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的老师林迪
纵观仙游古代仁人志士无数,而宋代兴太里惠洋村(今游洋镇龙山村)蔡京的老师林迪,无疑是宋代“最具古君子气质的儒仕”之佼佼者。 林迪字吉夫,其父林朴,赠宣奉大夫,世居仙游游洋龙山。林迪少年读书于兴化香山书院,与当时名士、易学家陈易(陈聘君)志同道合,遂成为忘年之交。陈聘君早年考中进士,无意与官场同流合污,因为王安石急于变法成功,与他相处时往往有偏激议论而使其不满,以致于连王安石请他到府上,他也不领情,反而不辞即别,后隐居麦斜、菜溪,以研易理与诗书为乐事。至今在麦斜、菜溪风景区里的摩崖石刻上,还记载着其行踪事迹,麦斜寺里那副最为游人激赏的“片石悬古今,万山拜圣贤”对联,即是陈聘君所撰写的。当然林迪与陈聘君这样高风亮节的朋友结为知己,自是会受其潜移默化的。林迪稍长即能精通六经,并且工于词赋文章,且琴棋书画无不娴熟,尤其以擅长书法驰名于世。
林迪少年中秀才后,继而又在乡试中考中举人,后来被选入太学。因其文赋见解往往独特己见,颇具个性,不合时流而拂袖返乡,归隐家乡龙山,创办龙山书院。以其教学有方,学生出息甚多而名闻千里之外,由之,被枫亭会心书院聘为塾师。
这其间,蔡京、蔡卞即为其林迪的得意之高足。他不但以其满腹经纶,传授其蔡京、蔡卞兄弟,而且更是以其浑身“琴、棋、书、画”才艺,和易理术数与其刑、名墨、法、鬼谷、纵横家诸术,悉数传授之,又因其蔡氏兄弟为人才俊好学而敏达,过目不忘,点窍即通,从此学业精进,大得林迪欢心。其时师生亲密如同父子。林迪有一爱女林媛,最得林迪疼爱,她喜扮男童装,幼随父亲于会心书院听学,朝夕与蔡氏兄弟相处,情同手足,尤与蔡京形影相伴。放假之日,蔡京兄弟更喜随师妹与林迪一道,到游洋龙山老家,既为继续拜师求学,为修身避暑,又为饱览山村田园风光与自然形胜,考察地方民情习俗,更为与林媛师妹朝夕相处、难舍难分。以致后来遂有蔡京与林媛倾心之恋遭命运坎坷磨难的曲折凄宛传奇故事,为后人所扼腕长叹!并且,因之还演绎出一段与其后来家乡仙游被评为“全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有其千丝万缕密切关系的千古佳话,而驰誉海内外——
以上传说故事,插曲而已,具体内容请看另附:《蔡京与林迪父女及“仙作”古典工艺家具传奇》。
林迪在绍圣元年中进士以后,刚被授为福州左司理古田县时,初上任,就见衙役气势汹汹押上来五名盗窃犯,说是判为死刑的囚犯。当林迪讯问得知是因为闹饥荒而偷粮食以救命的原委后,极其同情五名“盗窃犯”,三思后,林迪当场就表明态度曰:“此饥民耳,法不当死”,并且立即释放了他们。其时,古田县原来极力主张那五名“盗窃犯”要判为死刑的县吏,见其林迪不但不杀“盗窃犯”的头,竟然还予以极大同情,当场释放了他们,岂不给原判以全盘否定?于是,该县吏便怀恨在心,背地里多次向上司告状,文辞激烈地诋毁致其罪如民命何为释其冤。如此反复数次,引起上司狱具帅(刑狱主管)的不满,便一次又一次地责令林迪缉拿那五名“盗窃犯”归案,维持原判。而林迪据理力争,毫不畏惧,决不退让,使狱具帅无奈之下,竟把他调离古田县,差往当时最为贫困落后的龙溪县当知县。然而,林迪在知龙溪县主政期间,更为体察民情。其平易近民,关注民生,重视教育,治理秩序,清正廉洁为龙溪县广大民众所极力推崇,被誉为“大有古循吏风”。三年任满之时,当地各界民众纷纷请愿到台府,要求上司知府挽留续任。上司知府接受民众请愿,继续留任他当九年龙溪县令。