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明代广西提学副使陈伯献其人其事

    明代广西提学副使陈伯献其人其事

         □ 吴国柱

    1.jpg 

     林桥莲花峰陈伯献诗刻 陈宝柱/摄

      一、陈伯献家世

      明洪武年间,榄巷东房(陈翊)之后,榄巷陈氏十六世陈贤祖(广东盐课司提举)自橄榄巷迁到文峰库前(在今文峰宫前一带),是为文峰房陈氏始祖。陈伯献为贤祖玄孙(榄巷陈氏二十世)。

      二、陈伯献其人

      陈伯献字惇贤,号峰湖。兴化府莆田县城内库前(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人。明弘治二年(1489)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弘治十四年二月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弘治十七年奏请停福建采鹧鸪等珍异禽鸟之事,以苏民困。正德三年(1508)四月疏逆党刘瑾罪状,被削职为民。瑾败,正德六年(1511)二月擢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分守海北道。正德十年(1515)四月升广西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提学副使),兴复宣成书院,作《重修宣成书院立田记》。曾两次游桂林虞山并留下两幅诗刻。未几,以母老乞归。结茅莲花峰下,游情艺苑,兴致翩翩。尝作智泉改名题记。伯献工画善文,画宗王维,文近曾巩。其著有《峰湖集》若干卷。

      三、正德九年(1514),广东布政司左参议陈伯献上奏事。

      正德九年(1514),广东布政司左参议陈伯献上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据此可知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

      四、正德十年(1515)六月,广西按察司副使陈伯献回乡省亲,游林桥莲花峰并留有诗刻。

      正德十年(1515)六月,广西按察司副使陈伯献回乡省亲,游林桥莲花峰(位于城厢区凤凰山街道林桥村太子山上,可从石室岩寺沿健身步道拾级而上山顶,有一小路往西走约八分钟就到。),此景由大小不等的五块似如莲花瓣的巨石组合,在山顶上盛开着。陈伯献赏此处美景,一时兴起,在一莲花瓣巨石上题诗留念。诗云:“太华峰头种,千秋向晓阳。凌高风不动,开下满莆香。”署款:“正德乙亥(1515)六月,陈伯献书。”

      五、广西提学副使陈伯献重修广西宣成书院,并书《重修宣成书院立田记》。

      清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雍正广西通志》(卷三十七)学校中载:“宣成书院旧在今府学之西,宋景定三年(1262)经略使朱禩孙建,祀南轩张宣公栻、东莱吕成公祖谦。理宗敕赐匾额,后毁。元元贞中重建,至正三年(1343)重修。明初改为临桂县学,正统五年(1440),御史刘隽复建于县学西。弘治十七年(1504),提学姚镆移建府县二学之间。正德中,右布政使翁茂南(莆田黄石人)、按察使宗玺、参政黄衷、副使傅习、张祐各捐俸重修,置祭田三十亩。陈伯献有《重修立田记》,明末复废。”

      陈伯献书《重修宣成书院立田记》,文录如下:

      重修宣成书院立田记

      市书院之制,昉于唐,盛于宋。前代学政未备,或假浮屠氏之宫,士之病于进修无所,往往择胜地构精舍,为群居之讲授。其著名海内若白鹿、岳麓、嵩阳、睢阳是已。自是濂溪、河南安定、紫阳、清湘,各有书院以祠先贤,又皆出于有司之褒表。

      我朝学校遍天下,师有定员,祀有隆典,教有成法,而生徒有常廪,若无待于书院者。然考古图旧景,有先哲之休风,以羽翼庠序之教,其可弃置于翦灭之余耶?

