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莆田文化第一平台
您已经看过
[清空]
    当前位置:莆田文化网>文化综合>仙游边界行:粼粼清泉出后井

    仙游边界行:粼粼清泉出后井

      昔有道光年间的古井,今有后井水库;水库管理员因水库曾进京领奖,村民却对它是又爱又恨;而今,在省纪委的挂钩帮扶下,村貌有了极大改善——

    点击查看原图

      图为白鹭翩飞

    点击查看原图

      图为百年古井

    点击查看原图

      图为农民公园

      西揽九鲤湖,东据九龙谷,仙游边界行大型系列采访活动的第43站,盖尾镇最北端的边界村,后井村左拥右抱,坐享城厢区与仙游县的两大后花园,得天独厚的地利赋予了它丰富的生态资源。

      后井村东西相隔约2000米,南北相距长达8000多米。境内拥有数千亩生态公益林和丰富的山泉水源,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5%以上。具体说来,后井村东接城厢区华亭镇的五云村,西邻盖尾镇的星庄村、榜头镇的洋山村,北与城厢区常太镇莒溪村,也就是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相连。该村现有人口2680人,下辖6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有林、卢、刘、黄、欧、陈、徐、谢、胡、卓、姚、郑、潘等13个姓,村民人均收入约为8930元。

      后井之所以称为后井,老人们有两个说法,一是指该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因民间常以“后井角”或“后基点”相称,故名后井村;一是指村内的一口古井,该村位于盖尾镇的最北部,进入后井村需自南向北行驶,因此北侧就是后方,故名后井。

      被视为后井村村名由来的古井始建于道光十一年,距今已有184年的历史。时至今日,古井边汲水的人群依然不少,村庄里的人们百多年来共饮同一水源。“道光十一年”的字迹粗拙质朴,一侧有个约一指大小的孔,据称是古井盖的轴孔所在。不远处,还有清朝年间留存下的石狮子,常年遭不法者觊觎,后被村民以水泥浇筑于路旁。

      旧时饮水靠古井,进入20世纪以后,后井村有了更大的“井”——后井水库。这座集雨面积大约5.37平方公里的水库曾是“长藤结瓜”灌溉系统的绝佳演绎。

      “长藤结瓜”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把灌溉系统中的渠道比喻为瓜藤,将瓜藤连接着的大大小小的水库、池塘比喻为瓜。后井水库把非灌溉季节的河水和灌水低峰期多余的渠水,以及沿渠的坡面径流等,引入周边的下塘水库、来狮水库以及其他小山塘储存起来,供灌水高峰期使用,弥补引入水量的不足,从而提高河水坡水的利用率,较充分地利用渠道的引水能力,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抗旱能力。借助这种灌溉方式,后井水库可供应周边6个村庄灌溉、饮水,而“长藤结瓜”这种南方丘陵山区常见的灌溉系统也给后井水库带来了荣誉,曾因“库小效益大”,该水库管理员进京领奖,至今在村里传为美谈。

      尽管后井水库使后井村在盖尾镇扮演着“挖井人”“水供应”的角色,但与水库毗邻而居,后井村的村民们却有着极大的恐慌。“水库紧挨着村子,海拔大约60米高,一遇到暴雨冲刷,附近的民房都会遭殃。”后井村村支书林梅成回忆道,9914台风来袭,后井水库周边近50亩农田被淹,5幢房子坍塌。几乎年年而至的狂风暴雨灾难,使得后井人对水库又爱又恨,这种复杂的心情直到2011年以后才得以解除。

      “2011年,我们村被确认为省纪委挂钩帮扶村,村两委经与村民商量之后,将水库除险加固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提出来,并得到解决。现在即使到了台风天,也不再那么担心了。”林梅成表示,从2011年到2013年的3年间,在省纪委的挂钩帮扶下,后井村完善了村道、后井溪护岸、后井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后井小学教学楼、农民公园等工程,村子里的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善,并在2012年获评省级生态文明村,也是从2012年起,后井水库与东溪水库一道联网供水,继续为盖尾镇提供用水保障。

      走在田边,放眼望去,白鹭翩飞,村民劳作,一片片韭菜在雨后越发显得青翠欲滴。这些年,良好的村居环境又引来一些周边县区的市民在此承包农田种植韭菜,也给后井村民带来另一番收入。

      民生工程百年计

      林梅成从2002年起开始担任盖尾镇后井村党支部书记,任职13年期间,曾经大半的时间都在担心下雨天给村里带来的困扰。

      “后井村有一条小溪,村里农田作业的灌溉用水都是从这条溪里引出来的。以前这条小溪没有做防洪保护,一到暴雨天,溪水经常会漫到周边的田地里,破坏田里的农作物。”林梅成说道。

