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人物>明代“廉官第一”郑照

    明代“廉官第一”郑照

      □陈国松

    1.jpg

    2.jpg

      郑照(1401-1471),字孔昭,号菊庄,仙游县钱园人(今大济镇文殊村翁都)。他为官清正,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有“廉官第一”之称。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在家乡翁都下田生产组建起一座雄伟壮观的“清介郑公祠”,教育下一代继承先辈为官清廉意志,现为大济镇政府“廉政教育基地”。

      明正统元年(1436),郑照由国子监生拔授江西安远县令,后又任德安县令,53岁后因年老体弱告老返乡,享年71岁因病逝世,墓葬于仙游县东门外宝坑村。

      郑照从小精勤好学,操守耿介,后入明廷国子监念书,学业优异,被派任江西安远县令,连续三任(每任三年)成绩卓著,后又任江西德安县令,又是三任,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郑照执政近二十年“操守甚峻,治政甚严,无妄费,不轻用民力,无贪利,不微占民财,无失政,无贻误民事,无冤民,不轻视民生”,“凡事先于乡老议定而后行,日常为铺路修桥扶贫济困解私囊”。在他近二十年的为官生涯中,经常亲临民间,和百姓拉家常,谈生产生活情况,谈勤俭持家等,了解民众疾苦,村民有什么要求或建议,可以直接到县衙里找他共同商议。县衙要施新政或地方改造项目时,必和当地父老共商大计。他说,他是地方百姓父母官,百姓有事找他不必差役传达。

      按惯例,当时县衙有一种合法收入,就是吏胥每月都要奉送额定的礼金给县官,当敬县官的特别办公费。但郑照把这笔收入全部缴公,大家被他的廉政所感动,连德安邻县匪盗都相约不去扰乱郑照治境的社会治安。

      江西七十三县评政绩郑照居第一,九江府长吏郑泰枢撰联表颂:“七三县簿书占最,亿万年苹藻流芳。”英宗得知,特诏郑照进京,郑照辟曰:“微臣年老体衰,金銮参礼下跪,唯恐体力难支。”为此,钦赐金锁银铃,入朝免参,照于中秋节上殿见驾,英宗感他廉政爱民,敕封“廉官”,并赐西番进贡的白鹤十只。

      郑照恩封廉官,奸佞不服,英宗命钦差前往复查,却查出奇迹:“七品县令竟然家贫如洗,夫人拧麻织布为生,生有五子,无能抚养而送出四子,只留小儿继嗣”,英宗闻奏,于“廉官”之下再添“第一”,为“廉官第一”并赐“贤令尹”,立“忠贞坊”为誌,且为送出的四子钦命“复姓归宗”。江西巡抚兼按察使韩雍奉命呈送“廉官第一”御匾,落款书,“钦命江西地方巡抚兼按察使韩雍为九江府德安县知县郑照立,忠贞坊建在仙游邑南郑照祠堂前,楹上镌刻户部尚书郑纪的撰联:“廉政起风波敕封清官扬正气,忠贞报社稷钦赐贤令传佳声。”

      郑照年到古稀告老返乡,德安百姓夹道相送挥泪惜别,到家中,“其孙欲食鄱阳梨,公以一瓢清水喂孙儿”,状元柯潜撰联赞曰:“拜命治华封百里苍生沾雨露,乞骸辞枫陛一瓢清水付儿孙。”

      郑照享年七十一岁,谥清介先生,安远、德安民众建乡贤祠祀奉廉官,仙游县令刘方为廉官遗像题词:“青松比操,秋水同清,云端双舄迥,花里一琴鸣,留西江之遭爱,祀乡贤以令名,景仰先生之峻节,以祚后学之表率。”

      为纪念廉官郑照,逢年过节乡亲们及后代裔孙在郑公祠举行宗祠祭祀,必宰白鹅十只替代白鹤,当做钦赐祭品,以纪念先贤。

    <>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