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盛龙和他的“精神还乡” - 莆田文化网              莆田文化网     ..       搜索       首页 快讯 文化 艺术 人物 文史 旅游 镜头 影音 综合 联系         home 莆田艺术 郑盛龙和他的“精神还乡”       郑盛龙和他的“精神还乡”  时间:2014-02-07 栏目: 莆田艺术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28355 次 

    本文标签: 书画摄影

     一支画笔乡情寄满眼荔枝香梦来

   

 满园益智(国画)  江南四月(国画)

 

   古荔飘香(国画)  郑盛龙  作

   每年春节,平日里在闹市中显得有些冷清的三清殿这时候总会热闹一番,因为总会有几场文化活动在那里举行,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农历正月十二将要举行的著名画家郑盛龙的画展便是其中之一。

   郑盛龙老家仙游,1985年考入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后留校工作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他的大写意花鸟把传统的文人笔墨情韵融入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绘画创作中,生机勃勃、酣畅淋漓,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位艺术家都有他的情感来源,我的情感来源就是故乡的一草一木。”

   年前我与他匆匆见过一面,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他谈得最多的还是家乡。

   “离家三十年了,但家乡一直在我心中,只要我一闭上双眼,满脑子就是荔枝、枇杷、龙眼、芒果……这些花果草木已在我的记忆里留下深深的印记,它们早就跟我的血液连在了一起。”

   “与荔枝对话”

   郑盛龙老家赖店樟林村,村庄名气不大,却有一片上百年树龄的荔枝林。“小时候,我经常在树上树下玩耍,荔枝成熟了,也会跟小伙伴们偷偷爬到树上采摘。”谈起童年趣事,郑盛龙仿佛回到了天真无邪的少年时代。

   莆田历史上“烟火万家,荔荫十里”,因此有“荔城”之称,乡贤蔡襄故里枫亭同样遍植荔枝,也有“荔乡”之誉。蔡襄不但是名臣、诗人、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颇有造诣的农艺师,他撰写的《荔枝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荔枝的专著。

   生长在荔枝的故乡,荔枝便成了郑盛龙永远的牵挂,也成了他创作的一个永恒的母题。他画过各种时辰的荔枝:风中的荔枝、雨中的荔枝、阳光下的荔枝……和蔡襄喜欢自称“莆阳蔡襄”一样,郑盛龙也喜欢自称“莆阳励之”。“励之”是他的号,他的另一个号是“荔枝仙”。

   当然,郑盛龙不是为了画荔枝而画荔枝。“艺术家不是植物学家。他只不过是借助生活中的物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种种体悟。”他说,“植物是有生命的。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生灵。画家应该学会与植物交谈,与荔枝、龙眼、枇杷对话。”

   让郑盛龙念念不忘的,除了家乡的草木花果,还有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

   “仙游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民间艺人也特别多。现在的小孩有动漫卡通什么的,我们那时候没什么好玩的,就经常呆在寺院宫庙里看那些老先生画画。他们画的那些佛教、道教人物特别生动,也特别逗,眼神里传递出一种善。”

   仙游是个寺庙壁画和木雕工艺都很发达的地方,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曾经造就了李霞、李耕等艺术名家,这种文化氛围也滋养了郑盛龙幼小的心灵,把他领进了艺术的殿堂,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郑盛龙先后求学于仙游师范学校、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得到郭怡孮、洪惠镇等众多名家的亲炙,在诗、书、画等方面的艺术修养有了全面提升。经过多年的艺术探索,他在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把中国画传统中的韵味、法度、意境熔为一炉,由此形成了自己奔放豪迈、酣畅淋漓的个人风格,得到了行家的好评。

   2013年7月12日,郑盛龙作品展在北京恭王府开幕。作为恭王府艺术系列展的一部分,此次展览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展出了郑盛龙近年创作的45幅作品。

   画展期间进行了学术研讨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巨德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丁宁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郑工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研究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博士等专家嘉宾出席研讨会,对郑盛龙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