      2012年,村里开始启动溪岸防洪防汛工程,为这条小溪修建了一条全长2公里的护堤。“这是一项百年之计的民生工程,可以切实保护到村民的切身利益,从此之后,村民再也不用为下雨天农作物的收成所困扰了。”林梅成说。

      后井村四面环山,林业资源丰富,山上的林地面积有1万多亩。林梅成告诉记者,下一步村里准备充分利用这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旅游景点,将后井村打造成一个生态旅游度假村。

      黄连树下打年糕

      夏日荫下好乘凉,节前树下捣年糕。在盖尾镇后井村,有一棵黄连古树,矗立于村落中央,寒来暑往,年年岁岁,伴随着数代后井村民成长。

      从远处看,黄连木苍翠挺拔,亭亭如盖,走到树下,只见树荫蔽日,盘虬卧龙(如图)。黄连木高20多米,树干粗壮,需两三个成年人合抱,树上挂着两个标有“古树名木保护”字样的铭牌。2011年,经莆田学院教授李国平鉴定,这棵树龄约有300多年。

      村民杨明忠是在这棵树下长大的老一辈人,今年75岁了。他告诉记者,小时候他经常和小伙伴在树下玩耍;夏天,人们经常聚集在树下乘凉;到了春节,村民还会在树上系上红丝带,寄予新年的愿景,期盼来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树下还有一个石臼,亦有百年历史。杨明忠说,在他小时候,村民们还会在树下打年糕。随着时代发展,村民已经不再依靠旧时的工具来制作糕点,饱经岁月沧桑的石臼也已经长满青苔,唯有这棵古树,无论朝代更迭,风风雨雨,都始终保持着挺拔的姿态,守望着整个村庄。

      八旬老人会竹字

      盖尾镇后井村有一位名人,81岁的严国英是个书画能手,尤其他写的“象形字”,让人称奇。

      虽然已年过八旬,然而严国英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带风,还有好酒量。“三百六十行,我至少干过三百行。”严国英笑着说。虽然从小对书画感兴趣,并展现出独特的领悟力,然而为生活所迫,他曾打过铁,干过机修工、钳工、油漆工、雕花等等,甚至还学过药理,医过胃病。各行各业中,他还收了不少学徒。

      然而多年来严国英手中的画笔从没荒废过,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他常常受邀去各处写字、绘壁画。后井村以及附近村庄,甚至福清许多寺庙的壁画以及门上的对联,都邀请他来写。邀请者大多数都是看中了严国英的“象形字”,他笔下的鸟形字、竹形字、佛祖字等巧妙灵活。将文字精心设计,让字远看像画,细看却又成字。

      边界小学也现代

      隐藏在这个边界村里的后井小学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2013年建成投用。

      为朗朗读书声所吸引,记者走进该校。教室里,教师们正借助“班班通”上课(如图)。据了解,后井小学旧教学楼修建于1985年,2009年6月经鉴定为无抗震等级的校舍,2010年10月旧教学楼全部拆除,学生租用民房上课。2011年,省纪委干部到该村挂职,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向上争取200多万元资金,用于校园重建。

      崭新的教学楼,崭新的塑胶跑道,全覆盖的“班班通”设备……如今后井小学已然是一所合格的农村标准化学校。

      校长严明超告诉记者,学校共有8间教室安装了“班班通”设备,该设备包含许多名师教学视频和其他课件,可以让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等,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更容易接受。另外,学校借助“班班通”安排文化礼仪课、安全教育课、科学实践课、少先队活动课等,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更活泼,更有礼貌了。

      望村部有个自来水口

      盖尾镇后井村有一个后井水库,依着水库旁,有一个自来水公司。自家村里建着一个水库跟自来水公司,按理说,村里的用水应该不成问题。然而,对后井村来说,现实却有些尴尬。

      5月22日,记者一行在后井村采访时,村主任林金发向记者诉苦。原来,后井村村民的饮用水历来是从山上的山泉水接过来的,自给自足。几年前,自来水公司修建时,与村里协商好,会在村委会以及后井小学设立自来水管道开口供水,并分别建立消防栓。几年过去了,自来水公司已经开始运营,小学里的自来水跟消防栓也已经通了,然而,村委会里的自来水却迟迟未能供应上,这让村干部一众人大感头疼。

      林金发告诉记者,村委大楼里还有个卫生所,平时用水也都是从附近的村民处借过来的,大为不便;且村委会地处村里的人口密集处,建一个消防栓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能起到保护作用。村里希望这个困扰可以早日得到解决。据仙游今报

    莆田文化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935877638

    广告热线:0594-2288370    130159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