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新:为藏族高原添砖加瓦
从莆田来西藏不容易,记者尽量争取时间在这块圣地上边游玩边寻找“莆商”,在拉萨建筑材料一条街上,记者很轻易地看到莆商的足迹。
据了解,凡在外地看到企业或店门前的广告牌上写个“闽”字的,这家企业的老板大多数是莆田人。果然,记者看到“闽龙建材有限公司”店门时,径直地走了进去。店里没人,记者用莆田话大声说:“莆田人开的店吗?”,这时,一位男子用莆田话应声答道“就是呀,亚新开的店”。只见一老汉从一片片竖立摆放的瓷砖后面走了出来,见到记者,一脸的笑意,说“从莆田来的吗?”并说要干什么?亚新不在店里。记者正要说“没关系时”,老汉就指着从店门外走进来的男子说:“亚新回来了”。站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位个子不高,皮肤黎黑的中年男子,他给人的感觉就是朴实本分的生意人。
记者在闽龙建材公司里看到,瓷砖很漂亮,款式很多,又很上档次。本以为西藏边远地区不会有这么好看又上档次的瓷砖,可沈亚新说,西藏这几年一直在开发,消费水平不比沿海地区差。他指着店里走出来女店员说:“她的工资一个月6000元,有比沿海地区营业员低吗?所以,建材也是高端、上档次的才有市场。”亚新说,他的瓷砖一部分是从广东运过来的,物流很贵。当记者问及莆田人为什么在外地做生意都能发财时,沈亚新笑着说,不是每个莆田人在外面都能发财,而是都能吃苦,或者说,先是吃苦,后才发财。
1974年出生的沈亚新是莆田山亭人,初中毕业后,他就跟亲戚来西宁打工,那是1995年初冬,西宁的天气十分寒冷,他的双手被冻得像大馒头一样,但从打工的经历中,他长了很多见识,他发现西藏的瓷砖很大一部分从西宁运去的,如果他在西藏做瓷砖生意,那一定会赚钱。但他又有顾虑,一是没资金,二是没人手。他打电话回老家说明他的想法,老家的亲戚帮他凑了两千元钱,沈亚新又从表叔那里赊欠到三货车瓷砖并随车一起运到拉萨,开始了他在西藏的陶瓷生意。
当时西藏的建材市场上几乎没有人做陶瓷生意,而且整个建材市场的规模也比较小,产品单一。他决心用陶瓷敲开建材市场的大门。“最需要的是诚信经营,做人要凭良心,我的顾客80%都是老顾客。”沈亚新说。由于沈亚新朴实的为人,诚信的经营,得到了建筑商的信任和认同,许多人就一个电话打过来,沈亚新就会送货上门,货到未必付款,还要等上半年或一年才会结清货款,但沈亚新并不急着去催,用他的话说:“做生意的人都不容易,一年被欠一二百万是正常的,但最终有结清货款就行”。
短短五年时间,在2000年时,沈亚新的陶瓷生意范围覆盖了整个拉萨市,并向周边地市拓展。2005年,他成立了“西藏闽龙建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主要经营陶瓷、洁具、石材、琉璃瓦等建材产品。目前,沈亚新正在向其他行业进军,比如物流、仓储、钢材等,他说,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交通网的完善,物流业在当地异军突起,未来必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块大跳板。
闲聊时,只见亚新不时地看着手上的那块金表,记者以为他有什么事,沈亚新说,5点半要去接上小学5年级的女儿回来,他妻子年初带幼小的儿子回家了,他在拉萨既当爹又当娘。当被问起是否在拉萨买房安家时,沈亚新说,他只会在西藏做生意挣钱,不会在西藏买房,因为西藏缺氧太严重了,医生告诉他们每年最好回家2--3次,换换环境,所以,老了以后,还要叶落归根。他父亲以前来拉萨帮他做生意,后来回老家盖房子,老父亲在老家没事做,每年都订阅莆田晚报,如果他的报道有见报,老父亲看到一定很高兴。
记者顺便搭亚新去接女儿放学的车回宾馆,在经过一座高楼“万山大厦”时,亚新指着大厦说,那是莆田北高人蔡万山盖的,他做珠宝生意的,在拉萨很有名,有空可去了解。末了,他感慨道:“莆田人在石缝里都能生成,像松树一样坚强。”记者感觉亚新看似在说别人,其实在说自己。 陈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