   郑工说,郑盛龙的学术视野比较开阔,作品颇具意趣,显示其较为丰厚的学术修养。尚辉则认为,郑盛龙笔下的花木具有一种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高天民看了郑盛龙的画以后,觉得郑盛龙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大写意的“正脉”,让人觉得“体正”、“味正”。而在刘巨德看来,一般画花鸟的人害怕画大画,但郑盛龙越大越来劲,越放得开,奔放的地方有法度,精微的地方也有气势,书法和绘画结合得非常自然。“从盛龙的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作画过程中心、手、眼合一的酣畅淋漓,这些都是目前在花鸟画界里少见的。他在生理上、文化精神上有一种底气,作品整体上就呈现出一股阳刚之气”。

   “阳刚之气”是郑盛龙的作品留给许多观众的共同印象。也有媒体认为,郑盛龙的大写意花鸟作品“文气、正气、清气、盛气兼具”,既雄浑豪迈、酣畅淋漓又不失法度。

   对于他人的评价,郑盛龙有着自己的认识。在他看来“正气”就是一种文化。他认为中国文化有许多好的东西,比如“中正”与“平和”。他温和而坚定地说:“事情做正了,才会做得更好。”

   “记得住的乡愁”

   郑盛龙本质上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从1985年进入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学习到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他在教学与研究工作之余潜心画画,一直不太显山露水。有熟悉他的朋友说他“三十年坚守寂寞,在寂寞中坚守,在坚守中行进”。他听了很开心。他当然知道艺术是“寂寞之道”,太多的名利心对艺术没有好处。这或许也是他特别喜欢芙蓉花、特别欣赏“芙蓉精神”的缘由之一。在厦大校园中,芙蓉花比比皆是,“芙蓉”二字也特别常见,芙蓉楼、芙蓉湖、芙蓉餐厅、芙蓉隧道。“芙蓉花总让我陷入沉思。”郑盛龙说,“芙蓉花并不在百花盛开的春天开花,待到秋天才盛开。芙蓉‘不与百花争艳’的品格,也许正是厦大的特色吧。”

   但这两年,“不与百花争艳”的郑盛龙似乎不再甘于寂寞了。我上网搜索郑盛龙,有关他的信息有数百条,而且都集中在这短短的两三年。我知道了近年来他几乎是马不停蹄地东奔西走,巡回展出,参加各种活动:

   他走出厦门,把画展办到泉州、三明、福州、北京;他在一曲“春江花月夜”和精湛的太极功夫表演情景中挥毫泼墨,亲笔作画以赠外国贵宾;他应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上合组织北京峰会‘和睦’大型国际美术作品展”,是福建唯一一位受邀参展的画家;他在北京恭王府开画展,此次展览展出了郑盛龙近年创作的45幅作品,获得京城名家的广泛赞誉,给前来观展的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4年新年的钟声还在回荡,郑盛龙又带着60余幅作品,来到位于福州于山的福州画院举办国画展。本次画展主题定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郑盛龙说:“21世纪我们应该更多地着眼于中华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传播中华文化,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我深深热爱自己的民族,我希望能以举办画展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中国画。”

   随着年龄的增长,郑盛龙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他也越来越深切地理解并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年四季,他总是一袭唐装,言行举止总以温柔敦厚、刚毅豪迈自我要求。他也越来越希望中国文化也能“与时俱进”到世界各地,“好的东西也要让世界一起分享”。

   2013年7月,他应邀做客光明网《光明讲坛》栏目,与网友共同分享他的创作历程,畅谈写意国画的精髓。

   《光明讲坛》是光明日报、光明网联合制作的百集大型视频访谈节目。节目邀请全国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100位权威人士做客光明网演播室,畅谈个人奋斗故事、讲述行业发展历程、分析国际国内现状,多角度全视野探讨诠释“美丽中国”的深刻内涵。

   面对网友,郑盛龙娓娓而谈,显得朴实、谦逊而又观点鲜明、立场坚定。他再次谈到了故乡对他的重要性:“艺术情感的真实很重要,这种情感来源自生活的体验。我从小成长在‘荔城’莆田,所以说我画荔枝寄托了很多情感。”

   同样让他寄予深情的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他以唐诗为例说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诗的形式很小,但它的精神容量无比之大。”“好的作品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一个丰富、深邃的思想。我认为这也是中国写意画的最大特点。”

