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狂生王迈
□王玉祥 陈开福
南宋著名诗人王迈,是仙游慈孝里黄岭人,(现郊尾镇伍狮村)素有狂生才子与忠诚直谏而蜚声南宋诗坛和朝野,是仙游历史上独树一帜的传奇人物。南宋宁宗嘉定十年中进士第四名,历任潭州观察推官,南外睦宗院教授、殿试详定官,出知邵武军等职,以刚直敢谏、策论直切时弊而闻名于史。
金榜题名
王迈公元1188年出生在大帽山的伍狮村时,霞光闪闪,村里人很觉奇异,认为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王迈是王监的次子,三岁时他父亲得中进士。官授古田主簿(管户籍财粮),王迈随母到古田父亲任上生活,他父亲公务闲暇时,经常教子读书,由于受进士父亲的教育影响,他幼年时就会吟诗作文。但父亲政务繁忙,加上母子水土不服,王迈十岁时随母返回故乡。
王迈的母亲傅氏娘家赖店罗峰,村里有个进士出身的太常博士傅诚,学识渊博,退休在家,傅氏回娘家探亲时带儿子拜访傅诚,傅氏说:“叔公,我儿王迈年已十岁,经他父亲调教,倒也聪明伶俐,能吟诗作文,我想让他投你门下,拜师求学,望不吝赐教,将来也许会成大器。”傅诚回道:“侄女,老夫厌烦政务,退隐林下,本想图个清闲,怎敢再设馆授徒。”傅氏回道:“侄女怎敢辛苦叔公设馆授徒,只是想让我子居住娘家用心读书,方便他随时向你请教指点。”傅诚答道:“既然如此,你就留他娘家居住,如果孺子可教,有才华,后日也好同我作伴,吟诗答对,以遣愁闷。”
王迈师从傅诚一二年后,才华显露,下笔惊人。受傅诚赞赏,他多次称赞王迈将来必定“以文名世”。十六岁时参加乡试得中贡生,全县闻名。二十岁时适逢仙游龙华寺重建,应约撰写《重兴龙华寺记》,文中概述了龙华寺双塔的由来、寺庙规模、殿宇高阔尺度、东西回至景物及功德主的功绩。碑文用词构句贴切,辞章华丽,很受该寺主持法师及观众的好评。时隔不久,王迈到泉州向真德秀求学,经名儒博士真德秀精心培养博通经史,学识大进。王迈虽然学识渊博,为求仕途命运如何。二十九岁那年春天他和朋友到九鲤湖祈梦,那天夜里他刚睡下,就梦见他到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宫殿的楼阁里设幕帘为四龛,王迈环顾四周无人,自己竟然昂首阔步,毫不客气地坐在首要位置。过了一会,有一个和尚带着一个童子来到这里。和尚对王迈说:“还是请您到那边第四位去坐吧!”王迈不服气地反讽他说:“你是谁?要我到第四位去坐。”想不到那个童子挺老到,用教训的口气斥道:“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连这大名鼎鼎的侨如尊者都不认识,还敢如此放肆无礼!”王迈看他们那派头,也就不与相争,心想反正坐到第四位也没什么不可,进出还会方便些,刚在第四位坐下,就有一个妙龄女子殷勤地给他劝酒添菜,伺候的很周到,引起他的好感,待他注意端详时,无意间看到她高高捧起的茶盘边,竟然刻有“以文名世”四字,王迈醒来,回想梦中情景,他想莫非这是天意安排,暗示我此生别无所长,只会“以文名世”而已。
次年,又是三年一科的朝廷开科取士,王迈想到九鲤湖梦境,认为功名无望,无心应试。经不过父母一再催促,只好赶往帝都临安赴考。考场试毕,王迈文章出众,很受评卷官赞赏,在挑选试卷时,主考冯兴拟把王迈列为三及第人选。金銮殿试时,试题是“圣学”与“圣治”,他奏说:“为君者不仅要终身求治于学,获知治国之本,更应该有政治远见,愿陛下以创新之心施政于民,使普天臣民感受到皇上的英明。”针对“圣策”王迈从十个方面引经据典直指时弊,深入论述治国策略,词锋凌厉,说理深刻,显示出深刻的政治见解。但由于朝中奸相史弥远弄权,拉帮结派,不是他派内官宦子弟及有关系的士子,不但很难得中进士,更别想名登三及第。
