全安庄(今陡门村),梦见有三位仙女对关玉成曰:“关头领啊!不要再劳苦百姓,明天午时,大船可以出海,我们三姐妹都来帮忙,勿再徒劳民力。”
第二天午时,突然狂风巨浪,海潮猛涨,大船上浮,关玉成指挥水手们把大船驾出了海港。此时,关玉成仿佛望见海空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三位头戴金冠,身着紫袍的仙女,手持令旗在空中晃动,徐徐上天而隐去。这时关玉成悟出这是神妃在帮助于他,速返全安庄向民众谈起神妃显灵的奇事。于是就到处寻找海神庙天妃尊神像的下落。终于在枫亭南街草市头(今角头)民居楼上找到一尊神采奕奕的泥塑妈祖神像,即发动富有人家及好善乐施者募资民众效劳,在原庙宇的遗址重建一座古色古香,颇具规模的宫宇。同时,在宫埕前方凿掘了一口八角池,名曰“默涤池”,寓意三姐妹浴脚之用。同时在池正中深挖一口古井,意将妖孽镇压其中,上面用八卦方石锁盖着,让妖魔鬼怪永世不再作祟。
尔后,重塑妈祖、法主娘娘(陈姓)和慈感(吴姓)三尊神姑神像一起供奉在宫堂的正殿和偏殿,神案桌前雕有五爪金龙的图案,从此便将“海神庙”易名为“三妈宫”。又因宫宇朝向西南的卧岗山峰,寓为千年神龙卧岗,欲得神姑呼龙而应,上乘九天奏表,与东海龙王同时显验,保佑枫亭黎民百姓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故又把三妈宫叫做“龙应宫”。据旧《枫亭志》载:“宫内恭挂康熙御赐‘神昭海表’、雍正御赐‘锡福安澜’及侍郎漳浦蔡世远的‘海不扬波’题额”。
在宫宇东厢上厅神龛里供祀孟尝元帅和扬威中军尊神。据传原孟尝帅府原址在卧龙岗山麓之下,因帅府年久失修倒圮,顺移至东厢上厅神龛里奉祀;西边上厅殿堂神龛里供奉文武注生圣母(陈靖姑)。
清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枫亭地区发大水,随着洪流漂来一尊神像金身——金大人至芙蓉墩之侧(今慈善堂周边),据民间传说,此神尊是东宅庙里供祀的。里民便在东厢下厅构筑神殿,神阁亭把金大人神像供奉于此,其神案桌书上“上宫庙”三字。
三妈宫自明万历年间重建至清嘉庆丁卯十二年(1807年)再次重建,历经二百三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宫宇年久欠修,满目疮痍,后经里人多次募资重新修葺,恢复原貌。时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再次遭受厄运,毁为平地,作为枫亭周边的柴草市场达二十多年之久。
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宗教界迎来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因妈祖始终是枫亭及周边信众心目中的保护神;1985年夏,民众自发筹资28.6万多元的启动资金,择土取仁,选好吉日,在原宫宇的遗址上动工兴建新宫殿,历时四年顺利告竣,重现九百多年前古迹风彩。如今,香火鼎盛,雄伟壮观,名闻遐迩,扬名海内外,招引着众多的游人香客来此观赏,拈香敬拜,流连忘返,赞不绝口,成为座落在兰友社区的一大历史景观。
如今,每年以三妈宫妈祖庙会为核心主办的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欢庆活动,热闹非凡,盛况空前,把妈祖文化与元宵灯节文化融于一体。华灯高照,百灯争奇斗艳,各种灯具舞动上元夜,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节的源远流长,神州同庆,万民欢乐的节日氛围之中。妈祖的许多美丽传说故事,铸就了九百多年三妈宫的吉祥与自豪。吴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