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莆仙民间俗谚

    莆仙民间俗谚

      【十指伸出有长短】

      人有双手十指,而手指中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各有长短。此言用来比喻每个人的学识与本领各不相同,不能互相比较。

      【嘴门嘴齿也会“厮答”(相碰)】

      嘴门即嘴唇,嘴齿即牙齿。虽然唇齿相依,但人在吃食物时,往往不留神会发生牙齿咬破嘴唇。此言指两者亲密,有时也难免发生磨擦。

      【“猫狸”(猫)与狗冤家头】

      猫与狗天生难相处,此言借喻有些人性格不合,很难在一起相处或共事。

      【“猫狸”(猫)无“暝”(晚饭)狗无“罩”(午饭)】

      莆仙方言称晚饭为“暝”,午饭为“罩”。因猫在夜间捕鼠为食,不用喂晚饭,狗在白天外出觅食,不用喂午饭,故主人不用准备猫的晚餐与狗的午餐。此言通常用来比喻一日三餐无着落者的生活。

      【酱虾坐横头位】

      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海龙王嫁女》,海龙王女儿出嫁,海中水族迎亲大办筵席,横头位是留给族亲中有显赫地位坐的,而形体最小的酱虾竟然不知耻坐在横头位上,遭到斥骂。此语是用来讽刺某个不知趣的小人物自高自大,占据某个重要位置。

      【山中无虎,“狗只狸”(猹)为王】

      莆仙方言“狗只狸”也叫“土猪豪”,即猹,一种像獾,比野猪小的野兽。此语意同“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用来比喻某人借某种优势、特别技能,以称霸一方,逞一时之能。

      【有死人,无死货】

      人无百年,总会垂老病死,而商品总有人买,即使积压滞销,用降价、打折的办法也能销出去。当然在今天,工商部门加大打假力度,那些假冒、伪劣商品也会被封存起来,成为死货。

      【价钱有“厮量”(商量),秤儿无“厮量”】

      秤儿即秤,“厮量”是商量。此言指买卖双方在商品价格上可以讨价还价,但在重量上不能短斤少两。

      【买的不知卖的店】

      想购买商品的人不知该到哪家商店里购买。此言指旧时商品信息不灵通。

      【钱咸货无嫌】

      钱咸指价格昂贵,货无嫌指质量上乘,无可挑剔。

      【一分钱,一分货】

      此言即按质论价的意思。

      【下南兄,对半杀】

      旧时莆仙人称闽南泉州为“下南”,称泉州人为“下南兄”,“杀”即杀价。此言指泉州人做生意,在商讨价格时,往往一下子就把价钱砍杀一半。

      【开天门】

      民间传说要是有人能在夜间望见天上有一片辉煌的灯光,有走动的形影,那就是开天门,当即跪求,玉帝可帮助他实现心愿。此语用来比喻某人遇到一种特别的幸运,或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二月二,蛎(牡蛎)臭味】

      农历二月初二是每年头牙祭日,一般说过了这天,莆仙人就不喜欢吃牡蛎了,因为这时候的牡蛎味道已不鲜美了。

      【哆头蛏,江口蛎】

      哆头与江口均属涵江区,有大面积海涂,哆头盛产蛏,江口盛产牡蛎,皆因个大味鲜,远近闻名。

      【枫亭糕,度尾柚】

      枫亭与度尾均属仙游县,枫亭以制作糯米糕点闻名,度尾以出产文旦柚驰名。

      【人不知自皱】

      皱指脸上的皱纹。此言讽喻有些人不知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即缺少自知之明。

      【大吃咸,臭“脚廉”(小腿面)】

      “脚廉”指人的小脚面,要是该部位受伤糜烂,难以治愈。此言用来劝戒人们不可有贪婪之心,损人利己的结果只能害了自己。

      【放棺有钱,抓药无钱】

      旧时穷人往往贫病交加,无钱看病抓药,但人死后必须入土为安,所以再穷的人家也要四处借钱,或变卖家产,买回棺材。此言用来讽喻有些人明明有钱,却在某方面舍不得花钱。

      【叫你挑箩来拾骨】

      拾骨指人死后尸体腐烂剩下的骨架重新收拾装殓。此言即叫你必死无疑,准备收尸的意思。

      【生人生命】

      命指命运。此言为宿命论,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已经注定了命运的好与坏。

      【后生(年轻人)勇跳跳,老来举拐杖】

      年轻时身强力壮,走路雄赳赳,等到年老力衰了,只好拄着拐杖行路。此言用来告诫某些年轻人,不要逞一时之勇。

      【“出门”(麻疹)无死,“出珠”(天花)也会死】

      莆仙方言“出门”是麻疹,一种急性传染病,儿童最易感染,能并发肺炎、中耳炎、百日咳等疾病;“出珠”即天花,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即使治愈,也会留下麻脸。在旧社会医疗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这两种病死亡率都很高,而天花要比麻疹的死亡率更高。此言是始终难逃一劫的意思,意同“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本地牛吃本地草】

