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岭朱氏宗祠将成民族英雄纪念馆
位于新址四步岭的朱氏宗祠
一个是死不降敌的明朝忠烈,一个是征台身亡的清朝总兵,
兄弟二人以英勇刚烈名垂青史;为此,政府拨款230万元修祠堂
在莆田市区东圳路一侧林立的高楼丛中,有一片绿意盎然的树林,这里是莆田人所熟知的“四步岭”。这两天,“四步岭”树林入口处有数名工人正忙着施工。龙桥街道西山村村民朱先生告诉记者,不久之后新建的“朱氏宗祠”就将竣工,宗祠是为了纪念明末清初当地两位英雄兄弟,同时也将成为莆田市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去处。
征台英雄纪念旧址如今成垃圾场
可能很多年轻人对朱氏兄弟并不熟悉。在莆田历史上,有两位朱氏英雄,他们是亲兄弟,龙桥西山村人。他们一个是明朝忠烈死不降敌,一个是清朝总兵征台身亡,他们的故事极具悲壮色彩,凸显了莆田人英勇刚烈的优秀品质。
莆田市孔子文化研究会会长、莆田市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介绍,朱天福于明末崇祯年间官至江西都指挥使司,是正二品武官,相当于现在的南京军区司令员,在抗清战斗中拒不投降,就义于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地方史志为其树碑。朱天贵原来是台湾郑氏政权的左都督,在福建总督姚启圣的策反下归降,授平阳总兵,随后随施琅将军征台,在攻下台湾门户澎湖一战中战功卓著,但不幸中炮身亡。康熙赠朱天贵太子太保谧忠壮及题“忠勇茂眷”匾予以表彰,并下旨建祠纪念。
在村民们的指引下,记者在市区东大路附近见到了康熙下旨建起来的朱天贵祠旧址,朱天贵祠此前被莆田市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旧址破败不堪,只剩下一个屋壳,还成了附近住户投掷垃圾的场所。
邀请设计院设计下月上演莆仙戏
前几年,村民决定利用旧城改造的机会,在四步岭修建朱氏祠堂,并将原先位于西山村内的兴福北社(朱天福妻子蔡氏妈、朱天贵妻子方氏妈率领子孙兴建)一同迁往四步岭。他们还特别邀请安徽省古建筑设计院对祠堂进行设计,光设计费就花了4万多元。在修建祠堂的过程中,朱氏后人争取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包括旧城拆迁补偿在内,政府前后共拨款230万元,使得修建工程较为顺利。
村民朱光华告诉记者,莆田四大陂之一的“泗华陂”正名其实是“嗣何陂”,而大家熟识的“四步岭”实为“时步岭”。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人们渐渐习惯了现在的称谓。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历史,他特意作了一副对联:“天马龙山时步岭,嗣何溪水古峰潭”,挂在新建的祠堂廊柱上。
村民们还告诉记者,这次在四步岭新建的朱氏宗祠,更多的是为了纪念他们心中的两位民族英雄,让更多后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此这里还将成为莆田学院等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此外,在宗祠一旁的房子将成为附近住户尤其是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下个月初九,宗祠旁的戏台上还将开演莆仙戏,为居民奉献精彩的文化食粮。村民们都希望这里能成为一座桥梁,让生活在城市快节奏中的人们暂缓步伐,享受历史文化大餐。海都报记者许爱琼 马俊杰 文/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桥西山朱氏英烈先祖
在市区东圳西路鳞次栉比的高楼群中,有一片绿意盎然的树林,掩映着一座古朴朱氏宗祠,引人注目。这是城厢区龙桥社区西山村民为纪念先祖——明末清初爱国英烈朱天福、朱天贵兄弟而建的。
据介绍,兄长朱天福于明末崇祯年间(1628-1644年)从军,官至江西都指挥使司,为正二品武官。他身先士卒,奋勇抗清,视死如归,就义于江西南昌。为此,江西省地方史志专门为其树碑立传。
朱天福英勇捐躯后,其妻蔡氏携三子避难至福宁三沙(今霞浦县三沙镇);又辗转至兴化府乌石铺东岩山下定居(今莆田龙桥西山)。其中,长子祖实居西山,二子祖安居嗣何陂(今泗华村孔里,老叶树自然村)。而三子祖宝则居延寿村下坡自然村改姓张,以避满清株连迫害,但姓灯上仍冠以“宝朱”,以示与西山朱氏同源,至今延寿张姓与西山朱姓仍不通婚。
胞弟朱天贵原随明末郑氏政权割据台湾,任左都督。后因福建总督姚启圣策动,以民族大义为重,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率军二万余人、船三百余艘归清,获授平阳总兵。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被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军任命为右将军收复台湾。在攻打台湾门户澎湖战斗中,朱天贵一马当先,冲杀在前,不幸中炮身亡。战后,康熙皇帝追赠朱天贵为太子太保,专敕兴化府在东门兜镇海门建祠纪念,还亲自题匾“忠勇茂眷”表彰。
朱天贵育有三子,长子朱澄淳世居龙桥西山;二子朱源淳官至山东济宁参政道;三子朱清淳考授例监,后任职并定居浙江宁波。1993年,朱天贵祠列为全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具名列榜首。
回首龙桥西山朱氏先祖,身处明末清初改朝换代动荡岁月,同胞兄弟先后为国战死沙场,悲壮感人,体现莆田先民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优良传统。其兄朱天福勇为赴国难尽节义;其弟朱天贵为祖国统一捐躯,生前虽各为其主,死后却同葬故里,可谓殊途同归,共为爱国英烈,无愧后人楷模。 朱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