王迈廷试一毕,主考官冯兴奏道:“臣启禀陛下,臣观王迈试卷,文章出众,词藻华丽,今日策论,对治国施政多有裨益,臣认为该列三及第人选。”宁宗皇帝尚未发话,奸相史弥远阻止奏道:“不可,不可,王迈策论虽有裨益,但语锋凌厉,情绪激昂,似有指责君臣治国安邦无方之嫌,如此狂妄自大,藐视君臣的人怎可录用。”冯兴急奏:“史大人,你节外生枝,无端指责,简直是无理妄奏!”史弥远又狡辩道:“冯大人身为主考官,有意偏袒,我看其中无私有弊。”冯兴奏道:“王迈乃江南莆阳士子,与我素昧平生,我心存忠心,凭卷录取,何来徇私舞弊,你简直是胡言妄奏。”二个朝臣一个说“偏袒”,一个说“妄奏”争个不停,皇帝阻止道:“二卿不必相争,孤看就点王迈为甲科进士第四名,三及第人选另行再议。前日吏部呈报潭州观察推官缺职,王迈,你可到吏部领凭择日潭州赴任。”王迈连呼:“谢万岁隆恩。”出了朝堂。
王迈回到客栈,回想去年九鲤湖祈梦坐第四位及今日廷试钦点第四名进士,暗赞九鲤湖仙公果然灵验。离开京都前,王迈到冯兴府邸拜访,说道:“恩师,学生今日前来一则拜访,二则辞行。若非恩师金殿据理力争,学生安有今日前程,此恩此德,永世难忘。”冯兴忙道:“言重了,言重了。老夫为国荐贤不存私心,更不敢指望谢恩图报。金殿纷争,你也该看出官场险恶,望你为官须要清廉谨慎,广施仁政,造福于民,方不负为师举荐的初衷。”王迈朗声应道:“谨遵教诲,定然不负恩师期望!”
广施仁政
王迈带着吏部的凭信来到潭州任职,师爷向他介绍当地概况,重点提到劣绅易桓,他依仗礼部尚书易祓的宗亲关系,横行乡里,霸占民田,拒纳钱粮,插手诉讼,豪权势家纷纷效仿,致使民田被霸占达数百亩之多。前任观察推官畏惧权势徇私枉法,加重民众负担,冤假错案甚多,王迈听罢勃然大怒。“岂有此理,为官不敢正直无私,却依仗权贵,容忍劣绅横行霸道,真是有负朝廷厚望。师爷,你可行文布告各地,凡霸占民田者,两个月内退还,不论贵贱同等征收钱粮。不许拒征少纳,违者严惩不贷。有冤者可前来申述,自当视情审理。”并交代师爷送来案卷审阅,如有冤错,定当重审改判。
告示贴出不久,就有许多百姓上门状告霸占民田及含冤屈判的案件。王迈热情接待,认真笔录,并答复等待处理。王迈还经常微服私访民情,了解百姓疾苦,对贫病困苦者妥善安置。一天他坐堂理事,衙役前来禀报:“禀老爷,西乡劣绅易桓求见。”王迈问道:“是众人告他霸占民田的那个易桓吗?”衙役应道:“正是那个易桓。”王迈道:“传他进来,我倒要领教领教他的霸气。”差役喊声:“有请易桓!”只见他昂首挺胸步上公堂,高声发问:“你就是新任观察推官王迈吗?”王迈答道:“正是观察推官,不知来者何人?”“我乃是礼部尚书易祓的侄儿易桓。”“哦,还是礼部大人的亲眷,未知今日到衙何事?”易桓嘿嘿冷笑说:“你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敢叫部下调查我的细底,真是老虎脖子抓虱子!”王迈冷笑回敬道:“你是虎?难道真的老虎屁股摸不得?老实告诉你,许多民众告你冒占良田,插手诉讼,你休恃礼部大人关系狐假虎威,劝你及早归还民田,超期严惩不贷!”易桓傲慢地说:“你敢严惩不贷?老实告诉你,一封书信告知叔父,看你乌纱帽能否保住!”王迈严词斥责:“执政为民,法不可犯。你就是搬出天皇老子,我也绝不动摇!”易桓气呼呼骂道:“你等着,总有你哭眼泪的时候!”王迈高声应道:“悉听尊便,来呀,把狂徒赶出衙门!”
