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莆田文化>妈祖,宋代莆田向海洋经济进军第一人

    妈祖,宋代莆田向海洋经济进军第一人

      □林劲松

      谁都知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还是生命线。经济上不了,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文化发展水平。莆田市山多田地少,但是东南部却拥有汪洋大海,吸引着历史上许多莆田人向海洋经济进军。从历史记载看来,唐时吴兴创建福建第一陂延寿陂,开发北洋平原,很有可能是受到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影响。这是因为那时广州是对外贸易港口,设有市舶使,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心,莆田则是近邻,经济发展受到直接影响。

      拙作《妈祖信仰与海上丝绸之路开辟》说;海上丝绸之路的继续使用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那是在陆地上,好办些,哪里可以走,哪里不能走,清清楚楚。后人沿着他走过的路去做生意,也容易,这就是陆地上丝绸之路的来历。但是,海上丝绸之路却不一样,哪里可以走,哪里不能走,一定要首先弄得清清楚楚,并画在图纸上,谨防暗礁险滩。这就需要按照科学办事,运用东方哲学头脑解决问题。所以,不用说别的地方,就是莆田至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恢复,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莆田归宋后,贤良港成为了莆田首富,原因是“要致富,先修路”。他们修的路,便是莆田的海上丝绸之路。至于当时整个过程,我们今天虽然没法了解,但是,“没有吃过猪肉,却也见过猪走路”,创业艰难的常识,我们那是知道的。妈祖那时是知识青年,她家存有的海上作业丰富资料,成为了宝贝。但是,许多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文化看不懂——这就是知识青年的关键性历史性作用。在那时,妈祖遵循孔子“今之学者为人”教导,把自己的学识贡献给了家乡经济建设,谱写了贤良港人学哲学,用哲学,勇攀科学文化知识高峰的激动人心的历史。在那时,谁最权威?答曰:妈祖。这是因为师道尊严,妈祖的话,无不言听计从,一一照办。只有这样,新的一支海上丝绸之路开路先锋队伍才能够组建起来,并出色完成新时期历史使命,为贤良港恢复对外贸易,做出贡献。妈祖也因决策有功,开始被人们所神化。她像三国时期诸葛亮一样,锦囊妙计多,料事如神,为家乡海洋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妈祖离开人世后,因为有功于家乡人民建设事业,贤良港等地村民立祠纪念,尊称她为“海神”,充分肯定了她为家乡丝绸之路和海洋经济开辟所做出的贡献。(莆田文化网2021-1-18)在这里,我之所以称妈祖为宋代莆田向海洋经济进军第一人,是因为贤良港的运行意义重大,妈祖的贡献功不可没。

      路是人走出来的,有第一人,就有第二人,直至许多人。从行业来说,贤良港运行以后,首先是农田水利建设上去了。

      在《福建史稿》中,朱维干先生指出:“福建有无数陂坝,是 宋代人民的成就。” 又说:“凡是陂坝林立的地区,大都是人文荟萃的州县。”还列了简表来说明。其中莆田县最多,886 座;仙游县其次,651 座。 浦城县,520 座;建安,255 座;邵武,129 座;福清、惠安、南 安,都是百座以上。从中可以看出,妈祖的事业不仅后继有人,而且成绩卓著 ,在宋代,莆田、仙游两县农田水利建设名列福建前列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园艺业显神通,莆田成为了“百果之乡”。蔡襄在《荔枝谱》中说,荔枝制成干果后,“水浮 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球、 大食之属,莫不爱好。......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一岁之 出,不知几千万亿。”

      他在书中指出:“福州种植多,延施原野,洪塘水西,尤其 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城中越山,当州署之北,郁为林麓。 暑雨初霁,挽日照耀,绛囊翠叶,鲜明蔽映。数里之间,焜如星火。” 在那时,福州就有种植荔枝万株大户,很不简单。

      明何乔远《闽书》说,侯官县“鸡冈山西为凤冈,周围荔枝以 数十里。中有三十六宅,宋刘彝诸贤所居,曰刘宅。闽中荔枝谱: 郡之附郭,独凤冈一村,种类甚夥,不少数百万株,大者十围,高 三十丈,皆王氏植,至今繁盛。”(《方域志》) 从中可以看出,宋代中外贸易有了新的发展,福建土特产深受 欢迎,有着广大的世界市场。从那个时候始,修剪刀神通广大, 为园艺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蔡襄《荔枝谱》还记载,莆田城里,宋公荔枝,历史悠久。树 极高大,世传其树已三百岁。旧属王氏,黄巢过莆,士兵欲砍以为 薪。王氏媪抱树号泣,愿与树偕死,巢怜之,遂不伐。(朱维干先生按: 此树植于蔡襄撰谱前三百年约与杨贵妃同时矣。由此可见,闽中园 艺业,在唐朝已很发展。) 在宋代,蜀粤荔枝“其精好者,仅比东闽之下等”。兴化军产 嘉荔,宋香陈紫,江绿方红,又为兴化军中嘉品(《荔枝谱》第三) 这是宋初贤良港运行以后,莆田园艺业上去了的历史见证。

