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传统农具选介
□吴松江
春耕时节,介绍一些传统农具。农具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在仙游境内,所使用的农具因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及其相应不同的农业生产,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种类。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所使用的农具也都不断得到创新、改进。现将境内常用的传统农具选介如下。
一、插播耕作的辅助农具
1,秧船。由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秧马演化而来的插秧和拔秧工具,类似洗脚桶的圆木桶,故俗称“秧盆”。拔秧时,用双手将秧苗拔起,捆缚成匝,置于其中,边拔边拖行运送。插秧时,将其置放在秧田的浅水上运送秧苗,无须另人在田岸上抛秧递送,可提高功效及减轻劳动强度。
2,布田索。在水田插秧俗称“布田”。由于在大坵田倒退插秧株,往往会将秧株的纵列(俗称“社”)插歪了,最后还须补窿补窟地填插,既费工费时,又使整个秧田布局不美观。为使秧株纵列笔直整观好看,人们就用细长的“布田索”从田头拉直至田尾,插秧时只要以绳索为基准地插,所插的秧株必然成“直社”,既美观又省时。
二、施肥工具
1,粗桶。也称阔嘴桶。用于装人粪尿的木桶。
2,粗靴。用于舀取人粪尿的圆筒状农具,有长柄。
3,笼卷。由长木柄和能自由活动的小木桶组成的装置,可以伸到粪池中舀起粗水。
三、农田灌溉工具
1,戽桶。戽斗。灌田汲水用的农具。斗大的圆木桶,两边各有两根提绳,使用时两人在田塘上对站,之后弯腰汲水、拉绳,将桶中的水倾倒在戽桶窟的水洼中,让汲起的水从水洼中水道流进田地中灌溉。这种汲水农具适合近距离的低水位,提水高度一般在1米左右。
2,吊槔。田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在田井旁一竖立的长条石上,横支着一杆的两端长短不一的木杆条而成的。木杆条的短端系着能自由活动的长竹竿,竹竿底部拴吊桶,用以汲水;木杆条的长端上绑着一块重石,以辅助坠重之用(有时在木杆条的长端上不绑重石,而是由一个人帮着拉),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3,踏车,龙骨水车。自明代起,本境已开始使用水车车水。《兴化县志》载:明天顺年间(1457~1464),进士郑球在广东任教谕时,绘水车图归来,教农民仿造水车引水。这种汲水农具适合中低水位,提水高度在1~2米左右,比较适合平原地区使用。若在丘陵高地带用水车车水,由于水位距田地远或高,这时就得用多架水车“厮并饼爷切”,才能将水“并饼爷切”到高处田地上灌溉。提水时,一般安放在溪河边,下端水槽和刮板直伸水下,利用人的脚蹬踏水车的车古,使轴轮转运,利用传动原理,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顺着水把河水提升到岸上,进行农田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