这期间,宰相蔡京多次邀请老师林迪上京城为高官,林迪以其不同志趣而宛然拒之。九年任满后,他三次向上司请命致仕退休,才获批准。当他离开龙溪县的那天,万民泣泪而别。为了永远铭记他的功德,龙溪民众还为他建造名宦祠,当作活菩萨春秋祭祀之。建炎中朝廷举遗才,林迪与秘监李朴列在文学之科。但是,他却坚持回乡龙山隐居,在那逶迤蜿蜒的龙角山上,打造读书草堂和四面风光亭,与翠竹岚光、鸣禽香草为伴。任其朝晖夕阴,晨曦暮霭,不改其专心致志于读书作学问。这其间,林迪著述颇丰,共有《咏唐史诗》一部《诗词文集》一百卷,为历史留下一笔丰厚文化遗产。卒年七十有六。
林迪其文章诗词意境高远,文采斐然而又清新自然。现在存世的林迪诗、对联主要有以下几首(副):
去夏孙从之示玉蕊佳篇时过未敢赓和今年此花:
食菜曾饕三百困,种花重看一番新。
洞仙旧赏轮无迹,工部高吟笔有神。
叠雪雅宜歌白雪,送春仍欲卖青春。
向来伪贴今冰释,从此嘉名遍广轮。
次韵廷秀待制玉蕊:
姑射山前雪照人,长安水畔态尤真。
步摇翘玉中心整,瓔珞涂金四面匀。
常笑荼醾藏浪蕊,独陪芍药殿馀春。
自从唐代来天女,直到平园见后陈。
大涤洞天留题
暇日来游九锁山,登龙踞虎恣跻攀。
方瞳皓豁小天下,仙隐清越非人间。
秘籍琼科辉映簇,白云朱鹤镇长闲。
洞中丹灶开还未,顾觅刀圭驻瘠颜。
教授两为玉蕊花赋长韵富赡清新老病无以奉酬
广行行实称才华,如节鸾和驭宝车。
曾燕琼林天一幄,却吟玉蕊市三家。
大篇追补唐诗阕,盛事常流鲁頖夸。
别有冰姿延客住,白池腾种白莲花。
题读书楼
一炷沉沉一案书,怜君重葺紫云居。
溪山朝暮能新美,世事尘缘併扫除。
题静和轩对联:
寂寂峯峦千古意,溶溶花木一家春。
纵观林迪平生之学问文采与操履气节,向来为世人所推重,赢得当时以至于后来的许多名宦与学者的广泛赞誉,他的宦绩操履与文采风流我辈后生焉能不为之“高山仰止”而见贤思齐?(陈德铸)
——————————————————————————————————————————————
名师林迪
林迪,宋时人,不知何许人也。他少有天赋,才华出众。中乡举,进太学,知过尤溪县。奈何人生多舛,人过中年,难展抱负,对仕途已心灰意懒。逐辞去职务,趁手头有些积蓄,便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一日,来到仙游枫亭,看到官道东向,有山巍然屹立,顶筑石塔。树木葱郁,环境绮丽,不由得心生向往。便下车,登临而上。
不时来到山巅,驻足塔下,放目远眺。前边是大海,帆影点点,烟波浩渺。西边官道如带,车来马往。更兼数万人家,掩映于荔林之下。
这时传来朗朗书声,是些《诗经》佳句。林迪酷爱诗赋,听之宛若有回乡之感,心呯然而动。环视左右,见不远处建有“枫江书堂”。便信步而进至。
林迪来到厅堂,看到壁上展示书堂门生的各种书法作品。有一幅深深地吸引住他。此作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堪动心魄。林迪不由大呼:“好书法!”
此语惊动了身在旁近的山长,料此人肯定不俗。就上前与他攀谈。两人聊得很是融洽。山长叹服他才学高深,有心让他留下。说,此地虽处海隅,远离城郭。然乡人慕学之气却盛。自蔡襄出仕之后,每次秋闱,这里都有人登榜。书法作者正是蔡襄堂弟,名京,字远长,少时曾随他练过书法,颇得指点,更兼他天资聪慧,进步极快,很多人说他以后书名不在蔡襄之下。先生胸负才学,何不屈身在此从教?孔子道: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快哉!先生以为然否?