      其三:渔民耕海忙 。朱维干先生在《福建史稿》第九章第四节《渔业的发展》中指 出:“崇安刘子翚,任兴化军通判,因为吃蛎房,有滑稽吟咏如 下:”因为是本郡通判,和我们今天关系密切,所以,笔者就网上 查询,终找到了《食蛎房》诗,立刻下载下来,反复学习。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诗人。据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之二记载, 刘子翚以承事郎充,于建炎四年(1130)三月二十八到任,绍兴元 年(1131)七月初二日罢,在莆田任职一年又三个月。 他的这首诗好像是广告诗,为兴化军美食做广告,让它们走遍天下。

      “蛎房生海堧,坚顽宛如石。其中储可欲,虽固必生隙。嵌岩 各包藏,硙 相附积。终逢霹雳手,妙若启扃鐍。钻灼谅难堪,曷 不吐余沥。”风趣地介绍了食牡蛎之事,说得神乎其神,让外地读 者产生赴莆田食牡蛎的美好愿望。

      “南庖富腥盘,岂惟此称特?”意思是说,兴化军三县美食多 得很,哪里只有食牡蛎这一项呢!接着,刘子翚把这里的美食一五 一十告诉了读者。

      “吞航大绝伦,梯脔万夫食。针鳞九牛毛,水嚼逾千百。”晋 人左思《吴都赋》云:“长鲸吞航,修鲵吐浪。”这就是说,在宋 代,兴化人出海捕捞,往往抓到了吞舟之鱼。把它的肉切割下来, 成千上万人可以饱餐一顿!“针鳞”,苔属,小的如牛毛,但却是 美食。煮熟之后,一口就可以吃掉几百上千株,回味无穷。一大一小,放在一起说,增添了不少诗意。你说兴化人出海捕鱼,往往抓 到了大鲸鱼,厉害不厉害?!

      和蔡襄、李弥逊、林亦之的诗相比,刘子翚的诗内容丰富,不 像他们三人较单一。刘子翚的诗则除了介绍出海捕鱼成果之外,还 介绍了兴化军的海洋养殖和淡水养殖。这是因为诗中的鲤、鲫、鳗、 螃蟹等,属于兴化军平原地区的淡水养殖。其他则属于沿海居民海 洋养殖,例如,牡蛎,便是那时海洋养殖的重头戏。它号称闽南四 美食之一,不是自封的,而是得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公认。这和 兴化荔枝、龙眼干走遍天下一样,都是宋代兴化人民创造的业绩。 否则,土特产再好,再好吃,也无济于事,英雄无用武之地。谁也 不会称赞这些美食的功能神通广大。与此同时也说明,1072 年市易法出台,扶植商业,实行农工 商并重,不仅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 展。

      凡此种种说明,宋初贤良港恢复运行以后,兴化军三县社会经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有比较,才能鉴别。据《长编》卷 231 记载,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 年)三月, 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失业。 至于行铺稗贩,亦为较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 于京师置市易务。商旅物货滞于民而不售者,官为收买,随抵当物 力多少,均分赊请,立限纳钱出息。其条约,委三司本司官详定以 闻。”这就是王安石变法时的《市易法》,宋神宗下诏宣布施行。

      根据《市易法》精神,宋朝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 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扶植商业,允 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这就充分调动了商人,特别 是大商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起骨干力量作用。

      这就是说,和福建沿海各地商业相比,在市易法出台以前,东京商业那是比较落后的,商品经济发展远远比不上东南沿海地区。这是因为福建地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地带,海内外商人来往多,商品经济市场广大,所以这里园艺业、制造业、种植业、养殖业等上得早。莆田正是这样,妈祖十八岁时,莆田归宋;次年,兴化军建立,段鹏出任知军,百废俱兴,新的生产热潮就出现了,简直是分秒必争。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莆田得天独厚,不仅拥有汪洋大海,“有海文章可做”,而且木兰溪横跨莆田、仙游两县,水路交通十分方便——这是十分重要两个自然条件。所以,宋时莆田人就树雄心,立壮志,向海洋经济进军,妈祖正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一位女英雄。而且海域面积广阔,海底资源丰富,正等着我们今天的子孙后代去进一步开发。

      在这里,值得指出,在欧洲历史上,新航路开辟,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同样,在莆田市历史上,贤良港运行的开始,标志着宋代莆田人民向海洋经济进军,迈出了富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从此以后,莆田面貌日新月异,士农工商全面发展,名列福建甚至全国前列。鉴于莆田的向海洋经济进军,比熙宁兴商、洪武兴商、郑和下西洋和后来的欧洲新航路开辟,都来得早,富有创新精神,所以,在今天,究竟要怎样评价妈祖的历史丰功伟绩,做到恰如其分,实在是值得我国专家学者们好好考虑的。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