      本地的牛一般只习惯吃本地的草,此言用来比喻男人一般是娶本地的女子为妻。

      【老牛吃幼笋】

      幼笋是刚出芽的嫩竹,也泛指刚长出的嫩草。此言指夫妻中,男方年龄偏多,女方年纪较轻,两者年龄悬殊较大,带有讽刺的意思。

      【少年无“歹”(丑)女】

      此言意为,每个女子在年轻时都长得如花一样,没有丑貌讨人嫌的,尤其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新车旧犁,年老夫妻】

      车要新的好用,犁要旧的好用;夫妻到年老时,感情会更深。

      【买臣嫂带铁扫帚】

      语出莆仙戏《朱买臣》,此言为旧时妇女自怨命苦的谚语,至今宿命论者还认为,哪个妇女命里要是带铁扫帚,就会克夫命。

      【年年十八岁,日日三十暝】

      姑娘十八(岁)一朵花,但再美的姑娘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是会衰老的;“三十暝”即大年三十晚上,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此言讽喻某些人固步自封,总是认为自己青春不老,时光美好,岂不知时光会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尾儿尾金珠,一醒一醒摸】

      尾儿即最小的儿子(或女儿),做父母的总是最疼爱最小的儿子,视作掌上明珠,只要一睡醒就去抚摸。

      【手甲面是肉,手甲底也是肉】

      手甲即指甲,手指面是手背,手甲底是手心,两者都是肉,用来比喻每一个儿女都是父母的亲骨肉,都要一视同仁。

      【孙啊孙,隔一墩】

      墩是土墩,隔一墩即隔一个层次,此言是说孙子与儿子之间,毕竟还隔了一代。

      【老人变孩子】

      此言指有的人到老时,性格与脾气会变成小孩子一样,如爱吃零食,爱嬉戏玩耍等。

      【“儿婿”(女婿)是半子】

      莆仙人把女婿看作是半个儿子,如有重大家事,往往叫女婿过来帮忙。

      【“打捕”(男人)嘴阔食十方,“室娘”(女人)嘴阔食老公】

      旧时相命先生给人看相,认为男人嘴巴大,就命运好,能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而女人嘴巴大,则依靠老公享清福。当然此言是不科学的。

      【纸封做米瓮】

      纸封即纸做的袋子,米瓮即米缸。此言用来比喻穷人家到了快要断粮的地步。

      【山里鹧鸪獐,海里马鲛鲳】

      鹧鸪是山里的一种飞禽,獐是山里的一种动物,形体似鹿,但比鹿小;马鲛与鲳都是海里的鱼。莆仙人认为这四种做成的食品,味道最佳,是山珍海味的代表。

      【戆妻拗子,无药可治】

      戆妻指愚笨的妻子,拗子指性格倔强且不服管教的儿子。此言用来比喻某些不可调教的人。

      【大事不谋妻子】

      夫妻的关系最为亲密,但由于女人往往话多,会把机密泄露出去,或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导致计划受挫,大事不成,所以有些大事不可告知妻子。

      【卖油的食斋,卖肉的口契骨】

      此言听起来虽难以置信,但道出生意人靠勤俭起家的一种决窍。

      【买卖算钱,厮请不论】

      “厮请”是互相请客的意思。此言指在买卖时,双方一分一厘都要算清,但在请客时,无论由谁出钱,都不必斤斤计较。

      【有金无碎银】

      此言即没有零钱的意思,常用来讽喻大户人家不肯施舍的理由。

      【赚钱有数,身体“朝”(该)顾】

      一个人赚钱(挣钱)不管是多是少,总是有一定数额的,但身体的健康要比赚钱重要。此言是劝人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要光忙着赚钱。

      【阿姑“惜”(爱惜、疼爱)孙“弹”(偏向)姑姓】

      阿姑即父亲的姐妹。此言中的“孙”,其实是侄辈。一般说,出嫁的姐妹都特别偏向、疼爱自家兄弟的子女,一是血缘亲近,二是姓氏相同。此言用来比喻对自家人的一种特别关爱。

      【“沿路”(到处)像猪母生猪仔】

      莆仙方言“沿路”是到处、满地;猪母即母猪,猪仔是小猪。此言用来比喻房间脏、乱、差。

      【狗“目困”(睡)乞丐吃】

      狗通常在主人家门前睡,乞丐是沿路讨食。此言用来比喻旧时戏班演员的痛苦生活。

      【天子重少年】

      天子即皇帝。此言用来比喻某个领导只看重和重用年轻人。

      【屈龟军】

      “军”是中国象棋上的一个术语,指动用车、马、炮、兵(卒)向对方将(帅)发起进攻,并欲置于死地。“屈龟军”即是将(帅)受到致命打击,如屈龟那样动弹不得,只好认输。此语用来比喻某人处在一个无法施展才华的环境里。

