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信仰的社会契合性 - 莆田文化网              莆田文化网     ..       搜索       首页 快讯 文化 艺术 人物 文史 旅游 镜头 影音 综合 联系         home 莆田文化 妈祖信仰的社会契合性       妈祖信仰的社会契合性  时间:2014-01-25 栏目: 莆田文化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7734 次 

    本文标签: 妈祖文化

     妈祖信仰自中国东南沿海,而播布到华东、华北、乃至东北;又突出国境,信众远及南洋,形成四海同光、普天同济的世界影响。“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在现代文明中,是一个奇迹。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妈祖信仰由民间而上达封建王朝的朝廷,屡加封褒而世代传承,已有千年。尽管过去时代,中国有对遭受侵略,领土被分裂,但在中国领土和华人文化圈内,妈祖信仰生生不息,显示出健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张力。妈祖信仰、妈祖文化,其力量源泉何在,由过去的存在能否变成未来的永恒?在我看来,应该有其探讨的价值。

   一

   妈祖信仰的产生,与人类社会有着契合点,适应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妈祖信仰包含的文化元素中,无论过去或现代,有许多是我们物质和精神上支撑点。

   妈祖实有其人,是中外学术界多数人的共识。妈祖信仰肇兴于宋,大盛于元,是见于中国文献的。妈祖具有人性与神性的复合性格。就神格而论,妈祖是一位中国女神。女神崇拜,是中国人的传统。在中国创世纪神话中,第一女神是女娲氏,她补天补地,给中国人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她又搏土造人,是创造中国人的祖先。女娲之后的嫘祖,是农桑女神,给我们的衣食之源。中国古代在创造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的生产女神之后,又创造了许多精神上优美的女神,如湘夫人,洛神,织女星……等。中国女神崇拜,是中国人文化心理中一种定势。印度男身的观自在菩萨,传入中国本土后也化作“女人相”。女神崇拜不但是对母性的原始崇拜,也是中世纪伦理道德上的需要。因为天人感应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历史条件下,女神与广大信众可以无阻隔交流。妈祖的神格是威力无穷的。她神格的魅力中,蕴含着人格的力量。

   中国人是炎黄子孙,炎帝后裔有“舟国”,舟为独木船,《易?系辞(下)》说:“刽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元统四海,而都于燕,军需民食无不仰给于江南,故海上交通为国计民生中大问题,但海途险阻,绝无保障。而先朝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对“海洋之中,保护船舶,其功甚大”(吴自牧《梦梁录?外郡行祠》)已化升的女子林默,曾封灵惠夫人。故尔朝廷认为“惟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封号,积至十字;庙日灵慈,直沽、平江……兴化等如皆有庙。”(《元史?祭祀去》)妈祖的神格大为张扬。这种“奇应”或曰“灵迹”,在现实中能产生的精神力量,并由这种“心理暗示”激化的物质力量,是哲学的思考问题,兹不赘述。就当时人的认识水平而言,妈祖信仰在海运中,是起着精神支柱和心理依靠作用的。这同现代人带护身符、吉祥物的观念并无二致。无疑问,妈祖的神格提高与威力,在当时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它与当时社会需要是和谐与契含的。而且,女神妈祖又有胁侍的带有科幻色彩的千里眼、顺风耳。

   二

   妈祖信仰在传承中,由于民间传说的渲染,朝廷对神权的褒封,中国传统的多神观与造神运动,生产力的极端需要而又无法解决,妈祖的神职功能便逐渐大与外延。最明显的,其一是与碧霞元君和观间菩萨的复含;其二是将妈祖认作生之神。

