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著名侨乡江口关姓源流

    著名侨乡江口关姓源流

      邑人翰林张琴《莆田县志稿》载:“官氏,其先由汀州迁莆之广业里泗洋村。清同治间,官开避乱来莆田城内,改为关姓。关主事陈谟之祖也。”清末邑人秀才蔡精华说:沁后村原有上官姓,因其族人嫌“上官”二字不好听(“上官”,莆田方言说人怪癖、孤形独相,与人不能和谐的叫“上官”。),因此改“上官”为“关”。

      如是,则莆田的关姓,可上溯到元代。元时有关元藻者,为浙江行省参政。元亡后,元藻同其兄元棠由山西蒲州迁莆田。初筑庐于双鱼山,后迁江口,名其村曰蒲阪。为什么要取名蒲阪?因为关羽的原籍是山西蒲州解县,取名蒲阪,示其不忘故土也。

      如今,蒲阪关姓已发展为园顶、园下和顶坡三个行政村,并分布于周边的后郑、桥尾(今福清市属)等十八个镇村落。族人除在住居地发展农业和商业外,有的因在外省工作而定居于工作所在地;有的因去港、澳、台、日本、东南亚以及欧亚二十多个国家,在那里工作、经商,成为侨胞,其人数繁衍至今,已超过一万人。在海外的关氏后裔反比在国内祖居地的为多。蒲阪关氏600多年来代代相传,已历二十四世了,成为望族,是江口镇四大姓(石庭黄、郊上李、下阪关、邦尾李)之一。

      为了便利联络海内外关姓宗亲,蒲阪关姓特在境内建有一座巍峨壮观的关氏大宗祠,香火鼎盛;还辟有资料室、展览厅、图书库以及关氏名人榜,其目的在于缅怀先德,激励后人,为国争光。

      关帝就是“桃园三结义”中的关羽。其后封建帝王褒封他为关帝、关圣、关夫子、关圣大帝,俗称大帝爷、关公。园顶、园下两个村,为了不忘祖籍,都建有关帝庙。

      园顶村的关帝庙,尊称“夫子祠”,庙址在关氏聚族而居的中心区。近年由乡侨捐款全面重修,巍峨壮观。庙有上下两大殿,庄严肃穆。

      园下的关帝庙,尊称为武圣庙。近年也陆续由侨资修葺,红墙碧瓦,美轮美奂。

      莆田民间于夏五月十三日及秋九月十三日举行关帝庙会,“整仗盛仪,旌甲旗鼓,长刀赤骥,俨如王生”,热闹非常,“士民争拜”。如五月十三日有小雨,民间说是“大帝爷磨刀的水”,俗叫“大帝爷水”。

      庙会时往往演“关公戏”以祝寿。其剧目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单刀赴会、水淹七军。

      蒲阪关氏在海外的乡侨、华人对祖国几千年的辉煌万史十分关注,对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非常关心。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在家乡或投资,或捐资进行“六建”——建厂、建房、建学校、建医院、建文化宫、建设村道和水电等,不惜巨金,使蒲阪面貌日新月异。

      尤其近几年来,海内外关氏宗亲、各界知名人士纷纷来到蒲阪参观、访问、寻根、认祖,车水马龙。如:

      世界关氏宗亲总会会长关英才伉俪、香港关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关爱、广东开平关族图书馆主任关文根、副主任关泽藻和《光裕月报》主编关于城一行六位宗亲,联袂到蒲阪认祖,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喜宾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乡情依依!

      马来西亚关氏公会老会长关光明、现任会长关坡伦贤伉俪等一行十九位宗亲,在参加世界关氏宗亲第七届恳亲会(在广州开平)召开之前,先行启程返故乡认祖。他们拜谒了关氏大宗祠,还特地到他们出生地的后郑村焚香膜拜祖墓。宾主剪烛西窗,杯酒言欢,说古谈今,千言万语,乡情分外浓。

      美国三藩市世界关氏宗亲总会主席关健中伉俪及加拿大龙岗亲义总公所执行委员关百慎一行三人,在参加广东开平召开的世界关氏宗亲第七届恳亲会之后,即日赶到蒲阪,受到几千人关氏乡亲的夹道欢迎。在鼓乐和鞭炮声中,贵宾们高兴地接受少儿的献花,轻步进入关氏大宗祠。寒暄之后,贵宾参观了夫子祠,瞻仰了武圣庙,情趣频频。当夕阳西下之时,他们还驱车拜谒了在莆田华侨中学校园内的关氏入莆的六十七、六十八公祖墓。他们远道而来,一瓣心香,杯酒祭奠。心虔意诚,感人至深。

      这样的参观、访问、认祖等交流活动,方兴未艾,日见频繁,从而大大促进了彼此间的桑梓之情,于国于乡有利。(康永福)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