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仙游边界行:铆足劲头扬鲁头

    仙游边界行:铆足劲头扬鲁头

      曾经,女孩“宁愿让水流走,也不嫁汀洋与鲁头”;如今,这里已盖起了十几幢别墅,另有25幢别墅正在建设中——

    点击查看原图

      全村像这样的别墅还有十多幢。

    点击查看原图

      开祖地掩映在一片老房子中。

      7月24日,“仙游边界行”大型系列采访活动第52站,来到了游洋镇鲁头村。鲁头村位于游洋镇东部,与城厢区常太镇汀洋村交界,离镇政府所在地21公里,距离莆田市区28公里,全村分为鲁头、鲁峰、鲁山、汪洋、古井垅5个自然村,共185户,总人口836人,共有耕地395亩,山地面积7778亩。

      问及鲁头村名的由来,村里的老人介绍道,鲁头村实为“橹”头村,是其先祖为寻求制造船橹的原料来到这里,在睡梦中梦见“穴在橹头”,便从常太镇迁居于此。沿着村部旁的百年榕树,拾阶而下,人们便可以寻到鲁头村的开祖地。按照当地老人的说法,这里四周青山绿树环绕,远望群山有“龙虾出江”之势,近处又若“螃蟹吐泡”之形,其间又有“鲤鱼出龙门”之说,好一个风水宝地!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处偏僻的鲁头村,由于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经济无法发展,村民生活困难,外面的女孩子根本不愿意嫁进该村。女孩“宁愿让水流走,也不嫁汀洋与鲁头”,老人们笑着提起当地曾流传的这句俗语。

      “越贫穷,就越逼着人们走出去。而最先外出奋斗的,倒是发展得比较好。” 鲁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曾建青告诉记者,那些在外闯荡多年的村民回乡建起了一幢幢别墅,如今村里就有十几幢别墅。比如,在云南投资办厂的四兄弟,花了800万元建起了村里最独特的别墅,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里的土坯房,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有些年久失修,隐患重重。遭受前年地震影响,一些老旧的土房子已出现裂缝、发生倾斜。”曾建青说,2007年,市领导挂钩帮扶鲁头村,建设了一条长8公里、路面宽4.5米通往汀洋的公路,大大缩短了通往市区的路程,方便了村民的出行。2014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建城带领相关部门单位及企业又深入该村现场办公,帮扶该村鲁头水电站改造、社会治安监控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奖教助学基金设立等,不断改善新村面貌。

      该村还启动了鲁头村古井垅地震灾后新村建设,凭借着旧村改造的契机,移山填壑造平地,实施拆旧房、建新村,争取到土地整治、幸福家园试点的优惠政策,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一个宜居的新农村。

      当记者走进鲁头村古井垅地震灾后新村建设现场,只见眼前的山头、沟壑,已经平整成一块宽敞的平地,施工人员趁着骤雨刚停,忙着加固地基。

      “由于山区地势的特殊性,农民建房没有现成的宅地,但通过旧村整治、土地复垦,可获得一些政策上的补助资金。同时,多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积累了进行新村建设的一部分资金。”鲁头村古井垅地震灾后新村建设指挥部负责人陈光华介绍,按照村里总体规划,该项目占地17.1亩,统一户型设计、统一外墙装饰、统一工程建设,可安置25幢,有效满足52户村民的住房需求。他说,从原先分散到集中居住,不仅有效利用了山区的土地资源,更关键的是解决了地质灾害这一老大难问题。

      “我们山里人想都不敢想,房子会盖得这么好,还可以住别墅。”今年63岁的村民林金树告诉记者,比起旧房子的位置,这里空气清新,视野开阔,他一家六口人,从土坯房搬进别墅,居住环境将“跨越发展”,可以睡上安稳觉。

