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厘清概念 拓展内涵 观点鲜明——读郑世雄《妈祖精神摭谈》

    厘清概念 拓展内涵 观点鲜明——读郑世雄《妈祖精神摭谈》

      □潘真进

      海峡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郑世雄《妈祖精神摭谈》一书。在此,就该书的核心要义,谈一下个人的阅读感受。

      一、宏观把握妈祖精神与妈祖文化的辩证关系

      郑世雄于2007年在《中华妈祖》上发表《论妈祖精神》就提出几个尖锐的问题:“必须明确妈祖精神是妈祖文化学术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要从妈祖的人格力量和神格力量中去领悟和把握妈祖精神”等。他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还引经据典,以翔实的史料进行精辟阐述,既有逻辑性又有哲理性,而且辩证地对妈祖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诠释。

      其实,郑世雄很早就对妈祖文化和妈祖精神的概念进行关注与探索。早在2005年《中华妈祖》(总第2期)刊发的《应当提高妈祖文化研究层次》中就提出如何研究妈祖文化的观点:“用历史眼光审视妈祖文化的深刻内涵”“从更高角度整合妈祖文化的丰富资源”“以发展观点把握妈祖文化的研究方向”。这些观点对研究妈祖文化很有启发。妈祖文化经过一千多年与时俱进的发展,其内容、形式、功能、影响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日渐显现出巨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作者在《妈祖精神之社会基础》中分析说:妈祖精神顺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妈祖精神能够满足渴求公平正义的社会心理、妈祖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社会教化功能、妈祖精神在沟通不同社会制度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尤其是在《试论三位一体的妈祖精神》中,他概括出妈祖精神的辩证观点:立德是前提,行善是特质,大爱是核心。从内循环看,因为妈祖树立了崇高的道德观念,所以能时时事事处处行善,进入人间大爱的最高境界,成为千秋万代的道德楷模;从外循环看,妈祖能成为真善美的道德楷模,是因为她有一颗大爱无疆的仁德之心,所以终身行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实现了由人到神的华丽转身,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二、微观探索妈祖文化与妈祖信仰的发展关系

      《妈祖精神摭谈》书中选入最早的一篇是1993年刊发在《民间文化学新论》上的《妈祖文化与爱国主义》,文中提出:“爱国主义思想在妈祖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妈祖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等。2011年又发表《妈祖精神之爱国情怀》,文中通过具体的史料实例,概括出妈祖寄托的爱国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抵御外敌入侵、助推和平外交、维护国家统一。此三方面都能引用详细的史实案例,可谓微观探索矣。

      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妈祖文化如何走出去》中提出:要切实把握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内涵精髓、要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妈祖文化特色基调、要认真坚持密切民间交流互动的成功经验、要努力开创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崭新局面。在《中华妈祖》连载几期的《找准历史定位 发挥积极作用——妈祖文化在新时期“海丝”建设中大有作为》提出:“当好文化使者,传播和平理念”“拓展海洋精神,引领时代潮流”“凝聚民间优势,增进互信交流”“打造世纪品牌,共谋合作发展”。

      三、阐述妈祖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关系

      “妈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可以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妈祖文化是这座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最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一,不仅是中华民族永远引为自豪的国脉,而且是培育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乳汁,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沃土之中,并引领中华民族屹立于当代世界民族之林。郑世雄指出,“妈祖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完美的神格力量天然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妈祖文化已经出现被越来越广泛接受的社会认同趋势”。

      他在《妈祖神话传说的解读》也是以微观的角度论述传说故事的渊源:发端于民间传闻、植根于传统文化、借助于文人著述、得益于朝廷褒封、佐证于史料文物。他还从《天妃显圣录》看中华传统价值观:奋勇杀敌、守土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险、科学探索的人定胜天精神,发展经济、关注民生的以人为本精神,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无私奉献精神,抑恶扬善、赏罚严明的公正执法精神,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和平外交精神。

      同时,作者还以中华传统文化来践行弘扬妈祖文化,著书中还有他创作的妈祖题材的诗词作品63首。

      正如全国政协第十届副主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在《妈祖精神摭谈》序里说:“从《妈祖精神摭谈》篇目结构看,大部分文章集中对妈祖精神的核心内涵、社会基础、文化传承、亲民意识、爱国情怀、崇善观念、人格魅力、神格威力、社会意义等作了充分论述,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妈祖精神摭谈》一书,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史料翔实,说理充分,可信度高,值得一读。”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