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有座不寻常的“送瘟神纪念碑”
□陈国孟
在仙游县榜头镇下昆社区,矗立着一座记载着血吸虫肆虐、消灭和巩固血防成果历史的特殊建筑,这就是你可能从未见过、在莆仙地区独一无二的“送瘟神纪念碑”。这座和毛泽东一首诗词连在一起的送瘟神纪念碑,对于近期全民抗击疫情的仙游县,更承载着历史厚重感和深刻纪念意义,凝聚着一种同心抗疫的伟大精神和磅礴力量,格外引人注目。
据了解,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死亡率高,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非常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毛泽东曾指出:“血吸虫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它关系到民族的生存繁衍,关系到生产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青年能不能参军保国,我们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共产党人有责任帮助群众解除疾苦,把血吸虫病消灭掉。”1956年2月1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就此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福建、浙江等南方12个血吸虫病流行的省市区全面展开。1957年4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卫生部设立血吸虫病防治局。到1958年,在全国人民发挥冲天干劲,与血吸虫这一瘟神奋力作战下,我国血吸虫病高发的态势终于得到了有效遏制——“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看了《人民日报》发表的《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长篇报道,为血吸虫病的成功防治睡不着觉了,在刘庄(现西湖国宾馆)写下了壮丽诗篇《七律二首·送瘟神》,激励了一代代血防人向着“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前进,如今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作为一座凝聚群众力量和血防精神的丰碑,仙游县的这座以毛泽东诗词题目命名的“送瘟神纪念碑”,由当时的榜头公社革委会于一九七九年十月置立,历经42个春秋依然屹立在下昆社区居委会办公楼对面,高约5米,底座宽2.6米,碑四边长1.5米,均采用青石砌筑而成。去年在常态化防控疫情中,在上级大力支持下,镇村筹资15万元对纪念碑进行修缮提升,重新修葺碑体,新建成各长6米、宽6米的上下广场及石围栏,促使旧貌换新颜,整体外形端庄,气势宏伟,已被镇里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人员日渐增多。
这个体现血防精神的历史性建筑,其碑正面中央是毛泽东“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响亮口号,底部勒着“送瘟神纪念碑”,左侧是1958年7月1日毛泽东“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右侧是华国锋的题词“加强领导,依靠群众,实现毛主席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遗愿而奋斗”,后侧是仙游县榜头人民公社委员会撰写的“送瘟神碑志铭”,简要记录了在党中央及各级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取得把血吸虫病消灭掉的伟大胜利。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座送瘟神纪念碑永久昭示着下昆群众和全国人民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解放前,反动政府暴虐,不顾百姓疾苦,下昆血吸虫病猖獗,荒村薜荔,生灵涂炭,惨绝人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送瘟神诗篇的鼓舞下,各级党委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疫区人民防治血吸虫运动如火如荼,歼灭了钉螺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并积极普查治疗病人和病牛。一九六零年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一九七零年代后期,下昆干群更加齐心协力干血防工作,从此消灭了血吸虫病。
“饮水不忘掘井人,幸福全靠共产党。”42年前,因为消灭了血吸虫病,这座送瘟神纪念碑便矗立在下昆社区,碑上铭刻党和政府消灭血吸虫病所作的贡献和老百姓的感恩之情。42年后橙黄橘绿的金秋九月,仙游此轮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如同当年全国人民打赢没有硝烟的血防战一样,全县人民迅速众志成城地投入到打赢防控疫情歼灭战中,并得到各地医护人员的火速驰援,现已取得抗疫的伟大成果。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42年后的9月24日,来自宁德市古田县总医院的援莆医疗队临时党支部7名党员来到这座纪念碑前,携同下昆社区、溪东社区部分党员干部开展“党建共建强堡垒,聚力共进抗疫情”主题党日活动,一起重温入党誓词,一同大声誓师“科学防控、凝心聚力、使命担当、请党放心”,他们纷纷表示切实把守护榜头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践行入党誓词、彰显党员本色的生动实践,有信心有能力把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的瘟神早日送走,并已成功付诸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的战胜瘟神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