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尾千年古刹紫云寺
千年古刹紫云寺曾名云顶庵,俗称云顶寺,位于仙游郊尾镇后沈村云顶山大钟峰下,历代名僧辈出,别有风光。
紫云寺始建于唐咸通十四年(873年),背靠云顶山。此山常见紫云聚顶,奇峰怪石,幽静深邃。悬崖绝壁下有一天然石洞,内有石室10平方米,削壁欲倾,有一仅盆口大石孔是从埋在地下的龙骨石中穿透出,深不可测。洞内雾气弥漫,天欲雨时石孔常有雾气逸出,状如轻纱飘向天空。洞外古木参天,松竹叠翠。由此下瞰,一览无余。远看塔斗山,雄峙南天,云蒸霞蔚;山脚溪水蜿蜒如链,水碧如蓝。
唐末,正觉大师慕其天然静修宝地,来此禅修直至圆寂,号名云顶庵。他生前开示禅宗妙旨,奉行临济法门,大慈大悲悯众生,道登上品负有盛名,僧众聚集。不久,遂加以扩建,庵改为寺。前建土木结构大雄宝殿,堂前6片屏门,建筑面积达180平方米。
历史上此寺饱经磨难,几度兴废。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5年),黄世腾捐资重修大雄宝殿。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光润法师住持,扩建为五间厢双座;并架设钟鼓,由信徒陈泰、王居英等捐资铸钟,表面铸有梵语:“哈嘛呢叭,咪嗒俺伽,罗帝耶喽。”此钟发音深沉,晨昏在10公里外的梅岭山上也能听到,至今仍保留着。清雍正元年(1723年),黄世金捐谷25石、银20两维修。至民国初年,已拥有僧众近30人,田地30亩,香火盛极。民国26年(1937年),日寇入侵,腥风血雨,生灵涂炭,众僧逃难离去,寺院凋零,残破不堪。
新中国成立前夕,宗宝法师住持重建该寺。上世纪60年代“文革”动乱期间,僧尼解散,古佛被毁,寺院亦改为后沈村办农场。
改革开放后紫云寺重焕生机。80年代以来,定恒大师、知常大师、贤文法师及当地知名人士许占英、许春海等董事会成员发起,先后修建天王殿,大雄宝殿,重塑佛像神像。后又几经修葺,至今保持唐宋建筑风格。此寺俗名云顶寺,可谓因山得寺,山则因寺得名。如今人们游览云顶寺,不免云游云顶山。站在顶峰大钟尾极目四望,便见风光旖旎美不胜收:东眺马鼻山、放光岩,乃至湄洲沧海,碧波连天;西望洪山,魁山,远岫如黛,层林尽染;俯瞰香田平畴,新居鳞次,公路纵横交错,车辆如梭;南仰大帽山,五坪山,羊角山,塔斗山,群山连绵,峰峰雄伟;北临木兰溪,溪水像彩带向远方飘去。而云顶寺置身于雄奇秀丽山水中,更显古朴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