      【给人做卒子】

      “卒子”即士兵、差役。此语用来比喻某人素质较差,只能听唤他人调遣,被人家当做枪来使用。

    ——————————————————————————————————————————————

      【沉七洲,浮莆田】

      《山海经》说:“闽在海中”。远古时,福建东部低地,海水入侵,莆仙二县,由仙游东南至莆田南北洋皆为海域。在莆田只有广业诸山出没海滨一带而已,其中九华、壶山二山之间,海水环抱,成一大湾,处连涵江、江口、黄石、笏石各地,皆海滨人交通所及,南北洋数万顷的田地,还在海中。后由于陆地上升和泥沙冲积,使黄石、华亭等地渐成平陆。于是有了“沉七洲,浮莆田”的传说。

      【未有兴化,先有广化】

      莆田古称兴化,始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当时兴化军管辖兴化、莆田、仙游三县。广化寺原名金仙院,原为南北朝梁陈间即陈永定二年(558)大儒郑露三兄弟所捐的住宅。隋开皇九年(589)改名金仙寺,唐景云二年(711),皇帝赐寺额“灵岩”,故改名“灵岩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又易名广化寺,并进行大规模扩建。故言“未有兴化,先有广化”。

      【先鹅头,后“红头”(涵江)】

      鹅头古城位于埭头镇鹅头村鹅头山腰上(亦称鳌山),相传称“鹅穴”,地形如鹅头一样,从大蚶山的一脉向北,直伸兴化湾。因三面环海,地理位置优越,在宋代逐渐成了莆仙货物集散地,并建有石头城堡以保护集市商贸货仓。但由于鹅头城比较偏僻,水陆交通不便,且没有深水避风澳,大轮船无法入港直接装卸,故有识之士和商贸家分别在白湖、宁海、三江口等地进行探索性试航。经过比较,地处涵江的三江口是最佳的港口,不但陆路可通福州、泉州、厦门,内河水路可通莆田南北洋平原各地,溪船也可直达仙游。这样,三江口港成了莆田最大的海运港口,鹅头港便逐渐荒废了。

      旧时莆田人称涵江为“红头”,故有“先鹅头,后红头”的民间谚语。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顿,初六“嘴笏笏”(嘴朝天)】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莆仙地区,从初一到初五,天天像过节似的,俗称“五日节”,即初一吃米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麦螺,初四门窗两旁插艾草,据说是为了驱邪避毒,初五中午,按例全家吃面条,洗“午时水”。“午时水”是用菖蒲、艾草等几种野草放在大锅中加水煮成,据说用此水沐浴能驱病防疫,此外在煮“午时水”时,还放些鸭蛋和新采的黄豆荚。蛋煮熟后,壳被草汁染成嫩黄色,剥开吃,别有滋味。过了“五日节”,就恢复平时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可吃了。

      【十三十四,“担”(挑)来“担”去】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也是莆仙人民“送纸”祭祖的日子,因此在十三、十四日,出嫁的女子必须提前备办牲礼,回家祭奠已故的父亲或母亲。牲礼放在竹编油漆的红色花篮里,要分装成一担挑到娘家,后娘家回礼,再挑回家,故言“挑来挑去”。

      【芋“裙”(焖)米粉炒】

      此言即焖芋头与炒米粉,是莆仙人在中秋节的传统风味美食。因莆仙方言“裙”与“权”谐音,所以这道菜寓权且、将就度日的意思。

      【“红头”(涵江)街二十四铺】

      “红头”即涵江的俗称,铺指店铺。涵江自古是繁华之地,有“小上海”之称。此言指涵江是繁荣的商埠。

      【三十暝有工看鲁戏】

      “三十暝”即大年三十夜晚,“有工”即有闲时间,“ 鲁戏”指除夕夜在城隍庙上演的戏。鲁指瘟神;福州一带有“拏”神,专门拏拿人魂的神。因城隍庙中有“鲁部大神”,故称“鲁戏”。此言乃指旧社会穷人在大年三十为逃避债主讨债,而躲到城隍庙看鲁戏,而债主也不敢到城隍庙来讨债,以免触犯神怒。所以看戏是假,躲债是真。此俗早已绝迹。

      【九里洋叫天】

      九里洋在莆田江口,旧时这里河道纵横,进去后容易迷路出不来。叫天是叫苦不迭的意思。此言用来比喻某人陷落困境,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冲沁马栏角,鸡母“黄别”(不识)谷壳】

      冲沁与马栏均为莆田北高地名,地处沿海,有沙地没有水田,当地人民以渔业为生,故言此地母鸡不识得谷壳。此言用来比喻到了一个人地生疏的地方。

    <>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