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高原 “医”往情深——记市第一医院援宁医生黄益朱
“中宣部授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称号。作为闽宁协作事业的践行者之一,我感到很光荣,很高兴。”7月4日,在莆田市第一医院,刚下夜班的“80后”儿科主治医师黄益朱说道。在完成援宁任务后,他已于3月初回到莆田,又投入本院紧张的诊疗工作中去。
黄益朱看着最近关于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报道,援宁的一幕幕又浮现脑海。2018年11月,他作为莆田市第一医院援宁医疗队队员,进驻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人民医院。
西吉县是“西海固”这一世界级贫困地区代名词中打头的“西”,是宁夏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县。
初来乍到的黄益朱发现,西吉县人民医院虽是该县最大的公立综合医院,但儿科及新生儿科诊疗技术还比较薄弱,“很多我们(莆田)这边常规开展的技术,西吉却没有,医院软硬件设备不足,也没有开设新生儿科”。而从东南沿海到黄土高原,干燥的天气、重盐重辣的饮食、语言不通的障碍,加上高原反应,也给他带来了诸多不便。
眼前的困难并没有让黄益朱退缩,他沉下心来,认真开展坐诊、查房、重症抢救、疑难会诊等日常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渐渐地,他心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要更加努力,尽力帮助受援医院的儿科和新生儿科提高诊疗水平,踏踏实实做好传帮带,就算离开了,技术也能够留下来,继续开花结果,服务西吉人民。他坚持每天上午带着科室住院医生对住院患儿进行查房,在病床边手把手传授其专业的诊疗技术要点。从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情,到全身体格检查,再到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以及病历书写要点等,他都一一细细讲解与指导。他定期组织开展关于新生儿复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重症肺炎等诊疗指南的专业技术培训。
半年援宁任务期到了,黄益朱留了下来,还成为医疗队队长;又一个半年过去了,西吉县人民医院提出挽留,黄益朱又留了下来,先后陪伴了莆田市第一医院三批帮扶队员,成为了帮扶时间最长的一人。“我来之前,我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现在他已经上小学了。”黄益朱说道。学科要提升,硬件要跟上。黄益朱重视推进该院新生儿科筹建工作,对于医疗设备购进、科室运行管理、诊疗技术提升、人才梯队培养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他都亲力亲为。经过一番努力,2019年11月,该院新生儿科成立了。
2019年12月初,刚成立不久的新生儿科接诊了一名孕“33周+3天”、体重仅1390克的早产儿,患儿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而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但此时,新生儿科还未开展气管内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技术,既往此类患儿通常被转院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而这名患儿的父母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提出放弃转院,留在该院治疗。新生儿科王岁九主任医师与黄益朱共同决定为该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通过手术,当晚11时,患儿所有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均已滴入气管内,在观察其呼吸逐渐平稳、发绀缓解、氧饱和度稳定后,黄益朱才放心下班离去。
这是黄益朱协助开展的新技术之一,直接惠及当地患儿。“每次看到出院的孩子们不再忍受病痛,父母的脸上展露出笑容时,觉得自己付出再多的辛苦、努力都是值得的。”在帮扶期间,他开展全院大讲座9次、科室小讲座52次,接诊患儿1400余人次,诊治住院病人1500余人次,参加医院疑难病例讨论20余次,参与抢救危重患儿30余次,协助西吉县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和运行,协助西吉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建立,参加送医下乡义诊活动5次……凭着扎实的专业技术和细致的服务,黄益朱赢得了患儿家属和该院职工的认可与赞许。他获评“优秀帮扶工作队员”等荣誉,今年3月被西吉县委、县政府授予“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湄洲日报记者 朱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