易桓本想到观察府说个人情,求得优惠照顾,不料遭到王迈严词训斥,心实不甘,马上写了书信,飞马进京告知叔父,要求叔父置书与王迈通融关系,格外照顾。易桓收到回信,拆开一看,心都冷了。原来礼部尚书易祓信中劝告侄子,要收敛规矩,不可造次妄为。并说王迈秉性耿直,金銮殿试就敢直指时弊,现他执政一方,更敢秉公无私。因此要侄儿转告潭州人士,此君不可冒犯。易桓读了叔父来书,一改骄横跋扈的常态,亲到王迈衙署赔礼道歉,并很快归还被霸占的几百亩民田。王迈治了易桓这只“恶虎”以后,潭州豪权势家见势不妙,也纷纷把霸占的田地归还原主,使得潭州数百亩被占田地归还农民耕种。百姓欢呼雀跃,拍手称快。王迈在潭州任职期间,还对案件进行审理甄别,做到冤者昭雪,犯法者量刑得当。民众称他是“包青天转世”。
后来王迈转任邵武军(相当知府职,管辖现南平市的几个县)发现他管辖的几个县旱情严重,良田龟裂,稻苗枯焦,许多百姓忍饥受饿,流落街头乞讨,有的携妻带子成群结队外出逃荒,目睹惨景,王迈忧心如焚。他一面出榜安民,要求民众亲帮亲,邻帮邻,互相帮助,度荒难关。一面连上七道奏章上报朝廷,要求开仓救济灾民。他还同部下遍访粮商、富户,动员他们要心怀仁慈怜悯,开仓减价出售粮食,接济灾民度荒。许多粮商、富家看到王迈大人不辞辛劳为灾民奔波,很受感动。农村的富户把粮食借给乡亲近邻,并约定到丰收年景粮食充足时归还。街市的粮商米贩也主动减价出售粮食,让灾民得到实惠。他还写出《劝粜歌》张贴各县,要求粮商、富户不可为富不仁,囤积居奇,牟取景利,要减价售粮,让利于民。
大户杜果看到张贴的《劝粜歌》,深受感动,从右江运来大米数百担准备减价贱卖。他来到府衙对王迈说:“王大人,我看了你的《劝粜歌》,我决定把数百担大米减价出售,帮助灾民渡荒。但怕饥民争相抢买,场面纷乱,请大人派兵协助维持,避免人众拥挤践踏发生。”王迈说:“杜商家减价卖米,高德善举,我先代饥民百姓向你道谢。我自当和部下派兵维持秩序,协助你收钱付米。”杜果连说:“有劳大人亲自协同帮助,我自可放心售粮。”杜果的这次减价售米,又使数万灾民受益。
王迈虽然采取许多措施缓解灾民饥荒,但由于受灾面广人多,朝廷又迟迟不下旨放粮。灾民随时都有饿死的可能。面临危境,王迈召集部下商议,说:“久等批复,尚无回音,眼看数万饥民陷入绝境,岂能无动于衷,我看还是开仓放粮吧!”部下齐声答道:“不可,不可!无旨动用官粮,其责非轻。”王迈回道:“宁可丢掉乌纱官帽,也不能饿死饥民百姓。有罪由我担当。”王迈力排异议,冒着撤职查办的风险,决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饥民得到及时救助。后又喜逢降雨,旱情终于解除。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他爱民如子。
耿直狂生
虽然南宋小朝廷腐朽没落摇摇欲坠,但主和派掌权期间却培养了大量心腹进士,党羽遍布各处,使那些血气方刚的爱国才子难于跻身官场,无法施展抱负。在这种形势下,王迈虽身登仕途,但必然是宦海沉浮,曲折坎坷。
绍定末年(1233年)宋理宗登基主政,重用夺嗣政变、策立自己登基的王府教授郑清之为右相,并吸收真德秀等一批名士任重要职务,改元端年,以示更化,试图改善以往朝廷腐败无能的形象,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王迈自南外睦宗院教授被召回京都为都察审案,这时期是真德秀主持贡举主考,他任王迈为初试官,因王迈读试卷快,出意见看法也快,因此对名次的予夺升降多征询王迈的意见,这期间所录用的多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王迈的学识才干深受郑清之、真德秀赞赏,拟调进学士院。学士院是朝廷储备人才之地,公卿大臣都是由学士院派出任职的,郑清之想把王迈调进学士院,将来有更多的升迁机会。但进学士院须经策试,才能调进。
这天轮到王迈策试答题,他本以为执事大人策问会以安邦定国的当世时务为题,不想让他回答的题目只是“楮币至是、学术穷矣,其将何以救之”,意思是说,目前纸币泛滥贬值,使国家内外交困,要用什么办法解救,现在国库空虚,要提出如何才能使经济全面恢复的良策。