   郑盛龙坦言现在很多人对于中国书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误以为中国书画就是简单地用毛笔代替画笔。他说:“中国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其最高境界体现在书写性。书法现在拥有那么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每时每刻都在传递你的信息。所以,用书法的画法画写意画,来实现诗、书、画的结合,我认为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谈到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时郑盛龙说:“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现在学习传统,并不是照搬过来,而是要把好的东西拿过来用。”

   再过几天,郑盛龙第一次在家乡举办的画展就要开幕了。他没有特意给自己的画展命名、定调,但那即将展出的60多幅写意花鸟作品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一种存在:故乡的存在。他满腔热情、反反复复描绘的是龙眼、荔枝、枇杷、芒果,还有桂花、桃花这些我们身边熟悉的花果,描绘的是这位游子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郑盛龙的作品打动我的正是那无处不在的“乡愁”。这“乡愁”并不忧郁、哀怨,反而热烈、喜庆,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希望。这是郑盛龙的“精神还乡”,是他对家园与文化的双重意义上的“精神还乡”。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t=" + new Date().getHours();  相关日志:

朱清芳与他的竹画“鸟字”

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笔会侧记

郑永庚的国画创作之路

卓家祺:勤研朱墨作春山

瑞云祠同现李耕师徒壁画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郑盛龙和他的“精神还乡”

    上一篇:铁面御史李梁 下一篇:莆田春节杂忆          QQ联系 邮件 Twitter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RSS订阅     本网微信二维码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莆田话《秋生讲古》视频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一)(林春德) 妈祖诗词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二)(林春德) 2015年莆田市普高省一级达标校录取线公布 学习莆田话 莆田历史大事记 体验台湾妈祖绕境进香活动 “新莆田二十四景”简介 陈靖姑的传奇故事 电视剧《妈祖》全集在线观看 莆田往事年历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午尼至尊——林兆恩 走进木兰溪(阿钵) 2015年莆田中考作文题为“我终于说了公道话” 妈祖灵签解签 探访台湾原政界名人 陈裕清“台湾味”故居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三)(林春德)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四)(林春德) 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成立     第二届“名师高徒”讲坛开讲:状元“传经” 名师“送宝” 莆田有位“张药师”能点草成“金” 莆田《非常生活》之相亲版 三枚珍贵的妇女抗战纪念章 名臣周瑛谈医论政——对《医隐记》一文的解读 黄凤荣的拼贴画“征服”凡尔赛宫 旅游节感赋二律 乐善好施的林兆恩 “童”画世界里“爱的公开课” 谒陈俊卿墓 明代莆仙按察使简介 浅谈妈祖的家史 莆田新县夹漈草堂 让妈祖文化之花馨香远播 园庄清峰阁:山中避暑胜地 高雄普惠宫3米多高贴金妈祖在湄洲祖庙开光 闽中画派杰出的绘画大家——李霞 梧塘东坡天后宫 石梯寺 聚焦城厢区南门学校感恩教育     导航标签   莆田美食 文化聚焦 摄影欣赏 莆仙戏台 学校教育 莆企电商 史海寻踪 现代名人 景色镜头 三一教门 文化资讯 企业文化 民间藏宝 读城品乡 古迹探幽 莆田工艺 十音八乐 传奇故事 创业人物 本土歌曲 莆仙幽默 莆田影视 生活休闲 莆田市情 莆话翻唱 人物访谈 政策法规 行业人物 莆仙文苑 民俗节庆 百姓故事 古老照片 旅游景点 爱心公益 莆田荣誉 莆田文物 姓氏族谱 莆田方言 莆商风采 莆仙戏曲 莆田风俗 莆田游记 史实珍档 妈祖文化 书画摄影 莆友自拍 历史名人 娱乐体育     品味莆田文化 领略港城魅力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古文教彰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RSS订阅 | 一座充满魅力的港口城市——莆田市  | 莆田市十大“城市名片”  | 莆田的中国之最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7aaba49a13c4e52efd62534e20a6f31'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hs.graphicsDir = "/content/plugins/kl_highslide/highslide/graphics/"; hs.outlineType = "rounded-white"; jQuery(function($){$("a[href$=jpg],a[href$=gif],a[href$=png],a[href$=jpeg],a[href$=bmp]").addClass("highslide").each(function(){this.onclick=function(){return hs.expand(this)}});})              HcmsLazyload("/content/templates/Hcms/images/space.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