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26 栏目: 莆田艺术 编辑: 莆田文化网 评论: 0 点击: 23 次
本文标签: 莆仙文苑
“那没人管的……”是莆仙百姓世代流传下来的口语,多用于长辈指责后生。此言也反映莆仙地区传统的家教风俗:人是一定要管教的。有句方言俗语说得好:菜没剥不成“丛”,人没管不成人。
少儿时光在乡下。邻居大婶一听到瓦屋顶上“咕噜噜”的小石子滚动声,便举首望着屋顶破口大骂:“那没人管的死囝,谁又在屋后投掷小石子了。”平整过的自留地菜畦,被贪图捷径的人踩出脚印来。主人便骂“那没人管的,脚瘸了没路让你走吗?”一次放学,几个孩子躲在蔗林深处,偷啃集体的甘蔗。挂在田埂小树上的书包,被前来巡田的小队长解下来,狠狠地臭骂一顿:“没人管的死天公!哼!要书包带你们家长来,挨个儿给你们算账。”
“那没人管的……”是对过失者的斥骂,固然欠缺文明,但直截了当,通俗易懂,不像粗言野语。但细细咀嚼,却仿佛让人难以接受。因为“没人管”即指家里缺失父母大人。旧时,因孩儿无知引起双方家庭纠纷,各自都扬着右手食指,左手插着腰,你一言我一语:“你没人管!”“你也没人管!”“你才没人管呢!”……
“没人管”是句禁忌口语,却道出了事端的缘由。“没人管的”人才会犯错,有人管则不会。是否真的“没人管”吗?
否!不是“没人管”,而是管得不得力,管得不到位,管得欠科学,或根本管不着。显然,管教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如今,马路上的红绿灯,“没人管的”人偏偏闯红灯。公共场所的粉刷墙壁,一夜之间就患了“牛皮癣”。刚打扫的街道,即刻就有人丢下铁罐子。与你毫不相干的街道栏杆,“没人管的”人却将它踢得东歪西斜。夜半三更,一群“没人管”的小伙子,手提棍棒在街道上耀武扬威;更有甚者,挥着大刀,对着路人砍杀无辜……“没人管”的例子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耳闻目睹这些镜头,没人管吗?不是没人管,管的人多得很呢。家里有父母管,学校有老师管,社会上有公安、民警、保安……谁说没人管?这还不是构建了所谓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多渠道”的管理网络吗?
我由此悟出一连串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人,要不要管?谁去管?敢不敢管?该怎么管?是不是人人都服从管教?不服管教的甚至为非作歹的该怎么办?试想,一个没人管的放任自流的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国是法制社会,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不管则乱,乱则不稳,不稳则遭殃。
其实,我们从小就接受家庭管教,入学后就接受学校师长管教,走上工作岗位就接受单位领导管教,企业打工也都有人管。管就是教育,管就是约束。有人以为,“没人管”可“自由”“舒服”多啦!可是,一旦你被许多“没人管”的人围攻欺凌,自身利益受到伤害时,你就变得不“舒服”、不“自由”了。所以,管是约束,有时可能被管得很难受。但细想,有人管了,才有更多的人受到保护,获得自由。我们的法律、制度、纪律之类,都带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实际上也含有保护性。那些“老子天下第一,谁也管不着”的人,似乎不可一世,但到头来是要吃大亏的。
以上仅是例举道德层面上“没人管”的小事,难免浅显些。人们常说“严是爱,松是害。”我们固然禁止鞭笞之刑,但严格、严厉、严明却是历代流传下来的管教之道。
本文仅肤浅地闲聊个“管”字,和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问相差甚远,无能论及。眼下“没人管的”,有大人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也有管得过激又恐发生意外的现象。有人说,现在的人越来越难管,有些厌学、辍学而又没事干的青少年流入社会,学好的难,学坏的易,渐渐沦为“害群之马”,危及社会。那么,如何让“没人管”转化为“有人管”,管出成效,是个值得探讨的社会问题。刘建成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那没人管的……”
==== 品味莆田文化 领略港城魅力 ====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古文教彰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014-08-20 09:27
2014-08-19 10:54
2014-08-12 09:51
2014-08-06 11:17
2014-08-04 10:03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