      桂林旧有宣成书院,宋经略使朱禩孙创建,以祠张南轩、吕东莱二先生也。入元以来,屡经兵燹建而毁者再。正统五年,御史刘公隽复创于县学之西,旧址也。弘治十七年,提学佥事姚公镆移介两学之间,立祠于前,凿池于后;讲课有堂,肄业有斋,退食有寝,庖庾有次。大规聿搆,视昔有加。伯献以晚学承乏于此,睠惟斯院。落成未久,而漶漫随之;岁月易迈,懼益摧毁。士之有志就学者,贫无资给。乃谋左方伯何公,曰:“是风化之几也。”咸捐俸以助。于是右方伯翁公茂南、宪使宗公玺、参政黄公衷、宪副傅公习、张公祐、宪佥俞公缁悉各捐俸以从事。巡按御史谢公天锡闻之,又欲推之悠久,乃籍救荒谷赢余,置田一百一十亩,以岁之入而给其需。遂修射圃,置穿亭。坏于上者,撤而瓦之;剥于下者,平而甓之;营而缭垣,涂塈而垩之。列郡生徒就学,悉有廪饩,贫不能存者,亦赒赍焉。先是院有祭田三十亩,岁久并于豪强。御史杨公璋复之,至是祀事咸备,学政增崇,人心飞跃,而书院焕然改旧矣!

      慨自孟子没斯道,晦蚀千数百载。舂陵河南大儒继作。然后二帝、三王以及吾夫子之传授者,始阐明于时。子朱子缵周、程之绪,集大成,明经训,以觉斯人,独于二先生推重焉。观其同心协志,以闲先圣之道,毫分缕析,身体力行;中更学禁,自信益坚。其所以扶纲常、立人极,关系乎天下万世之重,殊非习浮踵陋之所能为焉。南轩(张栻)持节于此,每以兴学立教为己任。东莱(吕祖谦)毓秀于此,亦尝究意于乡邦子弟。今去诸贤几三百余载,而其书家传人诵,如日中天。奈何学者徒剽窃其文,以为科第利禄之媒。其于穷理修身之要,茫然莫践其实,岂建立书院之初意,诸公风厉之盛心哉!

      今之为教与学,果能离经辨志,崇本趋实,挹宣成之像而学。周旋俎豆之间,以舒其容。循鼓舞弦诵之风,以陶其气;端居默识,以极夫反己致曲。俾上不负朝廷乐育之恩,下不孤乡邦典型之望。异时名世辈出,则虽地称荒远,亦将超越于中州,岂特度长絜短而已。而况涵濡宣成遗译,为书院增重,不于诸公为有光乎。呜呼!予日望之。

      六、广西提学副使陈伯献留存桂林的石刻

      杜海军辑校《桂林石刻总集辑校》第534页载“陈伯献虞山题诗(刻)”,诗云:“碧落旋杓应翠微,紫霞缭绕傍人飞。灵崖射日岚光坠,石隙消烟镜宝辉。空鑿书留仙迹在,长廊鸟下饭僧稀。同游尽是天门客,谁带天花一瓣归。”署款:“正德丁丑(正德十二年,1517)春正月,峰湖主人莆田陈伯献书。”

      陈伯献虞山诗刻(摩崖)在广西桂林市七星山四仙岩,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刊。据拓本录。《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注:拓本长、宽各70厘米。楷书。

      正德十三年(1518)季夏,广西提学副使陈伯献再游桂林虞山并再题虞山诗(刻),诗云:“帝德光天逈不磨,千秋祠宇蘸清波。苍梧云起疑华衮,湘浦月明想玉珂。山下江篱斑竹在,庙前莎草落花多。韶音洞古遗蹤远,谁续南薰觧愠歌。”署款:“正德戊寅(正德十三年,1518)季夏(六月),莆田陈伯献书。”

      陈伯献再题虞山诗刻(摩崖)在桂林虞山,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六月刊。《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注:高42厘米,宽78厘米。正书,字径6厘米。

    1.jpg

      陈伯献题刻“智泉”

