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秋:扎根山区 39 载的好园丁
他扎根贫困山区,一干就是 39 年;他爱生如子,把一生中最美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就是荔城区西天尾中心下垞小学教师张金秋。
下垞小学地处我市重点贫困村之一的下垞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师资极度缺乏。1975 年,村领导找到村里唯一的知识分子张金秋,想让他担任下垞小学半山分校的代课老师。这件事遭到家里人的强烈反对,因为当时教师收入低,而张金秋刚高中毕业不久,还担负着生产队好几项工作,挣的工分全村最多。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择走上讲台。他一边教课一边学习,1987年,张金秋从仙游师范毕业。当时,他完全有条件选择更好的工作,可下垞小学地处山区,条件太差,没有老师愿意前去任教,张金秋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仍回到下垞小学,一干就是 39 年。
1989 年,张金秋担任下垞小学校长。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千方百计改善教学条件,教学器材匮乏,他就自己动手制作简易教具;课桌椅坏了,房子漏了,没有经费请人维修,他就当起了木匠和泥水匠。山区的经济条件差,往往开学一两个月还有部分学生由于交不起学费不能及时到校。他便发动教师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并对部分困难家庭采取减免学杂费等办法。由于学校是借用宫庙房上课,操场是群众的通行道,对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影响。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张金秋发动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沿着操场修了一道 100 多米长的围墙。同时,在围墙旁修了一条便道,既保证了教学秩序,又方便群众路过。
在学校,张金秋把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每逢学生生病时,他总会亲自送去医治;遇到恶劣天气时,他把每个学生安全护送到家。一个夏日的午后,突然下起雷阵雨,狂风挟着暴雨敲打在瓦片上,吓得学生们都躲到张金秋身旁。熬到风停雨歇,张金秋立马安排学生回家。学生叶雪峰回家要经过一段陡峭的山路,他不放心,就背起小雪峰向湿滑陡峭的山路走去。当他往家赶时,天已经黑了。他的妻子说:“那一天,他浑身被雨水淋透,深夜发起了高烧。”
在张金秋的办公室墙上,他的课程表上写着“语文、数学、音乐、品德与生活……”据西天尾中心小学校长曾国庆介绍,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他上的课,张金秋想尽办法让课堂变得生动多样,寓教于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的艰辛付出,换来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张金秋所带的班级在测试中连年名列前茅,他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还获得了学生的尊敬和当地百姓的赞赏。“张老师这人真不错,孩子交给他,心里就是踏实。”村民叶国华说。
如今,已在莆田第四中学任教的学生林永忠这样写道“:我庆幸出生在那个小山村,我更庆幸小山村有张老师,您就像家乡的蒲公英一样朴实,在山野田间年复一年放飞着一代又一代的种子。”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村民走出了大山,下垞小学的生源年年锐减,现在只剩下了一二两个年级。参加工作后的儿子特地给张金秋在县城买了房子,希望他能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年近花甲的张金秋依然放不下他的学生们,主动放弃了调离工作的机会。 何晋生 张郁周 朱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