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上明珠今犹在 只是珠颜改——探访仙游佛珠产业
林新华在挑拣佛珠。
打磨佛珠
未完成的手串
蜂拥而入乱象丛生
在仙游县榜头镇艺都路,一幢幢古典风格的建筑静立街道两侧,街道空空荡荡。曾经繁华一时的艺都电商城就坐落在这里。二楼,仙游县青年电商协会、仙游县红木产业电子商务协会及仙游县佛珠协会的牌子,散落在地上。
2015年,对于仙游的佛珠产业而言,是个光鲜的年份。从2013年兴起到2015年达到顶峰,短短两三年间,佛珠产业给仙游的GDP创造了一个神话。当时,艺都路上印着紫檀、金星、珠业等招牌的店面,一家紧挨一家。榜头车站周边,20平方米大小的商铺年租金由原先的1500元涨至15万元,100倍的翻转,让这个区域遍地都是黄金。
如今,曾经的“仙游首堵”榜头镇赤荷社区早已自行疏通。临近中午,街上鲜有行人来往,大大小小的商铺不少关门了。来自赖店镇的傅先生在这里经营佛珠店已有两年。原先,他的店开在更繁华的地带。“这两年生意不景气,为了减少成本只能搬到这个小店面里”,傅先生的境遇不是特例。离他50米开外的一家店铺,店主林女士正给珠子上油,“也就现在才有时间给它们润色,早些年玻璃橱窗里都是空的,货才在路上就被预定了。现在,店里满满当当堆着佛珠”。
仙游县佛珠协会会长唐建成说,佛珠产业刚兴起时,在巨大的利润及市场需求面前,大家都想冲进去。但入行后由于技术的缺乏,才发现做好佛珠远非想得那么简单。紧接着市场上出现大量次品,相邻的店,同一种产品价格就相差很大,进而导致买家误判,市场开始出现混乱。
元老级的仙游佛珠从业者,从做机械发家,一路从食品机器到木工机械,发展到佛珠机械。当初佛珠市场还没打开时,这些从事机械的企业将机器免费租给佛珠生产企业,以回收佛珠作为补偿。佛珠市场兴起后,机械两三万元整个流程都包。60平方米的场地,摆上几台机器,不高的人力成本,便可开工,而这样低门槛的作坊式生产,导致进入佛珠行业的人,鱼龙混杂。
赤荷社区内有一条街,随处可见“高仿金星”等招牌。“要给这些珠子润润油,不然它们在空调房里、聚光灯下,会承受不了,最终会有裂痕,影响卖相”。在一家标着“高仿金星”的紫檀专卖店里,店家正给刚处理过的“爆星”紫檀手串上油。紫檀佛珠上的星星点越多,价格越高,起初成本200元的产品卖出2000元的价,有些人也心虚不敢卖,但卖着卖着,卖出味道来了,进货次数就多了。市场陷入低谷时,仍有这样的交易。
“现在市面上还出现一串佛珠有108颗珠子,售价才一元多。我们自己把自己往死里推。”仙游木度艺术加工经营者陈顺进说,如果没有利润,他就改行做其他产品了。
而微商异军突起,使得佛珠市场往零散化、碎片化发展,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现象。业内人士林新华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况:微商给买家发好产品的高清图,发次的货。微商诈单时有发生,这些对佛珠市场的健康运营,无异于灾难。
成立协会抱团发展
市面上佛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社会对佛珠的认识普遍匮乏,导致仙游佛珠产业乱象丛生,产业要继续发展,成立一个专业协会势在必行。在此大背景下,2015年,仙游县佛珠协会成立。唐建成说,成立协会的初衷,是希望不要因为市场冲击,商家拿石头砸自己的脚,而是行业抱团,不要打价格战。协会成立后,统计酸枝、黑檀各类,按直径,分别规定价格,商家可根据此标准上下浮动定价。
前段时间,仙游一串沉香手串卖出2200万元的高价。礼上文创空间的创始人陈加泉说,这类上千万元的交易虽是少数,但沉香手串交易额达百万元,在行内却不在少数。这类交易,买家对珠子的正负偏差要求由0.5毫米上升到0.05毫米。此外买家对孔打得好不好、同心度如何、纹路是否对称等的要求更高。这是一种专业的验货流程,同时也对仙游佛珠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些年,随着市场的饱和及业界的努力,仙游佛珠市场开始走向理智。从能串起来就是珠子到对珠子感官意识、品味的提升,用了三四年。以前珠子有裂痕、黑点、孔大小不均匀市场都能接受,而且珠子都是往大了做,正常直径2.0厘米的珠子消费者非要让它上3.0厘米才算有档次。唐建成说,而如今一度被炒上天的珠子落地,开始以更规范的数据、更低的价格,来维持它的平衡发展。
“我们正联合商家,建立诚信担保制度,莆田部分商人还有投机的心理,但通过政府一点点的努力,我们再一代一代地传播下去,这个状况终会有所改良的。”莆田市二轻工业联社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企业间还形不成大的合力,他们也一直在协调督促。