   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道教祀为山神,谓可“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但传道士弘法,从封号上可见“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字样,前四字是政权对神权的利用;后四字即救世保生。观世音菩萨,系从印度传入中国,约在南北朝至唐时期,中国佛教徒将具化为男身,并塑造出“送子观音”化身。中国人传统的对生之崇拜心理,完全倾注在妈祖身上,使妈祖的神格与神职极大扩延。以天津天后宫为例,妈祖的化身有:子孙娘娘(保生元君),百子娘娘、千子娘娘、送生娘娘、催生娘娘、引母娘娘及乳母娘娘、乳食娘娘和斑疹娘娘等,在胁侍神中还有许多仙宫、仙女和童子。毋庸讳言,生民需要什么(其中生育为第一需要),在造神运动(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庙的神职人员为主动)中,就赋予妈祖什么神职功能。

   女神兼有母性,就把妈祖奉上最崇高而神圣的地位。明清之际,东南沿海居民,出于政治经济亲缘诸原在,大量向外移民,有奔赴台湾的,有奔赴港澳的,有奔赴南洋的。民移而神迁。居民移出地区在客观上是以妈祖故乡为中心的,就把妈祖信仰到了大陆移民的新居留地,并成为一种坚定的信仰。众望所归,“妈祖”一词就在这种条件下诞生了。这是对世世代代我养我的故土一种神圣情怀。认祖归宗与追本溯源是同义词。这又维护了中国人最传统也最伟大的感情。海内外华人同认“四海一家”,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心理。妈祖,妈祖,中国人之祖!这是不可能摇的。

   对妈祖由神学信仰,演化为民俗文化,其中儒释道对妈祖的神格,既起着分解的作用,又起着人格的整合作用。妈祖信仰越扩大,原有的科学成分就越被分解,而客观上(无论人们愿不愿意)必然向新的更丰满的神格转化。妈祖信仰是精神文化,妈祖称为天后,神格由海上护航女神演化为集多神于一身,并成为华人文化圈的精神皈依,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四海同光是四海同心结出的顾果。

   三

   妈祖信仰的外延很大。妈祖宫庙对经济文化都有影响。城市源于古代的居民聚落点。好祖宫庙的始建,都是选择在聚落点附近。天津最早的妈祖庙,是元代的“两沽(大直沽与三汉沽)两庙(海河东西两庙)”。三汉沽的妈祖庙,因是内河外海的交接的要津,明代所建天津卫城就在附近,所以,在天后宫前设有宫前集;到弘治间,除原集保留外,又设通济集,也在宫庙附近。集有定期(宫前集有一天定“初一开庙门(祭拜上香)”之日;到清代乾隆朝,商业繁荣,人影如云,已有“繁华要算估衣街,宫南宫北市亦佳”的说法,天后宫商业圈,所售商货除祭祀用品外,充满手工艺品、生活用具(吴岳越布),农历腊月正月,更成为最热闹的年货市场。乾隆时诗人有句:“天后宫前舶贾船”,并在天后宫以东形成了一条洋货街。在台湾妈祖宫庙,往往是“一座寺庙,聚合一群人”(颜芳姿。见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与北港朝天宫1979年编印《妈祖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在新竹县,“乾嘉以降(暗指十七世纪),北门大街到天后宫成为贸易通商要津”(据颜芳姿前文),宫庙附近没有米、菜、炭、柴、草诸市场。北港、鹿港、以妈姐宫庙为中心,也形成大小不同的商业圈。新加坡主祀妈祖的粤海清庙,天福官、潮州会馆周围,是华人华裔生活圈,也是商业圈。

   妈祖宫庙与所辐射的商业圈,是相辅相成的,居民建筑了宫庙,宫庙又吸引了各行各业,形成了风水坊;而如新加坡,商圈又反过来支持与管理宫庙。血缘、亲缘、地缘、财缘,纠结在一起,互相影响,而互相促进。这与各地老城隍庙的情形相近,而妈祖宫庙建成后,其社会适应性更强更有持续性,是其它寺庙所不可及的。

