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莆籍外交家吴台
1960年,一位八旬智慧老人在莆溘然去世,走完横跨满清、民国、新中国三代人生。他,就是民国时期莆籍外交家吴台老先生。
吴台,号幼山、星夫、心佛,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莆田县城县巷(今属荔城区镇海街道)人。他天资聪明,自幼勤奋好学,16岁就考中秀才,19岁又考中举人。时值清末,朝廷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废除了科举制度。吴台转而报考新式学校,顺利考进北京大清法律大学堂。
清宣统三年(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民国政府建立。吴台因学业优秀进入外交部,任会计核算司行走。不久,又升任总务厅科长兼庚子赔款清华大学基金保管委员会主任。民国5年(1916年),受命派驻朝鲜,任仁川领事馆领事,后调任汉城总领事馆领事。
在朝任职期间,曾遇仁川一浪人调戏女侨胞遭拒,竟将其怀抱的孩子活活锯死,在当地激起公愤。可国内执政的北洋军阀政府只顾打内战,争权夺利,根本无暇顾及。吴台仍迎难而上,一面做好受难侨胞善后生活,一面向仁川当局严正抗议交涉,甚至自费捐助,多方奔走,终使此案公正解决,既维护侨胞正当权益,又捍卫国家民族尊严。
民国16年(1927年),吴台奉调回国,任外交部国际司帮办。次年,兄长病故,即辞职回乡照顾家庭。在莆期间,他积极支持慈善事业,倡建乃惠儿院,出任首届董事长。民国23年(1934年)复出,在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任职,先后任编纂委员会编纂、机要秘书等。民国36年(1947年),莆田县田径访问团访问南京,他带头以乡老身份接待,给予热情帮助。
吴台为人正直,向往光明自由。他长期身处官场,看透国民党政府黑暗腐败,十分失望,遂于民国37年(1948年)离职返乡。新中国成立后,吴台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积极参政议政,多次应邀参加莆田县政协会议,1956年又当选为福建省政协委员,为祖国和家乡建设发挥余热。 留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