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省级文保单位将增至19处
再现厚重历史积淀,修缮保护任务繁重
核心提示
近日,福建文物网公布《关于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的公示》,来自全省各地的252家单位上榜,其中我市共14家上榜,而我县有8处文保单位在列。《公示》通过并经省政府公示后,我县省级文保单位将增至19处。
九鲤湖摩崖石刻
悠久文化底蕴造就文物大县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我县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54处,包括古遗址36处,古墓葬65处,古建筑382处,石窟寺及石刻2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0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县级文保单位171处。
从《公示》上可以看到,第九批省级文保单位推荐名单中,属于我县的分别是剑山杨泗宫、城内林氏宗祠、东门纠察庙、东石土楼、九鲤湖摩崖石刻、砺山南潮宫、云山书院壁画、高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这其中,共有6处单位是属于古建筑,而在我县全部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古建筑类也是最多的类别,共有382处,占总数的近70%。(新闻链接:太好了!仙游又有8处古迹将受省里保护!这里有你熟悉的乡愁吗?)
“我县历史悠久,一直以来就是文物大县。”据县文管办主任连庆光介绍,我县从唐圣历二年(699)设县迄今已近1300多年,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县文保单位数量在全省各县区中也是属于前列。全市7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我县便占据了4处,分别是龙华双塔、仙游文庙、无尘塔、天中万寿塔。石苍乡济川村更被评为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另有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是盖尾镇前连村。
宗教活动场所保护日趋完善
位于城区东门社区的纠察庙又名岳帝庙,始建于明代,历经岁月更迭,曾多次遭到破坏,又经多次重修,至如今,更是成了附近居民重要的一处休闲活动场地。听闻该寺庙被推荐为第九批省文保单位,纠察庙董事会董事长肖国发十分高兴。他告诉记者,纠察庙能在历史的摧残中始终保有原状,一方面是政府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与重视,另一方面,与群众们自发的文物保护意识密不可分。
“每一次修缮,群众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都很积极。”据肖国发介绍,自1987年纠察庙仿古重修后,近年来又陆陆续续经过了多次的保护性修缮,如果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力有未逮,大多数都是群众们自发捐款购买建材,连工活也都是大家伙免费来帮忙。“大家都觉得这是做‘功德’的事情,不会斤斤计较。”肖国发笑道。
如今,纠察庙不仅成立了董事会来处理日常事务,每天还安排专人值班看守,在肖国发的努力下,该寺庙更是被打造成群众休闲场所,每天都有附近的群众聚集而来,聊天娱乐。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古建筑类别中最多的是古民居以及宗教活动场所,相对来说,宗教活动场所的保护及修缮措施在近年来越来越完善,且大多是由群众自发性保护,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群众的“信仰”。这一现象,在平原地区更为常见,而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山区,因人烟荒芜,虽然建筑本身保持了原汁原味,但因为缺少保护修缮,反而日渐破败。
私人产权与文物保护矛盾突出
在文物保护中,私人产权的文保单位与文物保护的矛盾犹为突出。《文物保护法》中规定,一切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需要聘请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方案,并报请文物部门批准。在仙游,私人产权的不可移动文物大多是古民居,而这意味着,这些古民居的修缮不同于简单的房屋翻修,必须确保不破坏古民居原状,还需由专业单位来负责维修,耗资不菲。
“仙游古民居文化历史悠久,自成特色,大多是旧时代的集体房,数量及产权人多且杂,修缮资金的筹措是一个很大的难点。”采访中,连庆光举了一个例子,一栋列入文保单位的集体厝,有多户产权人,因破败需要修缮,这需要一大笔资金。然而产权人中有富有贫,部分人愿意出资修缮,部分人无力或者不愿意个人出资,等待政府拨款补助,这就造成了一个典型的矛盾。“甚至于有些人想着推倒重建大楼房,这样就直接把文物本身破坏掉,明显违法。”连庆光说道。
连庆光回忆到,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过程中,有些产权人为了不影响自己以后修缮或重建房屋,极力抗拒文保单位申报,存在瞒报或者不报现象。这也导致了普查工作组一行必须全县各个村庄走村入户,一处处走访勘察,做足群众思想工作,历时两年,才最终完成了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实地调查工作。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政府主导的同时,也需要群众共同支持。”采访的最后,连庆光感慨道。
今报记者 陈祖强 黄剑普 通讯员 张力 郑金相 王明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