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人过“尾牙”如过年
莆田街头随处可见商家摆出的供桌
昨天,是莆田市的“尾牙”,但此“尾牙”非企业年会“尾牙”,而是莆田人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关于“尾牙”的由来,莆田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诚信故事。
作为蛇年的最后一个“牙”节,莆田市一大清早就传出阵阵鞭炮声,街上的商铺也早早摆出贡桌,各处庙宇祠堂人头攒动、香火旺盛。除了隆重的祭祀活动,到了晚上,大伙还要匆匆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家家户户都得吃上一顿丰盛的“牙饭”。
莆田人过“尾牙”很讲究
昨天早上6点,莆田各处便陆陆续续响起了鞭炮声,搅了不少市民的清梦。整座城市在鞭炮的硝烟味中醒来,莆田最隆重的一个“牙”节——“尾牙”开始了。
天气出奇地好,暖暖的阳光下,莆田的人流、车流也比以往多了不少。街头,许多商铺门前都陆续摆出供桌,放满了贡品,商家点起香烛,虔诚祭拜。寺庙、祠堂,甚至街边的神龛前,也都挤满了拿着贡品、香烛的市民,他们排着队,等候上香祭拜。一名正在祭拜的餐馆老板说,有些比较大的商家,祭拜更加讲究,都用一整只的烤羊、猪头之类的大贡品。
学园中街石室路口,平时是一个小市场,几天前,就开始有商家售卖供果、香烛、鞭炮等。昨日,前来购买祭祀用品的人更多了,不到中午11点,一家摊位就已经空空如也,摊主林先生告诉记者,他已让家人赶紧送货过来,“中午还会有很多人来买”。
傍晚时分,街上行人显得有些匆忙,交通要道上早早就有民警前来疏导交通。原来除了一天的祭祀活动,到晚上,大伙儿都要赶回家,同家人团聚,吃一顿丰盛的“牙饭”。
“尾牙”背后有个诚信典故
莆田市群众艺术馆的林成彬,对莆田民俗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莆田人之所以如此重视一个“牙”节,好似过年一样,皆是因为一个在兴化大地上流传的关于诚信和道德的故事。
林成彬说,“牙”在过去并不是一个节日,人们把中介这种职业称为“牙”,一位陈姓人专门从事米的中介,因此被人称为“陈米牙”。
陈米牙给人介绍生意,每介绍成一桩,陈米牙便只用小手指的指甲在米里挑一下,挑出的一点点米当成中介费,不管生意多大,挑到多少算多少。慢慢地,因为陈米牙的诚信和忠厚,生意越做越大,不久就富甲一方。
变富的陈米牙又把钱财用来做善事,救济贫苦的百姓。陈米牙死后,出于对他的崇敬,人们把他出生日期的初二和去世日期的十六定为“牙”节,每个农历月份,在这两天来祭拜他,来求得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每年最后一个牙节,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十六的“尾牙”尤其隆重。
林成彬说,莆田人过尾牙节是有讲究的,祭祀用的香、纸、烛必不能少,供桌上水果、肉类、面食也必须齐全,商人尤其重视,莆商也正是秉承陈米牙这种诚信的精神成就事业,“很多大老板要同员工一起吃牙宴,说只要一起吃了牙宴,明年就一定会在一起继续团结奋斗”。(谢丹 文/图)
□相关链接
福建人的“尾牙”习俗
尾牙节这一节日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尤其是闽台地区,这一节日与中国人的土地神崇拜有关。“牙”是民间祭拜土地公的仪式。传统习俗中,生意人在农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须祭拜土地公。农历的二月二日是头牙,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
福建地区把做“尾牙”之后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二日作为赶工结账时间,所以也称二十二日为“尾期”。“尾期”前可以向各处收凑新旧账,延后则就要等到新年以后才收账了。过了“尾期”,即使是身为债主的硬去收账,也会被对方痛骂一场,而且还不能有分毫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