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一笔沉甸甸的精神财富——读《一代校长的风范——李凡校长诞辰百年纪念文集》

    一笔沉甸甸的精神财富——读《一代校长的风范——李凡校长诞辰百年纪念文集》

      □兰水

    1.jpg

      近日,莆田一中、擢英中学师生和李凡校长任职时的莆田一中1956-1968届部分校友代表,在莆田一中老校区擢英中学隆重纪念莆田一中原校长李凡诞辰100周年,并发行了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代校长风范——李凡校长诞辰百年纪念文集》。我作为莆田一中1967届校友,有幸首先拜读了这本回荡着十几届校友心声的珍贵纪念文集,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正如也是莆田一中校友,曾任海南省副省长、中国银行行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李礼辉为本书所写序言说的:“这不只是纪念文集,更是众多师生用深情与厚意镌刻的文字丰碑。每一帧照片,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都在叙述那段充满激情的岁月,都在刻画这位慈祥可敬的校长。”

      拜读这本《纪念文集》,我的思绪又情不自禁地回到了那段充满激情的难忘岁月。

      李凡校长原名王季兰,河北省三河县人,1919年11月生,1938年考入燕京大学。当时,正是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华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李凡和许多有志的热血青年一样,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0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初,受党派遣,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直接投身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

      1955年,李凡随军入闽,后转业地方工作,任中共莆田县委委员、莆田一中校长兼城区中学联合党支部书记;1958年兼任莆田一中党支部书记、莆田县教育工会主席。1965年,她随爱人詹大南将军调离莆田,先后在甘肃省兰州二中、兰大附中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任职,1982年离休,2005年去世。

      可以说,李凡从部队转业地方后,其后大半生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本色,忠诚和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不息,为党和人民作出新贡献。特别是在主持莆田一中工作的十年间,为振兴莆田一中、乃至整个莆田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新中国创建初期艰苦创业的年代。在那段意气风发、充满激情的岁月中,李凡正处在三四十岁风华正茂的人生美好年华。面对百废待兴、各方面都还很简陋的校园,她不畏艰难,不计名利,勇挑重担,带领全校师生,一心扑在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上,为开创莆田一中教育新局面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新中国成立初期,莆田一中虽然建校近半个世纪,主要校舍还是待在以孔庙旧建筑群为主的老府学里,教室小、光线差,且有柱子,学生上课黑板都看不全。教研组、校领导的办公室等,也都挤在只有一层的旧平房小屋里。当时的教师也很紧缺。

      面对这些困难,李凡带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带着发展教育振兴祖国的伟大梦想,在百废待举而经济物质条件又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领全校师生,有计划分批地把那些灰暗的有柱子的旧教室全部改造成“人”字形的屋架,并增开了窗户,使它变成没有柱子明亮的教室。接着,又逐步建设了学生宿舍、教师宿舍、礼堂、科学馆等,增置了各种教学设备,使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她更注重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培育。李凡校长十分重视对那些从旧社会过来、学有专长的,但又带有种种家庭和个人包袱的老教师的团结、教育、改造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党的政策,正确对待自己的家庭出身和个人历史等问题,努力向党和人民靠拢,同时大胆地信任和使用他们,仍把他们放在重要的教学和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并教育广大师生要继续尊重和信任他们,使他们能心情愉快地做好工作。在《纪念文集》中,数学老师郑大成等,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情地记录了这些难忘的往事,使我们读后对老校长的崇高人格和品质,倍感亲切和肃然起敬。这在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大背景下,是需要多么大的“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勇气啊!

      在重视团结、教育、发挥老教师作用的同时,李凡校长也十分注意关心、培养年轻教师,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尽快成长为各方面的骨干。每次新教师进校,李凡校长首先抓的就是对他们进行爱岗敬业,忠诚和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职业观念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起教师工作的崇高责任感和光荣感。同时要求他们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科学安排课程表,安排新老教师结对子“传、帮、带”规划,使莆田一中教师队伍自觉形成一种爱岗敬业、互帮互学、携手共进的浓厚氛围,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一种良好的“师表”影响。

      在莆田一中工作期间,李凡校长不但工作上以身作则,敢于担当,而且在生活上也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怀广大师生,对他们或家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随时随地都能伸出温暖的手帮助他们,使他们安心工作和学习。如留校的见习教师蔡瀛洲教化学,有天上午李校长到他所教的班级听课,看到天很冷蔡老师还赤着双脚在讲课。一了解,因其家里困难买不起鞋,李校长二话没说,下午就马上从家里拿了双皮鞋给他穿,使蔡老师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又如生物教师方淑英分娩,家里困难,李凡校长了解后,马上派人送去粮票和小孩用的衣物等。体育教师林某,妻子患关节病,失去劳力,家里生活困难。李凡校长了解后,也经常用自己的钱物帮助他。女生李某,念高二时因哥哥突然受伤住院,需大笔医疗费,母亲无力再培养她念书,要她休学。她向李校长哭诉,后在李校长的帮助下,这位女同学终于完成了高中学业,并顺利考上了福建中医学院,成为一名优秀的白衣战士。像这样生动的事例,在《纪念文集》中随处可见,让人深感到,李凡校长不仅是位可敬的严师,更是一位可亲的慈母。她的崇高形象,永远镌刻在许多曾受过她教育和关心的师生心中。

      在李凡校长的带领和莆田一中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莆田一中1956-1965年的历届高考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十年间,莆田一中共为国家培养输送了2800多名优秀高中毕业生,其中约有2300多名被全国各高等院校录取,平均录取率在82%以上,而且相当一部分是被清华、北大这样全国著名高校录取。这在当时大学录取率还很低的情况下,不能说不是个奇迹。莆田一中因此多次被评为“全省高考红旗”,李凡校长因之也名闻遐迩,成为人们心中公认的一位优秀校长。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李凡校长虽然调离莆田已半个世纪,逝世也已十多年了,但是,在她百年诞辰来临之际,这些当年的莘莘学子,也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仍然不能忘记当年老校长的音容笑貌和关心教导,自发组织出版了这本纪念文集。这确实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纪念文字,而是李凡老校长留给我们的一笔沉甸甸的精神财富。在当前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这本书出版的意义,也正如李礼辉校友在序言中所说,它将给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愿李凡校长的崇高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