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建陂与蔡京做宰相
□林劲松
《宋史》说,大观四年(1110)五月,彗复出奎、娄间,“御史张克公论京辅政八年,权震海内,轻锡予以蠹国用,托爵禄以市私恩,役将作以葺居第,用漕船以运花石。名为祝圣而修塔,以壮临平之山;托言灌田而决水,以符‘兴化’之谶。法名退送,门号朝京。方田扰安业之民,圜土聚徙郡之恶。不轨不忠,凡数十事。”(《蔡京传》)这位御史实在厉害,到处收集蔡京的“黑材料”,多达数十条,连蔡京参与木兰建陂活动,也成为大阴谋,说蔡京那时动机不纯,不是为国为民,而是想做宰相,让“兴化”之谶显灵。这个记载说明,木兰陂的建成,是宋神宗时的一件大事,曾经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典型,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所以,这位张御史才会胡编乱造,血口喷人。
所谓“遗谶”即“水绕壶公山,莆阳朱紫半;白湖腰欲断,此时大好看。”这是论者以外地经验,来展望未来壶兰大地开发的科学预见:以前,莆田贫困者多,只有“朱紫”即当官人家日子过得好;壶兰开发后,百分之五十以上人家日子过得好,这就等于“莆阳朱紫半”。所谓“此时大好看”指的是白湖等地旧貌变新颜。南洋平原境内一下子有七大河、一百有九条支河之后,水绕壶公山运行,不仅农业种植出现变革,改旱田为水田,确保粮食增产增收;而且还带来水上交通运输之便,里和里、村和村之间交往密切了。与此同时,两岸种植荔枝龙眼等果树、河中淡水养殖等接踵而至,所谓“鱼米之乡”也就拉了序幕。你说那时是否“大好看”?!所以这条古谶不是什么无稽之谈,而是古时候人对未来的科学预见。
宋朝好读书,重视文化教育,莆田脱颖而出,成为八闽大地之佼佼者。宋仁宗庆历新政(1043-1045 年)以后,中进士数量不断增加。据弘治《兴化府志》卷十六宋进士科记载,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 年)科取士始,至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 年)82 年间,兴化军中进士 93 人,其中莆田县 63 人,仙游县 24 人,兴化县 6 人。而从庆历六年(1046 年),到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 年)仅仅 24 年间,中进士就达 94 人,其中莆田县 67 人,仙游县 23 人,兴化县 4 人。以后则越来越多。
但是,通过科举制做官的人却是十分有限。笔者曾经做过统计,宋朝建立以前,莆田平均28年出一个进士;以后是平均不到一年出了一个;庆历新政以后,平均一年出了几个,如此而已。
而庆历新政“厚农桑”以后,经济发展得到重视,兴化军农田水利建设却是与日俱增。在《福建史稿》中,朱维幹先生指出:“福建有无数陂坝,是宋代人民的成就。”
又说:“凡是陂坝林立的地区,大都是人文荟萃的州县。”还列了简表来说明。其中莆田县多,886 座;仙游县其次,651 座。浦城县,520 座;建安,255 座;邵武,129 座;福清、惠安、南安,都是百座以上。从中可以看出,1043 年始的庆历新政“厚农桑”在福建各地大得人心。莆田、仙游两县农田水利建设大干快上,居于全福建前列。兴化人民凭着“勤勤做,俭俭吃”的历史优良传统,终于造就了许多新时代的农民,他们有的家产甚至比做官的人还多。
与此同时,兴化商人异军突起,为家乡土特产销往海内外冲锋陷阵。据蔡襄《荔枝谱》说,那时兴化荔枝是品牌产品,有着广大的国内外市场。荔枝可以出口,其他农产品,海产品,自然而然也可以出口,兴化商人就是这样敢冲敢闯,艰苦创业,打出了兴化经济新局面。他们有的家产也往往比做官的多。
1072年市易法施行,扶植商业,实行农工商并重,兴化商人挺身而出,走遍天下,把全国各地商人都请来了。他们凭借莆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艰苦创业,营造了熙宁桥、元丰桥一带商业繁荣新局面。马克思称赞商人是革命者。兴化军的变化,说明了这一点。没有兴化商人冲锋陷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哪有兴化军经济发展新局面?在东京,宋神宗施行市易法。但是,天高皇帝远,在莆田城,却一时涌现了那么多兴化商人,还出现了令人振奋的经济繁荣景象,那真是一个奇迹。他们的前身大多是农民。宋神宗一声令下,他们就放下锄头,挑起担子,组成了兴化商人的队伍,奔赴商业前线,为家乡和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木兰陂呢,她是莆田的财神爷。方天若是绍圣四年(1097)榜眼,他在《木兰水利志》说:“陂成而溪流有所砥柱,海潮有所锁钥;河成而桔槔取不涸之源,舟罟收无穷之利。陡门涵泄立而大旱不虞漏巵,洪水不虞沉灶;赡陂田设而巡护不食官帑,修治不削民脂……由是莆南洋田亩万有余顷,藉以灌溉,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林大鼐写于开禧元年(1205) 的《李长者传》说:“兴化军储才六万斛,而陂田输三万七千斛,南洋官庄尤多。民素苦歉,由此屡稔,一岁再收。向之篓人,皆为高赀富户。”他俩都认为,莆田木兰陂建成以后,南洋平原成了国家的大粮仓。
所以,张御史自作聪明,以为依靠那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把蔡京送上断头台,其结果反而害了自己。这是因为纸包不住火,木兰陂建成后,莆田做官的人,并没有比过去增加多少,而南洋平原却反而成为了国家的大粮仓。这说明“托言灌田而决水”,完完全全是政治陷害!张御史的谎言动摇不了宋徽宗对蔡京的信任,过了不久,蔡京又出任宰相。宋徽宗是这样,他的儿子宋高宗也是这样,对蔡京十分欣赏,他于1027年5月称帝,把蔡京制定的三大恤民政策、茶法和盐法等一一继承了。这就是说,蔡京死后,他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人是宋高宗。要是后继无人,那蔡京是真正死了!究其原因,蔡京办事一向讲认真,木兰建陂就是典型一例。木兰陂的建成,蔡京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奉命去福建挑选建陂人,要是不负责任,没有按照宋神宗亲自制定的方针政策办事,随便找几个滥竽充数,那么,宋代福建规模最大水利建设工程,就要泡汤了!那么,我们今天也就不会有什么关于木兰陂的讨论了。这是不言而喻的。
木兰陂于1082年竣工,15年后方天若中进士,他是南洋平原新貌的见证者。所以,他的《木兰水利记》就显得宝贵。
宋神宗在位后期,朝中斗争十分激烈。元丰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驾崩;五月,司马光任门下侍郎,“请更张新法”,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把它说的一无是处。但是,却有人致信给他,热情洋溢地歌颂熙宁新政,称它硕果累累,给司马光当头一棒。次年九月,司马光就死掉了。从中可以看出,相比之下,高太后、司马光气势汹汹,但是,却没有什么战斗力。
由于风云突变,木兰陂水利工程虽然于1082年竣工了,但是人们却无心去开庆功会。1097年,方天若得中榜眼,在考场上狠狠地清算了司马光一伙罪行,大快人心。《木兰水利记》很有可能是方天若衣锦还乡时,郡人请他写的。与此同时,还在木兰陂召开了轰轰烈烈的庆功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