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与被忽略的——王迈和他的忧国忧民诗
不久前,王国泰先生主编的《王迈全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这是王迈诗词文章及生平事迹的第一次全面集中的展示,具有十分宝贵的学术价值,也有一定的纪念价值。王迈是仙游人,南宋诗人、文学家,有作品《臞轩集》十六卷传世,收入《四库全书》。这次出版的《王迈全集》内容全面,除了《四库全书》已经收入的《臞轩集》十六卷外,编者还花了很大工夫从各种志书、文集、族谱中收集了许多王迈的诗词文章以及同时代及后代文人对王迈的评介,王国泰还亲自撰写王迈小传,并认真编写了王迈简谱和王迈世系表。作为王迈的后人,王国泰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四处考察文物,收罗历代文献资料,加以汇编成书,这可以说是对莆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同时也是对先祖的最好的缅怀与追念。
说实话,我对王迈了解得不多,不知道原来仙游除了蔡襄、蔡京等人外还出了个这么了不起的人物。看了《王迈全集》,总算对他的生平事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王迈出身书香门第,童年时代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华,后来又得名师指点,学识大进,三十来岁时考中进士,殿试名列第4名,被派到潭州也就是今天的长沙市任地方官。王迈从政时间不短,但因为性格耿直,始终得不到朝廷重用。但是作为诗人的王迈,在文学史上却拥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一般认为,王迈是南宋诗坛上一名铁骨铮铮、为民请命、坚贞不屈的诗人。他的爱国忧民诗犀利地揭露了贪官污吏,真实地表现人民疾苦,在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上都有独到的成就,在南宋后期诗坛上有着独特的价值。
让我感兴趣的是王迈还是刘克庄的朋友,刘克庄晚年在我老家延寿度过,算起来还是我的半个老乡。这位南宋文坛盟主交游广泛,所交之人多是才华横溢、性情豪迈之人,王迈就是其中最为密切的一位。刘克庄在许多场合用各种方式高度赞扬王迈的才华学识,说他是当时的第一流人物,言语间充满了敬佩之情。刘克庄对王迈评价如此高,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和王迈的共同点实在太多了。首先,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同龄人,家世也基本一样,两人父亲都是进士,祖上也名声不小。更重要的是,两人还师出同门,先后拜入名士真德秀门下。真德秀是当时名儒,王迈与刘克庄的学问思想都深受影响,所以两人既是文学上的知己,更是政治上的同道。由于恩师真德秀的提携,刘克庄与王迈一度同朝为官,看上去前程似锦,而实际上等待他们的是相同的坎坷命运。刘克庄因为著名的“落梅诗案”被一贬再贬,王迈因为冒死直谏,同样遭到一连串的打击。在儒家传统中,冒死直谏一般是被视为忠于朝廷的表现,但真像王迈那样在皇帝面前直来直去锋芒毕露的却并不多见。有一回他甚至当着皇帝老子的面说他“欺天”,这简直令人难以想象,我看被贬已经算不错,没有人头落地就谢天谢地了。
两位才华相当遭遇又类似的天才自然彼此惺惺相惜,刘克庄写了不少诗送给王迈,王迈也写了不少诗送给刘克庄,两人称兄道弟,相互之间的唱和非常多。《王迈全集》中收入刘克庄的《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一词就很有代表性。这首词描写了两位狂生的离别,场面十分形象生动:“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这首词大概写于宋理宗嘉熙三年冬,两人都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王迈再次赋闲在家,刘克庄又被贬广东,王迈(字实之)冒着严寒连夜赶到枫亭送行。词中所说的“风亭”就是现在的枫亭,很早就设有驿站,两人的分别也正是在这里举行。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人分手在即,却并不特别伤感,而是乘着酒兴指点江山,显得十分豁达大度。习惯了官场沉浮的两个人以一种貌似轻快兴奋的情绪来掩盖面对无法预知的生活、离愁别绪以及时间的流逝带来的伤感和凄凉。这种乐观豁达也许带有一些表演的成分,但不管怎样,在南宋后期那个十分阴柔的年代里,还是流露出一股难得的阳刚之气。
“狂”确实是王迈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皇帝骂他是“狂生”,他自己也经常自称“敕赐狂生”,到了晚年还写过“自笑狂生老更狂”的诗句自我调侃,看来狂傲个性到老也没有丝毫改变。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王迈虽然以“狂”出名,但他本质上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书呆子,他的“狂”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人忧国忧民情怀的一种外在表现。王迈和刘克庄这两位难兄难弟所处的时代,国势江河日下,朝廷却一味屈辱偷安,贪官污吏救国无能,对待老百姓却十分残暴。两人报国无门,满腔孤愤却又无处排遣,只好化为直来直去的、不顾个人得失安危的冒死直谏,或者倾注笔端对投降派进行无情揭露与批判。这也许会给人某种“狂妄”的印象,但我们明显能感受到这“狂妄”的背后是一种炽热的情怀,一种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关心以及对北方故土的强烈怀念。“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在南宋后期那个普遍装聋作哑、明哲保身的时代背景下,王迈和他的作品因此显得十分纯正而崇高,这大概也是刘克庄对王迈高度评价的最根本的原因。
有点遗憾的是,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和他那了不起的诗篇已渐渐被遗忘与忽略,就算在莆田,他的名字也远不如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人响亮。《王迈全集》的编辑出版,第一次全面集中展示王迈鲜明独特的诗歌艺术与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他身上所蕴含的莆田文人乃至中国文人一脉相承的硬骨头精神,虽然这种精神在一个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朝代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几分悲壮与苦涩。让人感慨的是,王迈和历史上的那些文人一样命苦,他的才华既不能让自己飞黄腾达,他那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也挽救不了一个王朝的灭亡,但他还是像他始终敬重的前辈们一样,呐喊着、抗争着,数百年后的今天,他那孤独悲愤的呐喊声仍旧真切地传送了过来,如果你愿意读读他的诗词文章,我相信你就会听到这遥远而熟悉的声音。□杨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