山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林迪的心。从此林迪便在此驻下了,专心传教。蔡京及其弟蔡卞入了他门下。林迪考其学识,他俩都对答如流,颇得林迪喜爱。
不久林迪发现,蔡京最感兴趣的,不在书法这些“闲艺”,而是政治抱负,热衷于时事经略。林迪常以事考其对策,蔡京常有独特方法。林迪叹服。但又感到有些法子虽有益于朝,但不利于民。说,还需周全考虑为好。不想蔡京反驳说,楼建万仞,还谈误伤蝼蚁之命?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瞻前顾后,必不成一事。林迪默然无话。
时光如水,不觉过了好多年,有的学徒们都已长大成人。林迪除了爱书外,还有收藏文具之癖。这日,林迪离了书堂,来到太平镇上购物。这时他发现一家新开的瓷器店柜上放有一瓷盘,作工精美,拿起把玩再三,喜爱不已,想购它作洗笔盘。一问价钱,店主却说,这是先父心爱之物,留作自用。现他身已远去,本人摆在柜上,是作招牌,不外卖!
这瓷盘恰是林迪有生以来见到的精美的物件!他久久站立在柜台之后,恋恋不舍地离开,回在书堂后,意犹未尽,与同事谈话时大呼憾事,未能购到心爱之物!
不过,这些烦恼,几日之后,消除殆尽。今年又开秋闱,林迪所教的一些学徒,将入京应试。书堂里特地为他们饯行。此时正值盛夏,山上却凉风轻拂,暑气全消。更兼皓月当空,充满诗情画意。众弟子都精神饱满,令林迪喜上眉梢。
林迪想:这些门徒,别人不敢说,京卞肯定月中折桂。当时每次科举中进,全县鲜出五名,如果林迪门下就出了两个,师因生名,我林迪竟不从此扬名了?
此夜大家都开怀畅饮,喝得烂醉如泥。次日林迪起床时,已日上三竿了。后悔没有亲自送学生进京。这时山长过来,说蔡京已知恩师对一器物心甚喜爱,憾不遂愿。现在他已购到,临行托山长转送给他。
林迪接过来看,正是前几日自己把玩难止的瓷盘。心想:我都难购到。蔡京不过是个青皮小生,有何神通购了该物?
林迪感到蹊跷,夜难入寝。次日特地上了那家器物店,询问缘由。店主说,前几日,有个后生光临该店,说前几年德化县运往京城的贡品瓷器遭劫。不想你家藏匿此物,想必与匪徒有牵连,令他主动交出。不然报官。店主心知此是无中生有,旨在敲诈,但他们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怕招来祸殃。在他的连唬带抢下忍痛低价卖给他。
林迪心惊异常,此人定是蔡京无疑。他想蔡京肯定知道“君子不夺人之爱”的道理,为取悦恩师,竟然出此计策巧取豪夺?此人心机凝重,发展下来,必是狡诈之徒!心里堵得慌。他赶紧回来抱瓷盘还给店主,并连声道歉。说这虽是属下门生所为,但作为他老师,也负有责任!未能把学生教好,痛心啊!
如林迪所料,京卞兄弟果然金榜题名。林迪声名远播。许多家长——甚至连泉州地界的人都带孩子带到枫江书堂,想重金托给林迪教育。不想林迪已人走室空!
山长曾千般挽留,并询离去之由。林迪说,为师重的,不在自己才学,是学生!所谓师因生名是也。我门下蔡京,与蔡襄同宗。蔡襄的人品学识我深以敬仰!原以为蔡京会受他影响,以清正为己任。于是就疏于德育。这正是我之不足。我细观京前所为,与我愿背道而驰!——一脉相生,竟悬殊如此!蔡京不是非凡之辈!他若贤,可利及万众;但若作恶,则祸及苍生!生之贤恶,人们都喜追问师名。弟子贤为师添得荣誉。若京不纠正,众必骂我!我又何有面目?还是离去为好!但愿我之离去,会是对蔡京的最后一次教诲!
可惜,此事并未促蔡京幡然醒悟。如林迪所料,蔡京后来果然不凡,登上相位。然他极力逢迎宋徽宗,穷奢极欲,开“花石纲”之役,以致国力空虚,民怨载道。终酿“靖康”之难。招来千秋唾骂。
林迪精通六经,尤善作赋。著有诗文集百卷。郑樵曾赞他“耆老硕德”。 (黄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