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旅游>游仙游文庙

    游仙游文庙

      我一直觉得,早年经常游览仙游的九鲤湖、菜溪岩、麦斜岩和天马山等“四大景”没到仙游文庙是憾事,因为“四大景”的名气太大,竟把文庙给忽略了。准确地说,当时不知道文庙是一个蕴藏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宝库。

      我喜欢孔子的警句名言,他那震古烁今的杰作总让我百读不厌,爱不释手;我歆羡孔子的旷世逸才,惊叹孔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恨不得当个鲁国人;我钦佩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常为他“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而感动,为他“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而惋惜,更为他清高的人品,凛然的气节和注重教育、培养人才的远见卓识,以及一生历尽坎坷、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所折服。我坚持认为,孔子所倡导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所创立的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和尊师重教、学习进取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永远应该发扬光大。记得求学时,同学们大都离不开棋牌和影视节目,我却在津津有味地偷看孔子的《春秋》和《论语》,以至数十年后仍记忆犹新。

      对于一位我喜欢我崇拜的大圣人,怎可以不去探访不去凭吊呢?今年春天,在阳光和煦的一天,我满怀一种久仰的敬慕和向往,特意拜谒了心仪已久的仙游文庙。

      走近仙游文庙,迎面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历经岁月斑驳的石门,上面镌刻着原国务委员、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为仙游文庙题写的“绰楔门”,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仙游文庙昔日的繁华和历史的沧桑,顿觉意义不凡。进入大门,安谧的环境即刻吸引了我。只见青茵浓密无尘无染,猗猗滴翠深秀蔚然。皱摺而苍劲的树干以及地上斑驳的砖石,都能令人感到文庙历史的悠久,而树上鸟儿的叫声更增添了文庙的幽深和宁静。我意外发现在高耸挺拔的林木间,竟然栖息了许多白色的水鸟——白鹭,使得古意盎然的树木平添了一种仙风道骨的味道。荫蔽在如龙如虬的苍松翠柏下,在庄严肃穆、寂静如野的气氛里,放眼高枝繁叶之中,绿瓦翘檐,流金溢彩的殿宇,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诧异的是我根本没有想象到,仙游有如此一个休闲的好地方,环境很优美也很干净,犹如一幅恬静的山水画。顷刻间,我很想将来退休了,一定要多来这里坐坐,看看书,晒晒太阳,聊聊天等等。

      仙游文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4100多平方米,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全省四大之首、莆田唯一尚存的县级文庙建筑群,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仙游县志》记载:仙游文庙,原称孔子庙。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全国各州县皆立孔子庙,清源县署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奉命在县城西处(今实小校内的城隍庙)始设儒学,初名清源县学。宋咸平五年,县尉段全迁建县治南燕池埔(即今址)。宋宣和七年,因朝廷废除儒学,文庙一度沦为地方军器制造所。宋绍兴九年,广东肇庆太守陈可大(仙游人)回乡捐资率众重修并扩建。南宋淳熙年间,文庙经重修,正殿改称大成殿。两旁扩建明伦、忠告、笃志等六个斋所,作为当时士子读书之处。宁宗嘉定年间,文庙扩建大成门和乡贤祠等。元至正二十年,文庙被兵火所焚,后来县伊任兴虽有修整,但难复旧观。明永乐年间,孔子庙依制正名为文庙。明洪武元年,知县周从善,改尊道堂为明伦堂。洪武二十六年,知县顾思敬于两廊后劈射圃,教谕潭子敬于明伦堂后建文昌阁。宣德八年,县令王彝对文庙进行一次较全面的修葺,使大成殿恢复原貌。正德九年,知县范珪改射圃为名宦祠,同时新建乡贤祠。清雍正、乾隆两朝,邑伸徐万安兄弟和知县陈兴祚,将大成殿和大成门的四对木柱换上龙雕大石柱,并对文庙作一次全面的艺术整修。光绪十五年又经重修,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一场浩劫,让文庙的许多建筑毁于一旦,还好大成殿里外一些重要的文物被文革中任仙游“红忠馆”负责人兼艺术总设计的孙仁英先生(现为中国美协会员、省文史馆馆员、仙游李耕国画研究所名誉所长)急中生智设法将之保存了下来。1985年以来,在省、市和仙游县历届政府以及众多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下,经过多次修葺和重建,使破败不堪的文庙重又恢复了往日的雄姿。现有的大成殿、大成门、两边庑廊等仍保持着宋明清建筑的风格,其造型和工艺水平堪称古代仙作之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谓是“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誉的佐证。