    2.jpg

      陈伯献智泉题记石刻

      七、陈伯献在莆城西莲花峰下筑室以居并作《莲峰石记》

      莲峰石记

      出莆城西四里许,有山曰象峰。自西南数千里博换而来,其支由太平,歧而为梅峰,为乌石,而城峙焉。莆文物之盛,迺山之钟也。山之腰为石室,其巅则有石如芙蕖,高数丈,袤数围,瓣缬突崛,朵蕊亭耸,清而奇,幽而壮,罗列而坐,可十人。石北则山坪,有田数十亩,予货之,因筑室以居。时至石上,盘旋忘归。石常蓄云雾,或值冥晦,则茫然如泛太乙之舟,驾鸿蒙,凭灏气,与造物游。天朗气清,俯眎城郭村溪,毕效于前,若垤若穴,若簇若练,若聚米,若堆瓦。聚睫而望,大海横于东,凫山环乎北,壶公峙于南,荥青缭白,莫穷其慨,然后知是山之高峻,为莆之宗,而石则山之宗也。

      予尝质诸士夫,或有未知者,或知焉而未之奇,奇焉而未之至。其至者樵夫牧竖,至之而未知,知之而未奇。然则知之奇之至之者,非予其谁欤?予又谓是石有君子之道三焉,其耸拔峭起,下伏诸峰,则有特立不群之操;其烁耀如莲,不为仙翁佛子之宫,是有洁身自隐之义;其为文物之宗,能使士夫不知而不奇,是无竞名表襮之心,皆可取也。使其置诸中州京洛之间,吾恐荐绅游客,啸歌吟眺,敷扬赞叹之不暇。太华不能专于雍,九华不能擅于池矣。今弃于海滨,而杂群峰之囿,宜乎人莫知而莫奇也。予汩没于时,盖深有感于是者,遂为之记。

      八、陈伯献在莆田智泉的题刻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广西提学副使陈伯献以母老乞归。结茅莲花峰下。将其附近“梅花漈”改名为“智泉”,并将改名题记刻于岸壁上。

      (一)智泉

      “智泉”二字崖刻位于智泉景区最大的岸壁上部,虽无落款,不过从“智泉”二字下部陈伯献改名题记的内容和款署来看,应是明正德提学副使陈伯献手书。“智泉”横行楷书二字,字幅宽150厘米,高45厘米。“智泉”二字距离地面3.28米。

      (二)陈伯献改名题刻

      陈伯献改名题刻在“智泉”二字下部,正文共15直行,每行约14字。字有的模糊不清,用“□”号表示尚不能辨识的字。用“/”号表示原刻的过行,现将题刻一文记录如下:“泉之奇胜□□□洒□□逓城闽古/今无能和者乎始得起名曰智泉昔/柳子厚(注: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官至柳州刺史。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冉溪为愚溪泉□无□于□是/泉淳□于灌溉上下之田几千亩又/且轮动碾□则于世为有□□自鲤/湖招何氏兄弟成仙□吉□□□□/□□四方贵贱贤愚□趋之□□□/□□□□□□□□□是泉□□用/□圣□□□□秋高人莫知其胜似/□鉴于鲤湖□□愚溪□□之□灵秀/智其能之乎□予以为鲤湖之□□/其□利□之召四方之人智之过/也是泉□□其□利于义时□智者/之乐智之宜也嗟乎天下之事无过/于智过于智则宁为愚溪”

      款署:“明正德己卯(正德十四年,1519)夏五月既望(农历五月十六),峰湖主人/陈伯献记”

      陈伯献字惇贤,号峰湖。莆田县文峰库前(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弘治十四年二月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正德三年(1508)四月疏逆党刘瑾罪状,被削职为民。瑾败,正德六年(1511)二月擢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分守海北道。正德十年(1515)四月升广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副使、提督学政(提学副使)。未几,以母老乞归。隐于天马莲花峰下。将其附近“梅花漈”改名为“智泉”,并将改名题记刻于岸壁上。为明正德十四年(1519)夏农历五月十六题记。题刻字幅宽136厘米,高118厘米,字径9厘米。题刻底部字距地面2米。