“一块木头放在机器下,想象一下,你想要做成什么形状,茶壶形,圆形,把想象变成现实。看着一件东西从原木,变成你想要的东西,去体验那种从没有到有的过程。”唐建成说,这对于制作佛珠的人来说,本是一种享受,无奈在这过程中,因利益的驱使,许多商家掺假。而现在的龙头企业如大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依然屹立不倒,归其原因在于诚。
唐建成说,做佛珠的人,常常接触佛理,生意场上应受佛理的影响以诚立身。如今,仙游佛珠要以走出去的姿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产品,让产品说话。
创新产品开拓市场
2007年,仙游从事佛珠行业的个体企业有近300家。2014年前后,据仙游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当地涌现出1.12万多个注册商家。而到今年,已有6000多个商家离开佛珠这个市场。
这几年,仙游的佛珠市场进入洗牌阶段,次品劣品慢慢地被市场淘汰。佛珠市场进入低谷,做好佛珠产业的责任落在留下的人肩上。而走上文创的路子,是企业存活下来的首选。于是,部分企业从过去单纯做佛珠,转向做有故事的佛珠。
除去全国寺院对佛珠的高量刚需,普通消费者的潜力也不可小觑。为此,商家透过消费者的需求与提升,逐渐将珠子延伸为配饰,将本是用来计数的工具,升级加入佛经或者七宝配饰,或者金银等珠宝类,还有大漆类产品适合男士佩戴,成为性价比较高的热销产品。
徐小琴是仙游佛珠行业里较早进行文创转型的。2014年6月,“秦格格”独立原创佛珠品牌创立。辞去大公司销售总监的职位,徐小琴专注于如何把一珠一饰装点打扮好。“我不想做得太大,只想做得精致。”正是这种专注于精致的精神,在8个月后给徐小琴带来了几百万元的利润。
更新销售路径也是守住产业的一个有力渠道。比如转战电商、直播平台,以一种更直观的形式来展示佛珠,开拓佛珠的市场。在仙游郊尾镇的木度艺术品厂,经营者陈顺进的办公室里,有着一叠厚厚的材料,这些都是他自己平日思考、上网搜集的材料。“我女儿上个月开始帮我做直播,市面上一串七八元的手串,通过直播竞拍,最后能以四五十元的价格成交。”陈顺进说,直播竞拍刚做一个多月,交易还可以,做直播需要一个成熟的团队,产品品种也需要更多样。
传统佛珠选料一般采用大件产品用剩的边角料,这两年,陈顺进改变思路,倾向于开大料,那样出来的珠子成品纹理好,卖相也好,更受市场欢迎。此外,他还研发出多彩珠等佛珠创意产品。所谓多彩珠,一串15颗,由15种原材料制成15颗珠子。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这样一个手串就可以满足他们对多类木材的收藏需求,“旧的产品卖不动,就开发新的产品,不断提出新的创意。产业要发展,就要根据市场不断转变”。
位于艺都城内的礼上文创空间,也在转型中另辟蹊径。“今年9月我将在深圳开个旗舰店,命名禅意空间。店铺的定位是走轻资产路线,全国8.8万元即可加盟。”创始人陈加泉说,通过社群营销,走高端,做品牌,他的职责是为加盟店服务,把服务做到精致。目前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已有意向加入。在此前,他推出的“三生三世”文创产品,在一股“三生三世”电视剧风中,赢得了很大一批市场。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俞靓/文 通讯员 游飞/图
记者手记
佛珠之路:慢下来的境界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俞靓
坊间有传仙游的佛珠制作缘起与李耕的作品相关。李老的画像才收笔,度尾佛雕工人紧跟着仿造出佛像来。佛像偶然间配上佛珠,老百姓觉得新潮,进而敬仰,进而仿效,于是仙游的佛珠生意兴起。
笔者走访仙游大大小小的佛珠生产地,大部分时候,谈话过程都充斥着“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哀叹味,以前是钱追着人跑,现在人开始追起钱来,这样的落差不免令人心酸。但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起承转合,时代兴替。佛珠亦是,按市场规律,它不会一直走下坡路。在巅峰期注意分散风险,在高产期不忘拓展新方向,在低谷期用高质量的产品守住,伺机再振雄风,都算是生意场上的明眼人。
如今的仙游榜头人,已有一半的佛珠从业者退了出去。很多人转行做加油站投资生意,也有不少人继续外出拾起老本行——扁肉生意。但不少人还顺带把制作佛珠的机器也带在身边,一边卖扁肉,一边不忘经营家乡那一个意犹未尽的佛珠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