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开弓没有回头箭
□林劲松
历史研究,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治史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步一旦跨出去了,第二步方案就出来了,以后接二连三,一篇又一篇出来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历史研究和万物一样,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有着自己发展变化规律。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传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15页)
我研究历史,注意到了这一点,谨小慎微,生怕说错了,会犯颠倒历史原则性错误。究其原因,我拜过师,受到历史专业训练,坚持师道尊严,所以,党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八字方针念念不忘。效果呢?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这一方针政策的优越性。
1963 年秋季,笔者到福建师院历史系本科学习,接受专业训练, 20 年后即 1983 年底,笔者 应用马克思的人口变化规律理论研究历史,发现 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中国人口发生了规律性变化。于是,有体会 就动笔,写出《试论明清城乡人口变化》一文,提出了 中国资本主义“明建立说”。后来这篇拙作被采用,发表 于《中学历史教学》1986 年第四期上。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了一辈子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我接受新学校教育,20 年就 大见效。从此,研究成果源源不断而来,著有《上个千年中国巨变》、《新宋论》、《兴化军史稿》、《孔子教学特色新论》、《劲松说道德经》、《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林龙江》、《妈祖信仰之歌》等,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多快好省培养专业人才的历史见证者。
我本来打算妈祖封号研究以后,就可以暂停了,因为年纪大了,八十岁了。但是,欲罢不能。这是因为随着妈祖文化研究不断深入,明清时期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业绩,名列世界前列,这绝不是一件小事,而是直接关系到有否文化自信的大问题。我应该继续和网友们一道,关心历史研究事业。
拙作《不要忘了妈祖文化三要素》说,随着妈祖文化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人生价值也越来越提高了,国家越来越重视榜样教育,让妈祖优秀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再立新功。在宋高宗时,国家需要四有人才,妈祖封号‘灵惠昭应夫人’应运而生;到了明成祖时,国家需要十全十美人才,妈祖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出现在南京天妃宫……”(《莆田文化网》2021-12-22)
出现这样可喜可贺的局面,我理所当然要趁热打铁,把这个不平凡的年代研究好,公之于众,让更多的人都有文化自信。
例如,中国人口变化最能说明问题。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中国在籍人口一旦上了5000万,就不堪重负,社会动乱接踵而至。正因为如此,所以一直到了元朝极盛时期也只不过5300万。到了明朝就不一样了,洪武末年,全国在籍人口就过了6000万大关,达到6054万,比元朝极盛时期人口,还多了700多万;到了临近灭亡的天启年间(1621-1627),全国在籍人口仍然保留在5000万以上。至于清朝,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全国在籍人口达41200万,相当于元朝极盛时期的8倍。你说那时是不是社会生产力大发展?“民以食为天”,要是生产力没有发展,中国那时还会有那么多人口吗?而且,还占全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马克思语),显示出中华民族有着无比的凝聚力!这就是我1983年底写《试论明清城乡人口变化》的原因,让同仁们分享新的历史研究成果。
在这里,值得指出,坚持师道尊严,是行之有效的多快好省培育人才的途径。但是,却要有顽强的毅力,始终不渝,坚持到底。例如,1986年7月,我在《中学历史教学》第四期发表了《试论明清城乡人口变化》,认为中国从1368年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到了2002年6月退休时,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却仍然老生常谈,坚持中国资本主义“鸦片战争以前空白说”。什么原因呢?这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因为历史研究不仅看你口头上表态,而且还要看你集体行动。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历史没有研究好,出差错,那是不奇怪的。相反,新中国成立50年后,我们要是还认为中国是一个“老封建”国家,那就要打屁股,要问责。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究其原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八字方针,是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最为宝贵一条历史经验,从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至今,快一百年了。从那时开始,各行各业都重视学习和运用这条历史经验,历史研究部门难道可以例外,搞“独立王国”?
说实在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八字方针,谁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做起来有的却打折扣。例如,马克思人口变化规律,既然《资本论》有这样论述,我们理所当然要用一下。效果不错,这是我的感觉。有第一篇,就有接下去许多篇。这是因为我那时属于现买现卖。老师交给我正是这个本领。无非是辛苦些,要去学习许多马列著作、古代经典著作。
明清时期历史研究是这样,后来宋朝历史研究也是这样。2012年,进入古稀之年的我,遵循党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八字方针,自告奋勇,采用解剖麻雀哲学原理,立足莆田,研究宋史,提出新宋论。到2020年10月,《兴化军史稿》工程基本结束,花去了八年多时间。其中,妈祖文化部分10万多字,约占全书的七分之一,是这次著作的高潮。这个部分以2020年3月在莆田文化网上发表的《妈祖信仰与莆田文献名邦》开篇,理直气壮地称赞妈祖信仰。接着,分门别类,进行全方位研究,发表我的不成熟的粗浅的看法。
这次宋朝历史研究最终让宋朝兴、旺、衰三个历史时期泾渭分明,不再是什么“积贫积弱”、庆历新政失败、王安石变法失败之类奇谈怪论。这说明,宋史研究为妈祖文化研究提供不可缺少的时代背景,让人们充分认识妈祖信仰产生和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妈祖文化研究为宋史研究导航,不仅观点新颖,而且少出差错。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在那时,我还是单干,2013年5月开始在新浪博客安家落户,网上出书。仅仅数年之间,广州市速印网帮助少量出书,使我不仅有《新宋论》、《兴化军史稿》、《孔子教学特色新论》、《劲松说道德经》等专著,而且还有《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林龙江》、《妈祖信仰之歌》两本历史人物专著。总字数早已经过了百万字大关。这一成果,不用说别人,就连我自己都感到这是奇迹。这就是坚持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八字方针研究历史的优越性。要是有个写作班子,十几二十人一起干,那将不仅大大的缩短时间,而且还会提高研究质量。这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我的历史研究实践还证明,坚持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八字方针研究历史,不仅办事效率高,多出研究成果,而且支持者多,文章经常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所以,用这种方法研究历史称得上是大势所趋,是大方向,或早或迟会被学术界绝大多数学者们所采用。
综上所述,历史研究和万物一样,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有着自己发展变化规律。所以,历史研究,开弓没有回头箭,越是艰险越向前,坚持到底,硕果累累。
以上是我长期坚持用党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八字方针研究历史的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