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村落 水墨家园——白塘湖畔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洋尾村怀古探幽
传统舞龙舞狮表演
洋尾村街巷纵横
李富像
始建于宋代的塔桥
洋尾村水墨家园美景
富有莆仙特色的村舍丛立在白塘湖畔
1月17日,“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活动在涵江区白塘湖公园广场举行。位于白塘湖畔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洋尾村是此次开村点之一。
据史载,洋尾村落最早形成于唐代;宋咸平二年(999),唐江王李元祥第十四世孙李伯玉由南安迁入莆田洋尾,其子孙世代聚族而居,已有千年历史。
历史遗存丰富多彩
由李富开创的白塘李氏文化渊远流长,小小一个自然村,自宋至清有进士98名,举人62名,职官216名,其中有宋代李富(殿前统制司干办)、李振(出使高丽副使)、李廷耀(东惠州佥判)、明代李元镇(广东按察司佥事)、李廷梧(大理寺左寺丞)、清代李殿臣(海坛总兵)、李光文(直隶州司马)等名人。
诗礼传家,文化与书香在这里氤氲,传承千年。洋尾村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走进这里,遇到的每位村民几乎都对村内历史如数家珍。
多彩的古迹和文物,如珍珠般洒落在洋尾村的每一个角落。涵江区城市绿心开发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陈瑾介绍,村内现留存有一副族谱、两块匾额、三个牌坊、四个祠堂、五个石碑、六座明清古民居、七棵古树名木、七座传统风貌建筑等文化遗产。其中,李富祠、李氏大宗祠和古坊群等3个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州牧祠、塔桥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现存建筑为清式,部分明代构件,如门口的“门当”,就是明代的原物。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门当”在古代是一个家族地位的象征,与“户对”相匹配,“门当”规格越大、雕刻越精美,户对对数越多,说明家族地位越崇高。
州牧祠是清乾隆年间为纪念直隶州司马李光文而建,现存为原建筑。祁阳祠是为纪念明代湖广永州府祁阳县知县李龙而建,始建于明代,祠内的抱鼓石、石础、天井仍是原件。
古民居、古祠堂、古宫庙、古牌坊交错成趣,演绎着洋尾村的悠长古韵。而全省唯一的天然湖、最大的淡水湖——白塘湖和周边生生不息的古河道,为洋尾村提供了优渥的水资源条件,孕育了7株定级建档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其中最长树龄350多年,成为洋尾村历史的见证。2015年,该村上榜“福建十大醉美村落”;2020年,被列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抗金英雄李富故乡
说到洋尾村,就不得不提李富。南宋初年,洋尾李氏出了一位抗金英雄李富,宋建炎元年(1127)金兵南侵,李富捐家财募义兵三千人,从海道扬帆北上,入长江抗击金兵。后因不满秦桧卖国,愤而辞官归里。回乡之后,兴学、筑堤、建亭、修寺……莆人感其恩德,在湄洲妈祖祖庙中为其塑像。
在洋尾村,李富的精神依然影响着世代后人。为了纪念他,后人建起了李富祠,现为全村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其原是李富故居,后辟为祠堂。记者看到,祠堂坐北朝南,由门厅、砖埕、前殿和正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该祠始建于南宋,明代重建,清朝以来经过多次重修,尚存明代建筑风格。
李富祠大门前有一对清代石墩,青石雕刻,线条整洁。从门厅、砖埕、前厅、天井到正殿,处处显得古朴。主殿上方,悬挂的是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常德知府王进之书写的“种德传心”匾;主殿中间有李富像,儒雅而威严。
这里还悬挂着李富生平事迹的图画,以及岳飞、文天祥等人给李富的题词,后人可以从中一览李富一生的功绩,传承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洋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阳说,李富一生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事业,被莆田人誉为“乐善好施”第一人。他修筑海堤、围垦造地,保障民业,造福邑人;修建囊山寺、梅峰寺、重兴寺和满月院;建造凉亭2座、大小桥梁34座。
据村民介绍,村内有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塔桥,就是李富所建的。它是白塘古官道的起始点,桥两头各竖立一座古经幢,形状像小塔,因此得名塔桥。塔桥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伫立在此处,见证着木兰溪的沧桑巨变。
古村新景喜迎“三开”
石板路铺就的古官道旁,沿途房屋已统一修缮完毕,富有莆仙特色的村舍丛立在烟波浩渺的白塘湖畔。为迎接“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活动,夜景工程也进行了提升,湖畔、巷道彩旗飘飘,红色灯笼、绚烂花海与风光秀丽的白塘湖交相辉映。
湖上,古色古香的画舫船穿行,白鹭翩飞,温柔的水乡气息扑面而来。漫步穿过76米长的塔桥前往科第坊,沿途花丛交错盛放,巨大的“白兔”与圆圆的“月球”遥遥相对,传递兔年的新春祝福,也再现“白塘秋月”美景。
以“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项目建设为契机,洋尾村整治村容村貌,对古牌坊进行修缮保护,拆除周边不和谐建筑,改造栢府归荣坊至村部的水泥路面,铺设更符合历史文化名村底蕴的石板路,恢复古官道风貌。
眼下,洋尾村举办系列民俗活动,古村的韵味更为悠长。借着“莆阳开春,开河、开街、开村”活动契机,洋尾村将发挥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及毗邻白塘湖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1+N”旅游服务产业,实施名村建筑游、泛舟白塘湖、宗教民俗游、宋祠寻祖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以及水乐园、亲水公园等休闲项目,展现绿水绕古村的诗情画意景象。
新闻链接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廿六跑”
古时洋尾村陆路交通不便,多以水路交通为主,在洋尾村科第坊边上有个码头,这便是古时的水上古官道码头。这个码头,也是洋尾村另一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廿六跑”的主要节点。“廿六跑”是洋尾村传统的庆元宵习俗,主要形式为骑马巡游,自农历正月廿五起戏宴三天,开筵设醮祭祀,廿六日当天由舞龙、车鼓、十音八乐、彩旗、马队等组成巡游队伍,共祈福祉,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一习俗,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湄洲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蔡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