      按:当代有些著作称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曾经游历到这里,称此溪为“愚溪”。这是个历史常识性错误。历史上柳宗元从未来过莆田。他于永贞元年(805)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是年9月,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被加贬为永州司马。谪居于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潇水最后一条支流——冉溪畔十年。将冉溪改其名为愚溪。并名其东北小泉为愚泉,意谓己之愚及于溪泉。见其《永州八记》、《愚溪诗序》、《愚溪对》。

      陈伯献改名题刻有“昔柳子厚冉溪为愚溪”刻字内容,也已十分明确告诉世人了。

      陈伯献改名题刻有“智者之乐,智之宜也。嗟乎!天下之事无过于智,过于智则宁为愚溪”刻字内容,为哲理之句。惜全篇有些刻字模糊不清,陈伯献改名题记为一篇富有哲理的美文。

      九、陈伯献曾在月峰院绘达摩面壁图

      月峰院(今月峰禅寺)位于凤凰山麓,在广化寺东北隅。宋时为南山广化寺十院之一。始建于唐代,唐武宗会昌(841—846)灭佛,殿宇尽毁。宋太平兴国初,寺院重建。明成化初,住持文达重修。墙上有陈伯献在此授徒时所绘达摩面壁图一幅,笔力苍劲,为人们所称道。法堂前原有辛夷(木笔)一株,树龄甚古。陈伯献壁画和辛夷是月峰院之两宝,今俱无存了。清末邑人刑部主事关陈谟(1872—1931)《月峰院》诗云:“辛夷无树佛无像,夜来明月窥方丈;眼看曹洞坠僧网,禅宗一似槿花放。”

      十、有关为陈伯献等人所立坊

      (1)多隽坊:弘治五年(1492),知府王弼在大道街为己酉科陈伯献、郑钊、黄铭、黄颐、方瑛、郑钟、卓文渭、谢恺、郑岳、方珙、黄开颜、邱谦、陈汝秀、郭纪、卓文澄、林齐、谢复、方良永、康恭、陈大成、方文敏、彭申、陈邦器、黄辉、李天民、黄黍、黄相、陈谦山、吴明通、林大霖、郑京、刘朝兴、郑矗立“多隽坊”。此坊已不存。

      (2)己未进士坊:弘治十二年(1499),知府陈效等在后街为本科进士陈伯献、吴希由、柯英、陈邦器、李廷梧、陈文滔、林季琼、李鼐立“己未进士坊”。此坊已不存。

      (3)青云接武坊:明《重刊兴化府志》中载:“青云接武坊:弘治十三年(1500),知府陈效等为南雄同知陈钟,暨其伯通判瓒、叔郎中懋源、弟进士伯献立。”此坊已不存。

      (4)光裕坊:清廖必琦《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三·建置·坊)中载:“光裕坊:为陈钟、陈伯献一门立,原在金桥。”(注:光裕坊类似涵江白塘科第坊,“文革”前,光裕坊上悬挂一匾,正面写有“光裕”二大字,背面写有“文峰陈”陈贤祖一门科第人员姓名及官职。此匾已不存。)光裕坊是现存莆田城内仅有的木坊。位于今荔城区文献居委会金桥巷19号,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陈伯献祠堂

      陈伯献祠堂在金桥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居委会金桥巷),附祀南雄同知陈钟、光禄寺寺丞陈其志(陈伯献曾孙)、浙江按察副使陈应魁(陈钟孙)。祠堂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城郊卫生院占用并改建(今荔城区中医院后门旁),今已不存。

      十二、陈伯献诗

      清郑王臣辑《莆风清籁集》(卷十五)载陈伯献诗八首,其中有一首是陈伯献在南京吏科给事中任内所赋《登雨花台》,有四首是陈伯献在广东布政司左参议任内所赋《宿化州公馆》、《九日陪诸公登东山》、《自潮州至清溪》、《分守到廉州途中书事》,其另赋《江西城下书所见》一首,《落花次林见素韵》二首。录如下:

