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妈祖祭典乐舞编创者的妈祖奇缘

    妈祖祭典乐舞编创者的妈祖奇缘

    点击查看原图

      妈祖祭祀,千年氤氲,长盛不衰。自宋以后,历代帝王对妈祖频频褒封,至清乾隆五十三年,妈祖“春秋谕祭”正式载入国家祭典。从此,妈祖祭典与黄帝陵祭典、孔庙祭典并称为中国传统三大国家级祭典。

      2000年,湄洲岛管委会和妈祖祖庙重新发起挖掘整理完善妈祖祭典,使之气势磅礴,古风浓郁,庄严肃穆。2006年,妈祖祭典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学、航海学、宗教学、民俗学、艺术学、军事学等价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令人欣喜的是,由妈祖祭典等组成的《妈祖信俗》已成功被国家文化部推荐给联合国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进入最后一关。

      近日,记者走访了妈祖祭典乐舞编创者、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莆田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余勤。

      从小酷爱音乐舞蹈,喜欢莲花的余勤从没想过,有一天,她的艺术生命中会通过莲花,把舞蹈艺术与妈祖连在一起。余勤喜莲,喜欢她的恬静、纯洁和坚毅。

      “2000年春,接手编创妈祖祭典乐舞任务感到很突然,压力很大,因为此前我从未涉及过宗教祭祀舞蹈的创作,也许是莲花之魂冥冥之中把我引向神的舞蹈殿堂吧”余勤笑说。

      莲花是荷花的别名,美丽、纯洁、高雅,也有水芙蓉、君子花之称,莲跟宗教的关系千丝万缕。45岁这年,是妈祖唤醒了余勤藏在心底深处的一种叫信仰的东西。

      小荷才露尖尖角

      余勤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余鸿都是莆仙很有名气的书法家,从小受熏陶的余勤也喜欢上文学音乐舞蹈。

      有舞蹈艺术的天赋,加上勤学苦练,余勤从小就频频在舞台上亮相,她的舞蹈充满高雅气质又有空灵的韵味。

      19岁那年,邻县永泰山区的同安中学向余勤伸出了橄榄枝。她只身前往赴任,成为一名民办教师,经常组织校文艺队到田间为群众演出。1977年高考恢复后,余勤报考了已停办11年首次公开招生的福州幼师,毕业后被学校留任。 1981年,为了照顾父母,她调回仙游师范学校,依旧从事她所钟爱的音乐舞蹈教学,从此走上了一条更宽广的艺术之道。

      学无止境。每年寒暑假,余勤出外参加省或全国的舞蹈专业培训,并师从张继刚、肖苏华、曹诚渊、范东凯等国内外著名舞蹈编导。在教学之余,她潜心研究舞蹈理论,进行舞蹈创作,同时进修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硕士研究生。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余勤一步步走向成功。

      表演、教学、编导样样精,音乐、曲艺、表演、舞台服饰、道具、化妆等样样行。有这样宽广的知识面,加上融会贯通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文学修养,她编导的作品总是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浓郁的生活气息、独特的韵味风格、贴切的视听效果,受到省内外同行的赞赏。

      1994年,余勤创作、导演的舞蹈《山嫂》荣获文化部最高奖“群星奖”银牌,这是福建首次摘得“群星奖”的舞蹈作品,当时在省内引起极大轰动。《山嫂》先后获得福建第七届武夷音乐舞蹈节上创作、表演一等奖,并多次参加国际冰雕艺术节开幕式等一些国际性活动演出,它以极高的艺术成就为莆田舞蹈艺术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九莲花开朵朵艳

      多年来,余勤一心扑在教学上,以身作则、要求严格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舞蹈演员。

      对于创作,余勤从没停止过,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给她的创作带来无尽的灵感。她的创作思路很宽,舞蹈作品触角深入社会方方面面。

      《春天的故事》一举获得省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大中专组一等奖。《烛之韵》、《在圣洁地上》等作品在福建中师文化艺术节第二、三届比赛中分获创作、表演一等奖、二等奖。

      在教学创作之余,她利用丰富教学实践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撰写舞蹈论文,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参与编写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福建卷》中《九品莲花灯》部分。

      余勤说,舞蹈也是一门需要在社会交流中提升的艺术。为此,她多次担任央视湄洲及澳门、厦门等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活动的编导和评委。特别是2006年,她主持策划了“莆田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赛人数达2000人)的莆田市首届舞蹈大赛”。

