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行
□赵鲜明
今年六月,我与仙游县作协的同伴,前往位于仙游县石苍乡高阳村高坪顶的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采风。
时值仲夏,沿途绿叶吐翠,鲜花竞放,车行约半个多小时,便进入与高坪山交界的被誉为“文献名邦第二水缸”的金钟湖大坝。远眺济川第一奇峰笔架山,回望宛如明镜般镶嵌于山峰群峦中的金钟湖,那美丽的湖光山色,不时鹭飞鱼跃,美不胜收。
顺着湖畔山麓拓出的一条蜿蜒山道继续前行,我们不断陶醉于水光潋滟的美景中。随着地理位置的变换,渐渐地,景象又变成一边是幽谷涧流,一边是峰峦叠嶂。听着时隐时现的泉水叮咚,浮躁的心好像一下子清爽了许多。眼前古木参天,周遭竹影婆娑,心里不禁感慨,这分明是在欣赏一幅幅过目难忘的瑰丽画卷。
我们的临时向导、高阳村党支部书记温敏热情地向我们介绍高阳村的基本情况和近些年的发展变化。他说,高阳村历史悠久,村部依傍着一座山峰,名叫高坪尖,也称高坪。因山上有一片平地,故又俗称高坪顶。昔日地下党、游击队正是看重这儿的有利地势,长驻这里开展革命活动,抵御国民党当局的围剿。高阳村最早被定为省级革命基点村、革命老区重点村之一,现在是福建省森林村庄。自2018年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正式挂牌开放以来,前来瞻仰参观的党员干部和游客不断增多。为此,村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扩大种养规模,修建景点道路,促进村民增收。如今,全村拥有竹林基地近200公顷,油茶基地173公顷多,年产茶油约20吨,产值100多万元。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经历了近乎360度急转弯爬坡,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茂林翠竹簇拥的一座古宅,两侧是一望无尽的森林,中间却是一片宽阔的草坪,一口革命者用过的古井,附近还有两株葱翠欲滴的高坪茶。放眼远方,目光所及,山川竹海、峡谷丛林,堪称秀色可餐。突然一阵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顿觉来到了一个绿色氧吧世界。
临近古宅路口的草坪中,立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巨幅标语和两块一横一竖的大石碑,上面皆雕刻着“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八个大字,横的石碑背面刻有“一九四三年十月,中共福建省委闽中特委经仙游钟山来石苍高阳。于高坪隔头山召集周围群众36人,歃血为盟,结拜兄弟‘为革命胜利,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丢’誓师大会”的碑文。我凝望碑文,仿佛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革命年代。
古宅大门正上方挂着“温氏宗祠”四个金色大字的匾额,温支书告诉我们:“高阳温姓的始祖系江西赣州赣县人氏,自宋哲宗年间始定居高阳,至今有900多年,已繁衍三十几代。温氏宗祠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当下整个高阳村仍是清一色的温姓人家。当年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选择高阳作为驻地,也是看好我们这里清一色的温姓,亲如手足,牢不可破。国民党当局曾派一男一女两名特务长期伪装潜伏在高阳小学任教,妄图了解地下党的活动情况,终因高阳村民守口如瓶,一无所获。温氏宗祠不仅是温氏族人维系宗族亲情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共福建省委革命历史的见证地之一。”
在温氏宗祠,我看到了地下党、游击队用过的刀、斧等武器和工作、生活等用具;看到了各处厅、房墙壁上悬挂的地下党、游击队在高阳境内开展革命活动、组织武装斗争的历史照片;看到了昔时高阳村群众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福建省委,为省委顺利开展革命活动作出重大贡献;看到了地下党碰头、开会的场所和省委领导曾镜冰、黄国璋、苏华等工作的密室。我深刻体味到高阳老区的历史风云,接受了一场革命传统的教育。
“举红色旗帜,游高阳山水,赏高坪风光,访名人遗迹,购山珍礼品,尝山里美食”。目前,高阳村已将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开辟成为石苍乡首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已规划了一条“重走红军路”的旅游路线,还准备将旧址前方这片往时地下党、游击队耕作过的、而今撂荒的山坳梯田,让党员们每人认种一块,收成贡献给村党支部作为活动经费,以此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印记,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当我离开高坪顶,飞驰于山道上,群山绵亘呼啸而过。回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那鲜红飘扬的国旗,仿佛在告诫我们:不要忘记昨天,不要忘记初衷,更不要忘记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