      陈光华说,再一个多月就可以看到房子架构了,年底之前要完成新村建设主体二层建设,争取明年下半年,村民们可以搬进别墅,圆上梦寐以求的“安居梦”。

      不久的将来,秀丽的自然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一幢幢新颖的小别墅,将在这里相映成辉。随行的镇干部陈明灿说,鲁头村正从以前的旧山村“蝶变”成别墅村;然而,对于村民们来说,旧村改造改善的不仅仅是村貌,还有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我是村长

      老板回村“一肩挑”

      游洋镇鲁头村的曾建青今年51岁,2012年,在河南经商多年的他首次回到老家参加村干部选举便被推选为村支书、村主任,从此开始村两委“一肩挑”。

      鲁头村5个自然村村道硬化工程仍未实施、村容村貌急需改善,鲁头村地处偏远,是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岛村之一,常住人口仅70多人,每年1万多元的村财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要……这些问题摆在曾建青的面前。

      2013年开始,曾建青带领村干部将原有的村财及新筹集的资金用于修建自然村村道。两年来,无论刮风下雨,曾建青都与其他村干部轮流值班,征地、筹款、监督。

      “经济上确实有损失,不过活了大半辈子,为村里做点事也是应该的。”回来担任村主干后,曾建青将在河南辛苦打拼来的食品厂交由儿子经管,自己则领着村里1000多元的月薪,全身心扑在鲁头村。今年,曾建青又连任当选村支书、村主任,他告诉记者,村里的工作确实很难,是村民的期待让他坚持下来,“这村干部难当,但必须当好。”

      ◎乡村故事

      烈士曾绍舜热血长留

    点击查看原图

      曾绍舜曾居住于此。

      80多年前,游洋镇鲁头村走出了一名革命战士曾绍舜,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奔波流离,用毕生热血铸就革命理想信仰。在此次鲁头村的边界行中,记者采访到了烈士曾绍舜的堂弟曾志永,由此还原出一段传奇的人生。

      曾绍舜于1913年出生,后随父亲到永春念书,1931年考入上海大厦大学,不久后回到永春崇实小学当主任。1933年经永春特区书记吴国清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起了早前被解散的教师会、学生会及工会,坚持地下斗争。曾绍舜办事谨慎、待人和睦,革命工作卓有成效。1934年因身份暴露,转移往马来西亚。“想不到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了。”曾志永伤心地说。

      在马来西亚,曾绍舜仍继续投身到共产主义事业中,担任马来西亚巴力木歪中华学校校长,加入了马来西亚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发动侨胞组织“抗日后援会”,响应侨领陈嘉庆先生的“南侨筹赈总会”号召,发动募捐,筹集大量资金寄回祖国,支援祖国的革命斗争。日本投降后,曾绍舜被英国盟军司令海军上将蒙多巴登授予抗日有功人员勋章。

      1947年,英殖民统治着发出“紧急法令”,大肆捕杀马来西亚共产党员。曾绍舜并无退缩,成立起了民族解放军大本营,与英帝国主义进行武装斗争。1951年7月,由于叛徒出卖,曾绍舜在乘车途中遭袭,不幸牺牲,年仅39岁。1963年12月23日,曾绍舜被马来西亚国家内务部追加为烈士称号。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如鲁头村崎岖的山路一般,曾绍舜的一生亦颠沛坎坷,然而他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无畏苦难、无憾一生。

      ◎采访手记

      美了乡村  乐了百姓

      在游洋镇鲁头村古井垅新村项目建设现场,是一副喜人的景象。站在高地眺望,青山绿水朦胧相衬,田埂小路阡陌相通,村民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美丽家园。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一个产业,或许只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要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长远之道在于让他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美了乡村、乐了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农村美丽家园、农民幸福天堂。

      新村建设不但要改善人居环境,还要留得住乡愁,做到宜居、宜游、宜业,更加接地气。在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民居风貌、农业生产方面下工夫,打造主题突出、形象鲜明的新农村,倡导文明风尚和现代生产生活相结合,真正实现“村美、民富、人欢乐”。

      今报记者 薛燕辉  陈慧贞  唐伟  余立凡   实习生 傅平凡  郭慕丞 摄影  今报记者  蔡晨晖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