      此外,她还为莆仙戏剧《乾佑山天书》、《林默娘》、《要离与庆忌》等多部获奖剧目担任编舞。

      天道酬勤。余勤在教育与艺术上的突出贡献,先后被授予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省青年艺术家、省少儿文艺、市工会、市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省舞蹈家协会双十佳优秀会员,市“师德之星”、市“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等荣誉称号。

      一瓣心香敬妈祖

      逾越千年的妈祖祭祀,其祭典乐舞以史诗般的华丽肃穆震撼海内外信众及游人的心,她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将古典乐舞与莆仙民间舞蹈、宗教与艺术水乳交融,在祭祀舞蹈上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2000年以来,湄洲妈祖祖庙每有重大活动,庄重又柔美的妈祖祭典乐舞总会让人融入乐舞营造的空灵意境之中。

      余勤回忆说,2000年春接到为妈祖祭典仪式编舞的任务时,我既感到荣幸,又感到压力很大,此前,虽然创作过很多舞蹈作品,但在祭祀舞蹈方面这还是首次。

      对妈祖,余勤坦诚说,虽然小时候听过父亲及邻里讲过妈祖的故事,但时间长了,真正只留下一点儿印象,而比较深一点了解,也才从1999年开始,那年冬天,前线歌舞团推出大型舞蹈史诗剧《妈祖》,邀请余勤赴南京观摩排练。为了便与《妈祖》编剧们交流,在赴南京前,她特地查阅了一些妈祖文化方面的资料,深入了解妈祖的生平。在南京观看《妈祖》时,在绚烂的光影间,余勤敞开心扉与妈祖进行了一次交流。从中,她对舞蹈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那是比语言更能穿透人心,比画面更能启迪灵魂,比美丽更能消融世间万物。

      为了编好妈祖祭典乐舞,余勤研究了古代祭典、舞蹈与妈祖文化。为了读懂妈祖,余勤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向从事妈祖文化研究的专家们求教,并多次深入湄洲体验生活。随着了解的深入,余勤沉浸在祭祀舞蹈的神秘之中,这是一种她过去不曾触及的美,只有深入其中才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妈祖祭典有一整套严格的祭仪,乐舞以“三献”为中心,分《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五个乐章,《三献》乐称《海平》、《和平》、《咸平》,由男女合唱。舞备八佾,由男女舞生各三十二名组成,分别秉羽和执龠,为古代最高规格之文舞。

      在创作理念上,余勤认为,祭典乐舞在展示民众对妈祖神灵信奉崇拜的情感意向的同时,还要通过能够感应观众的内容去发挥更大的审美效能,以达到人与神的交流,艺术与宗教的和谐。

      作为一个国家级祭典,《三献》乐舞的规格定为祭天子之等级——八佾之舞,舞生共64人。考虑到妈祖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又是一位女神,人数总共64人,男女各32个。鉴于妈祖文化历史渊源,祭祀乐舞的形式也源于古代,也鉴于妈祖的故乡在莆田,因此,余勤把《湄洲祭典》乐舞的表演风格确立为:以庄严肃穆为基调,以祭奉颂扬为主题,以中国古典舞和地方民俗舞蹈为原素,使舞蹈既有古典神韵又具民间特色和时代气息。在编舞中,她采用柔美而含蓄、端庄而优雅的女性舞蹈动态展现妈祖仁慈、善良和智慧;用古朴而粗犷,稳健而刚劲的男性造型动作表现妈祖博大的胸怀和朴实而崇高的人品;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妈祖与海洋的情结,用各种圆的画面表现百姓对祥和的祈盼和颂扬。从“祭典·三献”的主题出发,舞蹈中选编了多种不同的膜拜动作造型,表达百姓对妈祖海神的崇拜与敬仰之情。

      然而,舞编好了,在演员排练上却困难重重。因为演员全部为湄洲本地人,他们大多没有受到专业的舞蹈训练。为此,余勤在岛上一呆就是一个多月,连当时面临高考的孩子都无法顾及。余勤说,这辈子要感谢三个男人,父亲、丈夫和儿子。是父亲给了她艺术的涵养,丈夫给了她无私的支持,儿子给了她默默的关注。

      对学生,余勤心中总是充满爱,这也是当教师的母亲常教导她的。令余勤感动的是,她曾把和丈夫长期资助30多个偏僻山区的贫困生接到城里办家庭式聚餐时,儿子郑宇的话令她备感欣慰:“这是您和爸爸事业的一部分,我支持您们,他们都很可爱,应该得到和所有人一样的成长机会。”

      如今,余勤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依然笔耕不辍,丈夫郑国增是全国劳模、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儿子已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文艺编导系研究生毕业。 郑育俊 文/图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