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茂良与谢廓然
龚茂良,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是宋朝后期王安石式的改革家。龚茂良忠孝两全,像王安石一样,严于律己,从地方官做起,一直做到了宰相。他一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为高孝中兴做出了其他人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却被殿中侍御史谢廓然陷害,贬到了英州。“父子卒于贬所”。
龚茂良的冤案是由一件小事引起的。《宋史》说:“时曾觌欲以文资禄其孙,茂良以文武官各随本色荫补格法缴进。觌因茂良入堂道间,俾直省官贾光祖等当道不避。街司叱之,曰:‘参政能几时!’茂良奏:‘臣固不足道,所惜者朝廷大体。’上谕觌往谢,茂良正色曰:‘参知政事者,朝廷参知政事也。’觌惭退。上谕茂良先遣人于觌,冲替而后施行。茂良批旨,取贾光祖辈下临安府挞之。手诏宣问施行太遽,茂良待罪。上使人宣谕委曲,令缴进手诏,且谓:‘卿去虽得美名,置朕何地?’茂良即奉诏。”说是大事情也可以,曾觌狐假虎威,胆大包天,到了后来甚至于连宰相也不放在眼里。作为皇帝的助手,龚茂良理所当然要管,为皇帝补墙。否则,国家制定的规章制度就要失去权威。所以论罪,贾光祖当斩!后来,死罪免了,杖刑难免。万万没有想到,宋孝宗反而不那么高兴,这是龚茂良“力求去”的原因。
那时,宋孝宗感到被动,不知所措。后来,他急中生智,反而倒打一耙,要龚对“恢复”表态。言下之意是说,不是朕对曾觌管教不严,而是你对国家大事不关心。什么时候关心了,就官复原职,还让你出任宰相。
于是,龚按照要求去做了,写出了惊天动地的《恢复六事疏》,交了上去。“宋孝宗退朝甚怒,曰:‘福建子不可信如此!’”
宋孝宗为什么怒发冲冠?无非是触及灵魂。北伐战争失败时,龚茂良挺身而出,出谋献策,挽救国家危机,一度成为风云人物。那时龚才43岁。从此,龚的建言,宋孝宗那是言听计从。十几年后,宋孝宗又想出兵,恢复对中原的统治,无非是因为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这说明龚茂良十几年贡献的心血并没有白流。但是,一旦玩火,那就要自焚。这就要认真劝谏了。“茂良没数年,朱熹从其子得副本读之,则事虽恢复,而其意乃极论不可轻举”。这说明,龚茂良是新时期坚持和亲政策的杰出代表。那时,龚茂良所以要手疏,并不是因为想官复原职,而是最后给宋孝宗上一次课,切不可轻举妄动,以报答天子厚爱之恩。这是因为宰相是件苦差事,范仲淹做了没有几个月,就不喜欢做了;王安石也是这样,一直想辞职,只喜欢决策,有多少一一贡献出来。龚已经年近六十,他早就想退休了。“淳熙四年(1277)正月……茂良亦觉眷衰,因力疾求去”。但是人才难得,宋孝宗哪会答应?!
“朕极知卿,不敢忘。”宋孝宗是说了真心话,越是如此龚越要认真劝谏。忠言逆耳利于行,宋孝宗一时发火并不可怕,过后自然而然会烟消雾散,重新考虑老龚的话。
遗憾的是,殿中侍御史谢廓然那时却视宋孝宗发火为升官发财的好机会,他不是正确处理君臣之间的矛盾,而是火上浇油,投井下石,置龚于死地。或者说,拉宋孝宗脱离火坑是一下,推宋孝宗陷入火坑也是一下,这是龚茂良与谢廓然个人修身养性的差异。之所以谢阴谋会得逞,是因为处分宰相这么重要的事,不是依靠廷议,实行集体研究,交给有关部门去办理,而是宋孝宗意气用事,偏听偏信,最终必然酿成了大冤案。
所以,历史研究有时就像医师诊断病情一样,要给历史人物下恰如其分的结论,以便古为今用。宋孝宗是人,不是神,所以,他也会犯错误,否则,在他身边就不要配备各司其职的各类官员。例如谢廓然那时要是称职,说话实事求是,客观一点,那么,龚茂良冤案也就不会发生了。这是不言而喻的。□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