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的两个民间传说
1.莆仙戏是由东越王余善来的
相传汉武帝时,东越王余善与其兄郢相攻杀,帝遣兵讨之,余善窜入广业深山中(今广业里有越王台遗址),士卒无聊,差命捏泥为头,编竹为身,取藤为线,作傀儡戏。因此后来的戏班中,遗留下这么一个规矩,凡唱演对台戏时,先开台的叫作“大做”,居左,后开台的叫作“细做”,居右,谓之尊之尊长。要是同傀儡唱对台戏,则不问傀儡戏几时开台,都要让他居左,并称傀儡为“戏兄”,原因就是它先来莆田。
中国很早就有傀儡戏了,据《列子》中记载,以偃师刻木人事,说明在春秋战国已经有作傀儡的,到汉武帝代傀儡戏已经成为一种演出形式。据《通典》载:“窟礧於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但这时的傀儡戏亦只是“百戏”的一种,至于福建之有傀儡戏,见于记载的,当在宋代,刘克庄《后村大全集》“观社行(和实之韵)中的记载……尔时病叟亦随喜,携添丁郎便了奴,非惟儿童竞嗤笑,更被傀儡傍揶揄。”又《无题》中有“郭郎线断事都休,卸了衣冠返沐猴。
棚上偃师何处去,误他棚下几人愁。”可见当时的莆仙,傀儡戏在民间是很盛行的。不过,这时的民间传艺是很多的。据刘克庄《后村大全集》的记载,除了傀儡戏外,还有歌舞、杂技、杂耍,甚至还有早期的民间小戏——杂剧。所以说在莆仙戏的形成过程中,曾受傀儡戏的影响不无可以,但说莆仙戏是来自傀儡戏就显得无稽了。
2.莆仙戏是江国舅带回来的
相传江国舅是唐明皇的妃子江采萍(时称梅妃)的弟弟,于唐开元间,他上京探望姐姐,回来时,梅妃赐给他一部梨园子弟。
在唐代的宫廷所谓梨园子弟中,有乐舞、歌唱,甚至还有滑稽杂剧。这些宫廷伎艺来到了莆仙的民间,可能对当时民间传艺产生影响。但如果说那时带回来就是后来的莆仙民间戏曲,就不尽可靠了。
据《莆仙戏历史调查资料》第37号,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