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艺术>《问道壶公山》序

    《问道壶公山》序

      在广袤的兴化平原,屹立着一座雄奇的山峰。壶公山,像一把直插云霄的利剑,在蓝天和白云之间,闪烁着耀眼的灵气光芒;壶公山,如一部写满春秋的巨著,在历史与现实交点,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探源木兰溪,问道壶公山。木兰溪,是莆仙人民的母亲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300多万的兴化儿女;壶公山,是莆田文化的发祥地,他用丰富的内涵,谱写了文献名邦的悠久历史。由此,壶山兰水便成了莆仙两地象征性的标志,成了莆田市的一张名片。

      多少人带着虔诚,沿着崎岖的山路,去拜谒这座他们心目中的神山;多少人怀着敬仰,用他们手中的笔,去讴歌这个闻名遐迩的圣地。金立敏同志《问道壶公山》一书,从文化的视角,对壶公山进行精辟而独到的描写,使读者得以全方位了解壶公山的丰富内涵。

      这部著作分兴化平原的主角、莆田文化的地标;浓墨重彩话壶山;动态壶公山三个部分,除了重点写文化壶公山外,还写信仰壶公山、景观壶公山以及壶公山的拍案传奇、古人今人道壶山等内容。同时,对壶公山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文化交流,都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可谓精彩纷呈、目不暇接。

      翻开这部充满神话色彩的著作,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沉迷神仙方士、追求长生不老的汉代。于是,有了那个神秘的道人“胡公”,有了传说中与“胡公”谐音而得名的壶公山,有了与胡公相会的何氏九兄弟,九兄弟在九鲤湖炼丹修道乘鲤仙而去,有了享誉九州的地方仙游。

      翻开这部蕴含人文气息的著作,我们仿佛来到了那个当年书声琅琅的南山构书堂,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开莆来学”的郑露三兄弟在书堂“以训弟子”的壮举。从此,莆田第一代文化人在壶公山诞生,莆田文化的参天大树开始生根发芽;从此,“闽中文章初祖”黄滔在他的诗篇中讴歌壶公山,莆田籍著名词人刘克庄在他的词句里描绘过壶公山,朱子文化的鼻祖朱熹留下了“莆人物之盛,皆兹山之秀所钟也”的名言;从此,壶公山成为文人墨客乐以涉足之地,“壶山文会”成为文人们的精神寄托。

      翻开这部洋溢民俗文化的著作,我们仿佛置身于凌云殿气势壮观的庙会。每逢正月初九,无论是仙游、惠安等地的玉皇信众,还是千里迢迢从台湾、新加坡而来的信众,都带着坚毅和执着,前往壶公山凌云殿祭祀,献上虔诚的朝拜,奉上一炷祈愿的香烛。

      翻开这部展示迷人风光的著作,使我们仿佛徜徉在壶公山绮丽的景观之中。壶公山省级森林公园,以葳蕤的森林、绿色的植被,显露出盎然的绿意;红山水库如一面闪光的明镜,镶嵌在壶公山之麓;位于壶公山主峰的真净岩,我曾登临过,兴化平原、兴化湾及平海湾尽收眼底,颇有飘飘欲仙之意,耳畔不禁回响着元代卢琦“支筇径上真净岩,头上青天才咫尺”的优美诗句。作品还把我们带进深沟峡谷的梁溪水和墓茔寂寂的郑露墓,尽管梁溪水已经没有水了,但给我们留下了幽远的记忆。不少人都认为,郑露墓地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理由是它可俯视与宝胜溪一水相隔的宝胜村。我觉得之所以称为好风水,是郑露静静地在这里躺了1000多年,没有纷扰,也没有忧愁,算是这位莆田文教先师、开莆来学之人应得的好归宿了。

      应该感谢金立敏同志,是她把我们带进文化壶公山、信仰壶公山、景观壶公山,使我们不仅领略了壶公山的雄奇和伟岸,也感受到壶公山浓重的人文气息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不仅浏览了神秘的寺院、宫观,也观赏了迷人的风光。这大概也是《问道壶公山》内在的价值取向罢。吴建华

    <>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