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人喜欢的十首诗
莆田诗风强盛,莆籍诗作占《全唐诗》福建作品的三分之二,《全宋诗》中的莆田诗人数量更是高居全国各府之首。莆田虽乏大家,却不缺名士,诗联遍布里巷村间,佳作难以计数,这里撷取流传甚广的十篇作品,略加评介,以飨读者。一方文化养一方人,关爱家乡者不可不熟读七八。
[第一首]一斛珠(盛唐·江采萍)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江梅妃与杨贵妃争宠的故事是历代传奇文学喜爱的素材,此诗曾被唐宫谱曲配舞,广为传唱。作为古代福建第一位名诗人,梅妃无疑开了闽诗的风气之先。
[第二首] 小儿垂钓(晚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莆田人胡令能,当过工匠,民间称之“胡钉铰”。本诗是古代儿童名诗,曾收入当代全国小学语文教材,为无数学子吟诵。神态逼真,形象活现,颇有童趣。
[第三首]书斋漫兴(晚唐·翁承赞)
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样花。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
莆田作为文献名邦,“科甲于冠八闽”,儒风之盛首先体现在“十室九书堂”的学风上。诗人曾为闽相,高倡“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 。
[第四首]题夹漈草堂(南宋·郑樵)
堂后拖柴堂上烧,柴门终日似无聊。蓼虫不解知辛苦,松鹤何能慰寂寥。述作还惊心力尽,吟哦早觉鬓毛凋。布衣蔬食随天性,休讶巢由不见尧。
郑樵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大家,也是莆田学者文人的杰出代表,著作《通志》被列入影响人类历史的100本书。此诗是他“风晨雪夕,执笔不休”的草堂生活的写照,对后人立志向学有很强的感召力。
[第五首]落梅(南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南宋江湖诗派领袖,与同时的陆游辛弃疾齐名,是莆田古代成就最大的诗人。刘克庄因咏梅诗被贬,又写下更多的咏梅诗,一生命运与梅花密不可分,成为古代创作咏梅诗最多的诗人。
[第六首]被执至合沙诗寄仲子诀别(南宋·陈文龙)
斗垒孤危力不支,书生守志誓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
“状元公”陈文龙是与文天祥“隆名并峙”的南宋民族英雄,后世封之为福建城隍爷,不仅“历代奉旨祀典”,更为无数世人祭拜。这首诀别诗写得大义凛然,集中体现了他以身殉国的坚贞情怀。
[第七首]无题(明·林兆恩)
天上逍遥卓晚春,桃源深处隐乾坤。倒骑黄鹤归海上,脚带青天几片云。
卓晚春是明嘉靖年间莆田的传奇人物(有诗曰“解衣兼跣足,开口笑王侯,千年浑似醉,一世懒梳头。”),曾与林兆恩一道抗倭,对林创立“三一教”有重要影响,人称“卓狂林颠”。此诗表达了对卓的羡慕和称道,颇具道风仙气。
[第八首]题北港朝天宫(清·庄俊元)
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
诗人为福建晋江人,官翰林。湄洲妈祖流传极广,是莆田最有影响力的民间人物,历代颂诗连篇累牍,惜少传世名篇,此诗题于台湾天后宫,可聊补遗憾。
[第九首]途次莆田(现当代·郭沫若)
荔城无处不荔枝,金复平畴碧复堤②。围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库四时宜。 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藏书有孑遗。 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郭老此诗对莆田作了高度的概括,我市的地理风物历史人文都得到精炼的刻画,诗句常被莆田人引以述评家乡。
[第十首]叶笛(现当代·郭风)
呵,故乡的叶笛。/那只是两片绿叶。把它放在嘴唇上,于是像我们的祖先一样,/吹出了对于乡土的深沉的眷恋,吹出了对于故乡景色的激越的赞美,/吹出了对于生活的爱,吹出自由的歌,劳动的歌,火焰似的燃烧着的青春的歌……
像民歌那么朴素。/像抒情诗那么单纯。/比酒还强烈。
啊,故乡的叶笛。/那只是两片绿叶。把它放在嘴唇上,于是从肺腑里,从心的深处,/吹出了劳动的胜利的激情,吹出了万人的喜悦和对于太阳的赞歌,/ 吹出了对于人民的权力的礼赞,吹出光明的歌,幸福的歌,太阳似的升在空中的旗帜的歌!
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郭风是现当代著名的散文(诗)作家和儿童文学家,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奖项。《叶笛》是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散文诗名篇,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热烈的爱恋和对人民由衷的礼赞。(卓梅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