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主编刘福铸
文献整理研究助力“妈祖文化圈”建设
刘福铸近照
在妈祖诞辰1055周年纪念日前夕,规模空前的《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首发仪式在莆田学院举行,当天同时发布的还有《莆田市名人志》、《宋代莆阳名人志》、《宋代莆阳民俗文化》三本新书。
《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属于“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妈祖文化研究基地、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和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合作主持编纂。主编刘福铸、副主编林明太均为莆田学院教授,副主编翟金明为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博士。
本丛书共20卷,收录有关妈祖文献达108种,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篇幅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妈祖文献史料书,部分文献属于首次面世,堪称妈祖文献整理研究的标志性新成果。
新书发布会后, 记者就丛书编纂情况及今后妈祖文献整理研究工作采访了丛书主编刘福铸教授。刘福铸现为莆田学院文传学院教授、莆田学院《莆田学院学报》副主编、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华妈祖》杂志编委、湄洲祖庙董事会文化顾问,长期致力于莆田地方文化特别是妈祖文化的研究,卓有建树,已出版《历代妈祖诗咏辑注》、《莆仙方言熟语歌谣》、《莆田史话》等多种专着。
刘福铸坦言,目前妈祖文献挖掘整理和出版方面重复现象严重,因此接下来的工作中除了要扩大文献搜集整理范围外,更需要通过实地田野调查,进一步搜集、整理和研究妈祖文献。他同时认为,妈祖文献资料整理研究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妈祖学”的建立和发展,更应着眼于促进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和助力世界“妈祖文化圈”的建设与发展。
丛书既着眼于文献的稀缺性,也注重文献对实际研究的需要
记者:刘教授您好,《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的出版引起极大关注,媒体称之为“史上最全妈祖文献资料”,对此您怎么看?
刘福铸:这是媒体搞的噱头,我不赞成轻易提什么“最”,这没有什么意义。《丛书》还只是第一辑,此次并没有把文献都收录进去,比如彩绘文献就都没有收录。不过,这套丛书已经有20卷,收录妈祖文献一百多种,确实也算是目前已经出版的同类文献资料中篇幅最大的一种。作为丛书的主编,首先要感谢丛书编委会的信任,感谢莆田学院校领导和中国社科院历史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全体同仁的精诚合作。可以说,丛书的出版是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劳动的成果。
记者:我注意到了,丛书最早是鹭江出版社申报的一个出版课题,其后由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和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共同组织专家参与编纂。
刘福铸:对,2012年鹭江出版社就申报了这个出版课题,并列入了“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编纂者,后来在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专家的推荐下,由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和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共同组织专家参与编纂。
记者:实际上,这些年来学界在妈祖文献搜集整理和出版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刘福铸:是的,现当代的妈祖文献搜集整理通常认为始于1979年出版的日籍台湾学者李献璋所着《妈祖信仰研究》一书所附五万多字的《文献资料篇》。上世纪80年代末兴起“妈祖热”后,妈祖故乡莆田的一批学者也开始投身妈祖文献搜集整理事业。其中代表性人物为蒋维锬先生。1990年由他主编的《妈祖文献资料》一书是当时海峡两岸第一部妈祖文献史料专着。进入21世纪后,妈祖文献整理研究有了不少突破性成果,如2003年由蒋维锬主持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同编纂的《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2007年至2011年,由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莆田学院等单位组织辑纂的《妈祖文献史料汇编》三辑10卷16册。另外,近年以王见川先生为主的台湾学者在海峡两岸民间也搜集了一批妈祖信仰新文献,收入《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等丛书。但目前,国内外专门搜集整理影印妈祖文献史料的丛书则以《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为第一套。
记者:和以往出版的妈祖文献资料相比,这次出版的丛刊有什么特色?
刘福铸:这次我们更注重文献的稀缺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在文献搜集标准方面,与原来编纂的排印本《妈祖文献史料汇编》不完全一样。丛书不但着眼于文献的稀缺性,也注重文献对实际研究的需要。丛书全部采取影印整理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文献的完整性、原真性和可靠性。研究者不再需要去苦苦寻找原始文献核对或对重排本文献心存疑惑。另外,在每一种文献前都新撰有“解题”,对文献作了简介,以供读者参考利用。
妈祖文献浩如烟海,搜集整理需要更多热心人参与
记者:作为多年来一直从事妈祖文献整理研究工作的一位学者,您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什么建议?
刘福铸:我想接下来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应扩大文献搜集整理范围,比如历史上朝鲜(高丽)、日本、琉球、越南及东南亚海外诸国的文人在与中国居民的交流中经常出现有关妈祖信仰的记载,这方面的相关信息就特别值得关注。另外,还应收录“外文类”妈祖文献。此外,一些大部头类书典籍、丛书或专着,如《古今图书集成》等书中,有较集中的妈祖文献资料,可以辑录成书。因此可以列“辑录类”文献。妈祖信仰不光有文字、绘画、工艺、建筑、杂项等许多物质类文献资料,还有许多民间口头传说、民间技艺、声像等非物质类文献。因此还应列有“口传类”妈祖文献。同时还应关注妈祖新专着的搜集,除古代留下的妈祖文献外,目前海内外新出的各种妈祖资料性着作正迭出不穷,这些新文献对地域性妈祖文化研究都十分有价值。
记者:目前,妈祖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方面还面临一些什么困难?
刘福铸:妈祖文化的相关资料因妈祖信仰的广泛影响而浩如烟海,全世界尚无哪个个人或机构对全球的妈祖传播情况做过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统计,更遑论文献的整理研究。特别是那些散落于世界各地相关庙宇、机构及私人之手的文献资料,许多属于孤本、残本或抄本。而大量妈祖宫庙、会馆、祠堂等场所的碑刻、庙联、壁画、石雕等实物,更需要实地田野调查。至于民间的口承文献资料如音乐、戏曲、舞蹈、叙事歌谣、游艺、传说、故事、礼仪、祭祀活动等等,更需要发动当地热心人参与,并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摄影、录像录音,以存其真。这些工作虽更艰难,但也必须列入今后的文献整理工作计划中。
记者:这套丛书的出版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刘福铸:2009年“妈祖信俗”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妈祖文化日益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但与日益升温的妈祖文化研究热不相匹配的是妈祖文献挖掘整理和出版方面尚无大的突破,致使研究成果重复、雷同现象严重。因此,开展搜集整理研究妈祖文献这项基础性工作,就显得特别急迫。而这部丛书正好因应了这一形势,应该说是妈祖文献整理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近年,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提出了“妈祖学”概念,并于2013年组织校内学者编纂出版了全世界首部《妈祖学概论》专着,引起学界的巨大关注。目前,对于妈祖文化应进一步时代化、学科化成“妈祖学”专学,已成为学界的共识。而妈祖学的建立,不是只有一部《妈祖学概论》就能解决的,它必须有许多系列专着来共同支撑,其中就包括妈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因此,这部丛书的出版对夯实“妈祖学”学科基础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背景下,开展搜集、整理和研究妈祖文献,不仅仅是为了促进了“妈祖学”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着眼于中国“海洋文化”研究和助力世界“妈祖文化圈”的建立和交流。湄洲日报记者 王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