      大成门,也叫戟门,座北朝南。是重建的文庙正门,上挂“时中立极”匾额,两旁“金声”、“玉振”的匾额,据说是乾隆皇帝的御书,用形象来比喻孔子做事有始有终。戟门前雄踞三对弥足珍贵的宋代石鼓,前后各有一对雕龙石柱。屏息静气,迈进大门,眼前是一个大天井,两旁榕柏葱笼,花团锦簇。正中有个露台,乃旧时祭孔“三献”的场所,由大理石铺砌。露台前的斜阶,以青石浮雕龙陛连接通道,直至戟门。浮雕图案的四周是汹涌的江涯海水,当中为矫健的飞龙穿梭于流水行云之间,颇有翻江倒海、直冲云霄之气势,其雕刻精巧细致,刀法刚劲有力,工艺十分精湛,不愧为古代仙作石雕艺术中的杰作。据孙仁英先生讲,该浮雕的龙头在解放前夕,曾因一位暂住庙里的国民党败军营长,其新生儿子满月的那天,玩耍时不小心摔倒了,刚好头撞在龙头上血流如注,气急败坏的营长当之拔出手枪,“砰!砰!”两声,就把那蟠龙的头打破了一块,到解放后才修复好。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建筑,也是整个文庙的精华所在,庄严而宏丽。殿里外有两副传说是清雍正皇帝亲书的对联,高度概括了孔子的一生和功绩,其外是:“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其内是:“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大成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殿前8根高4.5米、径0.6米的宋代的以辉绿岩透雕的蟠龙石柱,那柱上的蟠龙,爪鳞透剔,须角悬突,纤巧委婉,矫冉雄健,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可谓形神兼备,巧夺天工,实为世上罕见,令人叹为观止,传说其乃古代仙作高手以独特的技艺精雕细琢而成。龙的形象是由我国原始氏族社会开创,并历经千百年演变而后固定下来的一种图腾偶像,将建筑与精美的雕龙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大成殿增添一番情趣。大成殿造型美观大方,为重檐歇山式砖木结构,面宽三间,进深四间。梁架、斗拱、驼峰、雀替等均用木雕金漆或彩绘装饰,形象生动逼真。殿顶脊上雕塑的双龙戏珠,丹风朝阳,相传这样能镇压邪魔,避灾攘祸。殿内当心间顶部作窟窿状的叠拱、藻井、斗简等均饰以花纹木雕,结构华丽,气韵不凡。中间篆刻有“状元宰辅”一方印,象征仙游曾孕育过郑侨等五状元四宰相。左右次间和前廊吊顶则作平祺天花,五光十色,艳丽迷人。殿中由外向内,依次悬挂清代五朝天子的御书匾额复制品,即咸丰朝的“德齐祷载”、嘉庆朝的“斯文在兹”、乾隆朝的“与天地参”、康熙朝的“万世师表”、顺治朝的“生民未有”。昙内主祀万世师表孔子,两边的四尊塑像,叫做“四佩”,是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面的十二位塑像叫做“十二哲”,即十二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哲人。据悉,如今在高考前,也有不少学生来到这里参拜孔子及各位先哲,寄希望考个好成绩,进个好学校。我认真端详着台上那高达2.6米的以汉白玉和仙作技艺雕成的孔子立身塑像,果然儒雅端重、栩栩如生,眼神里仿佛充满智慧,给人以颖达恢弘的印象,令人肃然起敬。我怀着钦敬之情,虔诚地向这位贤人叩首朝拜。

      出大成殿,刚好碰到久别多年的原仙游县博物馆陈老馆长,他又带我去庑廊内看现代仙作名家按李耕国画研究所的画师们据邹城《孔孟圣迹图》的方案进行再设计再创作并以名贵花梨木雕成的共36幅,宽为1.48米,长计38米的《孔子圣迹图》和陈列的历代碑刻及书画石刻等文物展品。他告诉我:“如今文庙实际上也是仙游县的博物馆,仙游发掘的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许多古碑刻等文物和许多颇具价值的文史资料等都存放在这里,以便游人和研究人员参观、考察。仙游文庙凝聚着无数先民的智慧和才能,是仙游这块古老土地历史文化悠久的见证,也是百万仙游民众的文化祖屋。它在历史上引导仙游人民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乃仙游历史上尊师重教、尊孔尚文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仙游自唐代以来,教育文化一直都相当发达,在民间流传着‘家贫子读书’的格言,读书蔚然成风。在宋代,仙游科甲尤为鼎盛,享有‘盛冠八闽’之誉,当时著名词人刘克庄曾盛赞仙游为‘海滨邹鲁’。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仙游曾孕育出郑良士、陈洪进、蔡襄、傅揖、薛奕、林豫、林师益、林亨、郑纪、林兰友等名扬天下的政治家、民族英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先后出进士八百多人。新中国建立前后,又诞生出李耕、李霞、陈仁鉴、许怀中、郑怀兴、黄羲、孙仁英等一大批饮誉海内外的名人,这些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光彩。眼下,仙游文庙不仅是一处具有观赏性和功能性齐全的旅游参观圣地,更是仙游灿烂的教育文化的一个缩影和一方很抒情的文化园地。庙前的广场和庙外的体育场一隅,是民众尤其是老年人向往的健身、游乐和闲谈的好地方,每天早晨或傍晚,都有许多民众从县城的四面八方涌来这里散步、纳凉、转悠。在这里,人们总是脚步轻轻,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怀念、瞻仰文庙的古建筑风采,老者徘徊往复似在咀嚼孔子的名言,感受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年轻人呢,则思索着人生路上将如何经受得住风雨冲刷造出生命的佳酿。当然,还有更多的普通民众也许只是为了休闲和娱乐,他们觉得这里是一块阳光普照、和谐温馨的乐园……”听着陈老馆长的介绍,我不禁思潮起伏,感慨万千,猝然间,仿佛看到仙游文明从遥远的古代向现代走来,眼前是一片灿烂、辉煌……□赵鲜明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