王迈对策敏锐破题,提出纸币泛滥并非使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目前纸币在市场流通上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国家制度不健全,如果有效地节制纸币滥发,使纸币比黄金还难得,黄金要是似土一样遍地都是,而纸币却十分难得,那么这纸币就成了宝贵的货币,既方便百姓携带,也利于国家掌控,这纸币自然就会金贵起来。他并列举了古代金钱货币流通的经验,引经据典,考究本末,认为更重要的是“国贫纸币多,弊端始于兵祸”,就是说,战乱不休,军费不断增加,也是纸币贬值的重要原因。
王迈接着说道:“乾淳年间,纸币发行数只有二千万,那是因为南北和平息战,休养民生。到开禧时又重启战端,纸币增至一亿四千万,绍定年间加上山东战乱,纸币增至二亿九千万,其中军事费用居五六成。”论到这里他说:“兵之费为重,兵之祸最深。”指出要重使纸币恢复市场地位,应结束战争,节约军费开支为第一要务。
王迈接着又说纸币贬值的另一种原因,“第二种是节省朝廷的开支和浪费。宫廷内的嫔妃、太监索取过多,更有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以致入不敷出。提议官员体谅国情,自觉减少俸禄,若能如此,国家经济定能好转,纸币当如黄金一样被人看重。”
王迈的论述全面,直切当时朝廷的时政,策试大人赵汝谈听了王迈的答策顿觉惊异而敬重,真德秀病中读策,称赞策好,功德无量。南宋大诗人刘克庄赋诗赞曰:“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根据王迈的真才实学,雄辩的口才,当月便提升为秘书省正字。
再说宋理宗虽贵为天子,但用人随心所欲,反复无常,刚重用郑清之为相不久,又拟提主和派乔行简为右相,还规划原班辅臣重新复用。王迈出于忠君忧国之心,上表谏阻,表章上说:“天下之相,当与天下谋之。”作为宰相应该处处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密切关系。在表章中还阐明,任用奸邪刻薄之人,会使忠义之臣耻与同朝为官,会使良相郑清之所用的君子辅臣离开朝廷,致成奸雄与小人结成邦派,恣意妄为,臣恐天子不独无福,且有生灵涂炭之祸。古今忠奸势不两立,君子与小人同立朝堂实非易事。愿陛下唯社稷为念,勿致奸邪迷惑圣聪,百官才能诚服,人民拥戴,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计啊!
想不到皇上不但不听王迈谏阻,二个月后宋理宗任命主和派乔行简为右丞相,王迈怒发冲冠,再次冒死上殿启奏:“我王呀,人主欺天为过之大者,人臣欺君为罪之尤者。你身为君王若不听忠告,独断专横,以致国家蒙难,百姓受苦,就是最大的欺天,作为人臣若知过不言,阿谀奉承,以致奸臣乱国,便是欺君。”宋理宗发怒,阻止说:“好了,不要再奏了!”王迈仍高声说道:“微臣言犹未尽,怎能不奏!再说前相史弥远欺上瞒下,陛下置若罔闻,任其进退大臣,擅权乱政,以致你贵为天子不能自由作主。史丞相病死,陛下不追究他误国乱政其罪当诛,还追赠封王,福荫子孙。”奏到这里王迈不顾皇上气愤至极,仍高声再奏:“陛下呀,你如此厚奸薄忠,赏罚不公,怎能不使朝政混乱,朝野寒心呢?”面对王迈如此激烈的指责,宋理宗勃然大怒,拍案大骂:“大胆狂生,真是狂生也!退朝,退朝!”
似王迈如此大胆冒死直奏的人历史上也不多见,但君威不可冒犯,他的仕途官运可想而知。随后皇上以“言过其实“将他贬为漳州通判,后谏官李大同、蒋岘等人趁机弹劾王迈妄议朝政,受到官降三级的处分。几年后才复职赣州通判。后来王迈因父母病故,在家守孝三年。适逢郑清之再度为相,召他为左曹营郎中,他辞不赴任。再召为广东刑狱时又辞谢。从此他退居仙游故里,安贫乐道,泰然处之,他自号“敕赐狂生”,常与文朋诗友吟诗答对,以娱自乐。在家乡期间还倡建园庄“庄山书院”,发展文化教育,培养地方人才。还亲书“凤毛”“麟趾”二字匾额,挂在书院告示人们人才稀少难得,要尊重人才,崇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