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旅游>鬼斧神工的造化——灵龟拜天

    鬼斧神工的造化——灵龟拜天

      □高国昌

      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龟山风景区,位于城厢区华亭镇云峰村境内,距莆田市区以西15公里。龟山福清寺,是一座千年古刹,据传明礼部尚书陈经邦出仕前,曾在寺内寒窗苦读,并题有一对楹联:“山半楼台天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描绘的就是“龟洋积雾”胜景。

      可能很多人并不一定都知道,寺庙从来是不以地名、山名作为自己名称的,凡是以地名山名称呼的都是俗称,本名都是以能表达宗教意境的词组来命名的。如龟山寺是俗称,福清寺是本名,全称应为“龟山福清寺”。由于没搞清楚这个规则,俗称的“龟山寺”叫起来习惯了,往往忘掉了本名“福清寺”,甚至因现有的“紫云山”山名的存在,会误认为龟山寺寺庙所在地叫“龟山”,更不会知道有“龟山”这座山。明白这个规则,就必然会问:那龟山到底在哪儿呢?

      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通过“谷歌地球”的卫星天眼,终于发现了隐藏很深的秘密,首次以卫星或皇天的视角,展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大杰作:一只灵龟,身接地气,不分昼夜,风雨无阻,虔诚叩拜,呈现眼前的分明是“灵龟拜天”胜景!顿觉心旷神怡,诗意油然而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jpg

      《礼记》上说,龟与凤、龙、麟为四大灵兽,故“灵龟”既能上通天庭,又能下达冥界。商朝王室占卜记事、与神灵对话的文字皆在龟甲上契刻就是例证。唐朝的无了祖师定然已发现凡人非常难以发现的特殊地形地貌,紫云山山峰至福清寺之间地形地貌象极龟壳,且南倚之紫云山山峰昂耸犹如龟首,这就是龟山得名的根源所在,祖师决意选定龟山山峰北侧平坦地带作为福清寺的风水宝地!

      借用苏轼和毛泽东诗词,略作修改并融合起来,用来形容龟山景色,既贴切又有气势:

      横看成峰侧成龟,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龟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奇景龟拜天,无限风光在云峰。

      据粗略考证,最晚至明朝中期,现在的紫云山还是称为“龟山”,查阅古地图,证实“紫云山”原名就是“龟山”。那么“紫云山”山名又是如何而来的呢?

      合理地推测和演绎一下:当年陈经邦为自己选择的墓地是在仙游郊尾凤谷山山脚下,背靠凤山(在山脚下恰当的角度看,该山非常像展翅飞翔的凤,即“飞凤朝天”胜景)。凤和龟都是灵兽,但是该凤山比龟山小太多,陈经邦生怕天庭注意不到郊尾的凤山,他就“假公济私”一回,毕竟他曾经官至礼部尚书兼国师(明朝万历皇帝的老师),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根据中国“儒、道、释”和合共生的特点,而莆田籍林兆恩创立的“三一教”本质上还是属于儒教,辞官返乡在莆田的陈经邦借林兆恩逝世追悼时机,又创造出“三紫凌云”景观意境(蕴含儒、道、释意境),把“龟山”改为“紫云山”,这样包涵且提高了“三一教”地位,是有文化底蕴的,也是有含义和纪念意义的,政府和民众都予以认同。但隐秘意图也有想让天庭“巡视员注册簿”上再也没有“龟山”这个山名了,郊尾的小凤山就突出了,这样就公私兼顾、一举两得了。山虽小,但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注册簿”上没有龟山,只有凤山,能得到天庭眷顾的名山下的墓地风水肯定好!改名后的紫云山峰下的村庄名字取其第二、四字,就叫“云峰”。

      由此可知,龟山有三大胜景:“龟洋积雾”、“三紫凌云”和“灵龟拜天”。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