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娟:青春不负韶华 司法护佑平安
郑淑娟,现任荔城区西天尾镇司法所所长。2003年进入司法队伍,用共产党人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三牛”精神,推动西天尾司法所工作走前列、创亮点、出经验、结成果。近年来,西天尾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郑淑娟被司法部评为“全国示范调解员”等。
勤于耕耘 做默默奉献的“老黄牛”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压器,也是“跑断腿,磨破嘴”的苦差事。这就需要人民调解员必须具“老黄牛精神”。
8年前,郑淑娟刚调任西天尾司法所长没几天,就碰上一起外来工人员意外死亡的群体性纠纷。死者家属纠集了几十名老乡在工厂围堵闹事。为防止矛盾激化,她主动请缨,带领她的司法团队赶赴现场。
来到现场,她们在哭声、骂声中说理、说法,可是,直到下半夜,疲惫不堪的她们只能无功而返。
过度的劳累使她的“老胃病”复发了,第二天,去医院看病时,她偶遇死者母亲(因病住院)。她决定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就去病房看望死者的母亲。
来到病房,她先以情动人,再以理服人,最后再以法诲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死者的母亲看到她抱病坚持与其谈了2个多小时,终于打开了心扉,表示愿意接受她的调解方案。一场风波终于平息了。
可当她要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已经下班,她捂着肚子离开,看着万家灯火,她觉得自己的付出值得。
2017年夏天的一个周末,东星村两户村民因果树权属问题导致矛盾激化,一触而发。当时身怀六甲的她闻讯后让丈夫陪自己火速前往,为防意外,出发时车上还装有氧气瓶等孕妇急救设备。赶到现场,那架势让她傻了眼:双方怒目相对,拔拳相向。她典着大肚子,鹅行鸭步,穿过对峙人群,找到当事人“面对面”“背靠背”疏导调解。
在摄氏30多度的高温下,她坚持了近5个小时。她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打动双方的心,闹剧终于以喜剧落幕。
这些年,她不知放弃了多少休息时间,把一门心思全扑在人民调解事业上,为此人们管她叫不知疲倦的“老黄牛”。
乐于奉献 当矫正对象的“孺子牛”
社区矫正也是司法所重要的工作范畴。郑淑娟刚柔并济,情法交融,管帮并重,坚持做到法以育人、文以化人、情以动人,并探索出“三层面、三同步、三提升”的矫正模式,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用法治和人文的关怀,让他们幡然悔悟……
社区矫正对象高某曾在犯失火罪后躲在山洞里度过了8年,对矫正很抵触。为啃下这块硬骨头,郑淑娟制定出针对性及可行性强的矫治方案:邀请心理医生为他进行心理疏导,帮其恢复生活信心;为他协调落实低保,解决生活困难……
看到他冬天里衣衫单薄,佝偻身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她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在第一次走访时,她决定亲自上门慰问。那天,她坐摩托车,沿着崎岖山路风尘仆仆来到高某家,当高某从她手中接过御寒衣物和补钙食品时,这个七尺男儿哽咽了……此后,她还发动司法所全体同仁给高某捐赠款物,发动爱心人士与他“结对子”。后来还推荐其儿子就业,家里的木房子翻建成了石板房……
近日,西天尾司法所成功调处了一件相邻纠纷案件。纠纷当事人是吴江村曾某。2021年1月刑满释放回来后,他发现自家房屋旁边的荒地被邻居侵占,村调解员多次协调未果,一直纠纷不断。
在本次“百日攻坚”大排查大化解中,为防止纠纷激化,郑淑娟多次与曾某交流,并配合片区调解员进行调解。通过调解最终促成由邻居支付曾某土地使用的租赁费8000元,纠纷得以平息。
调解成功后曾某来到司法所连声致谢,并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据介绍,近年来经过她矫正和帮扶重新回归社会的不在少数,为构建和谐社会传递满满正能量。
敢为人先 做探究创新的“拓荒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基于此,她以“拓荒牛”的精神敢为人先,开拓前行。作为司法所的“领头羊”,郑淑娟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创新。
西天尾镇企业多,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也多。她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三头六必”和“1234567”调解法,并率先应用“互联网+调解”智能模式,让突出的纠纷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据统计,这些年,她年均参与、指导调解的矛盾纠纷200多起,成功率达95%以上,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尤其是她力推“调解进征迁”,助推项目落地的模式,创下了全市“和谐征迁,快速征迁”的典范。她充分发掘南少林文化优势,创立南少林“道禅文化劝善”矫正模式,实现将外在法律约束转化为内在道德自律,不仅实现了290多名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为零,而且涌现出许多“善行义举”的正面典型。
据介绍,该创新做法为全国首创,受到司法部和省政法委的通报表扬……
有播种就会有收获。近年来,西天尾镇民事、刑事犯罪明显下降,各种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却明显提高,到处呈现出政通人和,莺歌燕舞的喜人景象。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那一串金灿灿,沉甸甸的殊荣。晚报记者 钱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