      第一首:登雨花台

      带郭林峦属上方,宝幢说法事茫茫。

      荒台僧去天花尽,古殿春来贝叶香。

      烟洗江关开楚越,雨新碑碣认齐梁。

      白莲惠远能延客,细炷炉熏话日长。

      按:陈伯献在南京吏科给事中任内,登南京雨花台赋诗一首为纪。

      第二首:宿化州(化州,今为广东省茂名市(地级市)化州市(县级市))公馆

      万峰深处百泉滩,断雁疏砧送早寒。

      树色暗随山馆合,秋声偏傍客衣单。

      昌黎漫道潮阳远,太白空歌蜀道难。

      落日不堪重上马,五云何处是长安?

      按:陈伯献在广东布政司左参议任内,夜宿化州公馆赋诗一首为纪。

      第三首:九日陪诸公登东山(属广东)

      京巅闲步晚云飞,极浦平汀远树微。

      落日蝉催残暑退,空江雁带早凉归。

      清尊有意留歌扇,黄叶无心点客衣。

      欲约山灵频到此,如今多长故山薇。

      按:东山区是广州市昔日的一个市辖区,已于200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并入越秀区,是广州市著名的老城区之一。东山之名,起源于明代的东山寺。

      陈伯献在广东布政司左参议任内,于某月九日陪诸公登东山而赋诗一首为纪。

      第四首:自潮州至清溪

      潮阳十日到清溪,零落人家碧草齐。

      积雨长流浑瀑涨,荒郊极海晚山低。

      深秋毒雾沙虫聚,侵晓丛葭越鸟啼。

      正是客舟閴寂处,不堪吟倚夕阳西。

      按:清溪镇,东莞市辖下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东南部。陈伯献在广东布政司左参议任内,自潮州至清溪赋诗一首为纪。

      第五首:分守到廉州(廉州明代属广东布政司)途中书事

      计日星轺度远岑,西风旅思费长吟。

      山多不碍归家梦,地僻犹悬恋阙心。

      岭外草黄生毒瘴,海门日出破层阴。

      还珠合浦留清誉,谁料遗殃直到今?

      按:明洪武元年(1368),改廉州路为廉州府,辖合浦、石康两县,属广东布政司。明成化七年(1471),廉州府辖钦州和合浦、灵山三县。因区划沿革变化,今廉州镇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是合浦县人民政府驻地,合浦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陈伯献时任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分守廉州,到廉州途中书事一首。

      第六首:江西城下书所见

      南浦朝来雾气收 ,西江高枕楚江流。

      洪都地势连彭蠡,贾客船樯半赣州。

      许逊庙祠犹劫火,滕王楼阁已墟邱。

      剸犀更忆丰城剑,谁识龙光射斗牛?

      第七首:落花次林见素(林俊(1452-1527),号见素。莆人,官至刑部尚书)韵(一)

      锦瓣衤離衤徙昼渐迟,社边消息燕先知。

      闲将盃蚁临风处,倦倚阑干待月时。

      堕速可能辞旧蒂,飞迟犹似恋空枝。

      习家春尽何人醉?忍委芳心与后期。

      第八首:落花次林见素韵(二)

      绿肥红瘦绮寮前,妬雨沉阴咽管弦。

      隋苑林空仍缀綵,洛阳担弛不论钱。

      蝶衣带粉伤新绪,燕寝凝香结旧缘。

      荣落乘除还宿数,临风无用一愀然。

      按:林见素《落花》诗云:“意长春短最堪惊,无赖红芳散洛城。金屋画闲鹦鹉梦,黄陵日暮鹧鸪声。新亭送雨牵新恨,旧国留衣感旧情。物色眼前憔悴尽,不关江草唤愁生。”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