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从“吐泻症”到“起大妙”——莆仙方言中的瘟疫

    从“吐泻症”到“起大妙”——莆仙方言中的瘟疫

      □陈锦

      瘟疫古称“时疫”“疫疠”等,通常指容易引起广泛流行的烈性传染病。如传统的鼠疫、霍乱及当代的非典、新冠肺炎等均属典型的瘟疫。新近枫亭镇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重新唤醒了我们对瘟疫的记忆。

      如今气候宜人的莆仙地区,在古代南迁先人开发之前也是烟瘴之地,其后至今的千百年间,应该是发生过无数次的瘟疫灾害,令人谈“瘟”色变。“五瘟神”(民间亦称“五帝”)就是在瘟疫的直接威胁下,成为民间所普遍信仰的神灵。

      “瘟疫”在方言可分为“禽畜瘟”和“人瘟”两类。前者以牲禽为发病对象的瘟疫。如“鸡瘟”“猪瘟”“狂犬病”等;后者指以人为发病对象的瘟疫。

      让人发笑的是,与“人瘟”有关的疫病的方言名称,基本上都可以在民间咒詈话中找到。概是民间为增强咒詈效果,不惜把最惨烈的瘟疫都用上。在民间咒詈话中,至少有“吐泻症”“天罡鋬”“蛊胀病”“泻痢病”和“起大妙”等……具体析说如下:

      咒詈话所谓的“吐泻症”,不同于食物中毒或急性胃肠炎引起的“吐泻”,而是特指“霍乱”。“霍乱”不作咒詈话时,民间习称“塌螺瘟”。“吐泻症”表述的是其上吐下泻症状,“塌螺瘟”则谓患者因狂泻而严重脱水,往往导致手指末节内侧指纹所在处表面出现皱缩或下陷。

      “天罡鋬”也表达为“给天罡鋬”,其“鋬”读同平读“汗”,义同“拎”“提”。“天罡”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专以残害小儿为事的恶神。“天罡鋬”的本义就是被“天罡”拎走了,是对其残害行为的描述,也是针对小儿的恶毒咒詈话。其所对应的疫病有脑膜炎、小儿麻痹症及其后遗症。其中,脑膜炎可以列入瘟疫范畴。

      “蛊胀病”之“蛊胀”在汉语作“鼓胀”或“臌胀”。作詈辞通常用于咒骂随地大小便者。“蛊胀”的本义是腹部膨胀,原指病状,但民间特指血吸虫病。因为血吸虫病患者通常以腹泻、肝脾肿大和后期肝硬化腹水症状特征。而作为咒詈话则针对其腹泻症状。

      “泻痢病”也用于咒骂随地大小便者。有时与“蛊胀”连用。对应的病症则特指“细菌性痢疾”。

      “起大妙”是“起妙”的修饰表达。其“妙”之其原字为“裂”,“裂”的方言平读音以方言反切表达可作“必劫切”(声母同“必”,韵母同“劫”),所以,“妙”实际上是“裂”的讹读。“起妙”的本义是呈块状或条状隆起,并绽裂开来。特指“鼠疫”(方言之“老鼠瘟”)中的“腺鼠疫”,因为这种鼠疫的症状以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肿大、隆起并最终溃破为特征。——可见,“起大妙”并非“起大庙”(建造大的庙宇),而是以惨烈的瘟疫咒人,其恶毒程度可想而知。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