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青岛天后宫金丝砚《妈祖的守望》赏析

    青岛天后宫金丝砚《妈祖的守望》赏析

    1.jpg

      照璧熠熠草青青,胜迹一凭天后宮

      竹影曜月石碑静,夕阳钟鼓伴涛声

      殿阁巍峨海清晏,古树梳日还峥嵘

      江山万里皆春色,盛世华章振民风

      新年元旦之际,青岛市平度太鲁珍石开发利用研究所的工艺美术大师金晖、邓林向青岛天后宫(青岛市民俗博物馆)捐赠红丝砚浮雕作品《妈祖的守望》,穆长清副馆长接受捐赠并向作者颁发了收藏证书。

      该砚充分利用原石特点,将该石质地均匀的中心区域开成砚堂,利用底部的原石皮做成浪花,右边高处雕刻站立的妈祖,手抱如意,头戴冕旒,身着霞帔,而把上部的似山头的低洼原石部分保留做山头,构成了妈祖依山踏海守望远方画面形象,慈爱、坚毅、雍容、端庄。砚堂中的黄色天然彩带,恰似海上空中漂浮流动的云彩,霞光万道,流光溢彩,宛若香烟袅袅,在妈祖身边萦绕,使妈祖形象更具动感。

      为了突出青岛天后宫的地理特点,在妈祖像对面的砚边浪花反转区域刻上了似小青岛灯塔状古文字“金”字,既有了作者落款,也体现了位于青岛海岸的天后宫的区位特点。

      在妈祖形像的右侧,留出了小块平面刻上了砚台主题“妈祖的守望”文字并落了款识。

      为了进一步和完善突出天后宫的内涵和美丽,将描述天后宫里的文字内容刻在了砚台的背面。形成了完整的“天后宫妈祖守望砚”

      该砚石黄色为基调,古朴儒雅,设计上充分利用了石头的特点雕成了对应的形象,配以适当的文字突出完善了砚台的内涵!

      常识1:青岛天后宫(现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是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分南北两进院落,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布局采取中国古典的轴线式。周边灰色围墙套合,入口设在面向大海的南侧。前院正中为戏楼,是青岛历史上最早的演出场所。其余殿房由民俗博物馆举办天后文化、民间工艺品和民风民俗各项展览,常年对外开放,接待中外宾客。为首批青岛市旅游标准化单位,年接待观众量60多万人次。是一处集收藏、研究、展示青岛民俗文化、海洋文化与妈祖文化于一身的公益性博物馆。建馆以来坚持“保护、传承、繁荣、发展”的办馆理念,开展民俗研究、弘扬民俗文化。使其成为了本地最富有特色、纯正质朴和最贴近市民生活的民俗文化家园和北方妈祖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建馆至今加强了同湄洲祖庙及大陆、台湾地区宫庙妈祖文化交流工作,于2004年同上海、天津组织“上青天”赴湄洲祖庙进香团活动;2005年大甲镇澜宫董事会赠匾“青岛天后宫”悬于正门。

      常识2:红丝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山东天然的红丝石为原料制作的石砚,早在唐宋即负盛名誉为诸砚之首。原砚材出自青州“黑山红丝石洞”,红丝砚的色彩以红黄为基调,赭、紫等色兼而有之,各具特色,妙不可言。古朴自然的形状呈不规则散装矿体分布的红丝石独立成块,一石一式,形状多样,巧用其自然型制砚,一方砚台便是一件独特的、绝无重复的艺术品。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 (青岛天后宫)  穆长清   刘海涛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