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荔城区文化馆:庭有美音非独乐

    荔城区文化馆:庭有美音非独乐

      荔城区文化馆是我市唯一一家获得文化部国家一级文化馆称号的基层文化单位。该馆免费对外提供排练场地,开辟百姓舞台,致力于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

    点击查看原图

      民间乐队在排练十音八乐。

    点击查看原图

      民间艺术大师吴玉仁创作的脸谱作品神形毕现。

      一说到文化馆,很多人都会以为这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一批文化界名人高手聚集在此,普通人能进去吗?这天一大早,我们走进位于市区北大北街的荔城区文化馆探个究竟。

      荔城区文化馆是我市唯一一家获得文化部国家一级文化馆称号的基层文化单位,活动场所共有6层,除了必要的办公室外,其余全部向群众免费开放,供群众排练、学习、娱乐等。刚到文化馆,就能感受到“歌舞升平”气息,还有那文化氤氲在升腾。

      在该馆一楼,我们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在集合,准备集体排练。队员们一到齐,他们就精神抖擞、热情洋溢地吹拉弹唱起来。由于场地有限,民间乐队多,音乐爱好者们只能轮流到这里排练。

      我们了解到,这支乐队叫市爱乐乐坊,由十五六位平均年龄60岁左右的退休老人组成。队长李素娥说,爱乐乐坊已成立三四年了,起先是露天演奏,去年在一次演出中才偶然得知荔城区文化馆免费对外提供排练场地。这里是老百姓的舞台。搬到文化馆后,队员们都表示很有家的感觉,再也不怕风吹雨淋,而且还能参加文化馆举办的各类演出活动。队员们都觉得老年生活丰富了不少,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她介绍,乐坊每星期三、星期六固定在文化馆一楼进行演奏练习,星期三练习莆田曲,即演唱的是莆田方言的歌曲;星期六练习的是普通话歌曲。时间是上午8点至11点,排练差不多了就直接去学校接孙子孙女回家。这种生活和歌曲唱的一样,很有味道。

      在二层排练大厅,荔城区哇哈哈乐队正在排练《海龙王嫁女》。这支乐队由15人组成,年龄跨度比较大,年岁少的40多岁,最年长的已80岁左右,每星期一、星期三在文化馆练习。哇哈哈乐队负责人之一李启英说,荔城区文化馆能够把场地腾出来,免费为民间乐队提供排练场所,这不仅仅是在做公益,更是对弘扬民间文化的最有力支持。

      “庭有美音非独乐,会当炎暑自多风。”这是宋代莆籍名臣蔡襄对莆田民间音乐的赞美。十音八乐始于唐代,历经千年,乡土韵味极其浓厚,在整个莆仙地区音乐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莆仙地区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爱乐乐坊、哇哈哈乐队等民间乐队的中老年人,既是在自娱自乐,也是在执著地坚守本土文化。

      荔城区文化馆除了向民间艺人免费提供排练场地、添置音乐设备外,还创立了艺术总团,将业余乐队组织起来,使民间草根艺人成为弘扬本土文化的志愿者。每逢重大节日文化馆举办活动时,这些文化志愿者都会争先恐后报名参加。李素娥、李启英等人说,参加活动既是对乐队平时排练的检验,也是作为文化志愿者对弘扬莆仙本土文化的一种行动支持。

      文化馆3层是文化技能培训场所,5层是少儿书法、水粉、儿童画等培训班,6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这些场所均免费对外开放。在文化发展寻求多元化的时代,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特别是在6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里,引入眼帘的是戏服、文枕琴、莆仙戏脸谱、织草席机、梆鼓咚等具有莆田民间特色、甚至是已经失传的物件,整齐地摆列展厅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洋十音”和“九鲤灯舞”的相关物件,也在这里集中展示。而墙壁上挂着的25个角色各异的脸谱,是年届九旬的莆仙戏脸谱民间艺术大师吴玉仁所创作的,也十分珍贵。还有那织草席机,是由很多块木块组成,文化馆工作人员特地雇车连夜把零散物件运到文化馆,再组装起来。该馆工作人员说,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是想方设法从四面八方收集馆藏的,其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来自民间即将失传的物件,十分珍贵,虽然有的还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属物品,但作为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理当受到保护,从而让后人记住莆田传统文化的多元色彩。

      在展厅里,还有一间资料室,里面存放着1万多条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线索。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自创建到开展只花了3个月的时间,随着收集的民间物品的不断增加和参观人数的增多,该展厅已计划扩建。

      荔城区文化馆工作人员敢于创新、敢于作为,他们协同民间草根艺人、文化志愿者,把保护文化和弘扬文化做得风生水起。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精彩手笔。吴伟锋 曾琳琳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