   风以化成,俗以习染。妈祖信仰没有形成“制度化宗教”,而是在传承中日益成为民俗文化。天后是神号,而“妈祖”“老娘娘”则是人民口头的俗称,表现出一种亲情。“妈祖”二字充满母性的仁爱与温馨。现在,对妈祖信仰中的思想内核,有儒、道士各持一说明,也有三说并存的;但传统学说儒学也好,本土宗教道教也好,外传又中国化的佛教也好,都融会为中国文化。管子曰:“致德其民,和平以静”,因此,二十世纪学术界又有人尊称妈祖为“和平女神”。妈祖的神格与人格是统一的。这反映出生民的心声。

   做为民俗文化,妈祖信仰的活动,已稳定地传承为受众的规范性行为,例如妈祖诞辰不入海捕鱼,妇女着“妈祖装”(穿红色剪衣,梳船形妈祖髻),诞辰举行民间歌舞过会。这些大为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与人民的文化需求心理相适应。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诞辰,也是世界华人文化圈的“狂欢节”,万众一心,欢欣鼓舞,在文化心理上表现出归属感与亲和力,壮哉,伟哉!

   五

   处于生活科技化,人际交往网络化的现代,妈祖信仰的未来如何?我认为,物质生活发展越快,精神生活越不易与物质生活同步发展,而且精神生活是复杂的,既包含有信仰,也有审美、心术、感庆、性格与情感等等活动。如果说过去时代妈祖信仰主要指对妈祖神格的迷信,随着时代的进程,中国人长期培育的情感倾向,则是不可摇撼的。妈祖属于中国人,中国人需要妈祖。这种千百年来所结成的纽带无法割断。科学发达,文化也发达,妈祖信仰过去与中国文化心理适应而传承,也随着文化心理的丰富而演化。妈祖在民族的整合作用愈益强大。我们应该站在未来而看未来。即使在当代世界,妈祖信仰也趋向融会于世界文化。1954年,全世界天主教徒代表在菲律宾举行祈祷大会,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信仰之一,由教皇特封妈祖为天主教七圣母之一,并隆重地为妈祖加冠(《海内对外学人论妈祖》1992,中国北科出版社,经353页)。这篇文章题为《华侨的妈祖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作者李天锡先生断言:

   “我们可以预料,在未来一段很长的历史,历史时期以后,当华侨、华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之时,妈祖文化通过和世界各国的文化融合以后,将作为世界文化”。张仲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t=" + new Date().getHours();  相关日志:

丹青颂妈祖 两岸一家亲

湄洲妈祖祖庙2016年奖教奖助学办法发布

台湾新住民来莆田寻根认祖

妈祖文化与海丝主题文化讲堂开讲

文以载道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妈祖信仰的社会契合性

    上一篇:2014年“文化美·莆田美”文化迎春系列活动安排 下一篇:妈祖宴菜恋原乡          QQ联系 邮件 Twitter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RSS订阅     本网微信二维码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莆田话《秋生讲古》视频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一)(林春德) 妈祖诗词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二)(林春德) 2015年莆田市普高省一级达标校录取线公布 学习莆田话 莆田历史大事记 体验台湾妈祖绕境进香活动 “新莆田二十四景”简介 陈靖姑的传奇故事 电视剧《妈祖》全集在线观看 莆田往事年历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午尼至尊——林兆恩 走进木兰溪(阿钵) 2015年莆田中考作文题为“我终于说了公道话” 妈祖灵签解签 探访台湾原政界名人 陈裕清“台湾味”故居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三)(林春德)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四)(林春德) 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成立     莆田市5处水利工程列入第一批福建省水文化遗产 郑和祭拜妈祖的历史之谜 抗战老兵郭调宁:“铁的历史不容否认!” 指尖上的艺术 莆田工艺美术城探秘 朱总司令视察平海 义工黄志萍:言传身教传承好家风 莆田市图书馆开展莆仙童谣吟唱活动 还债国欢寺 “清新福建”十大经典旅游线路出炉 莆田有两处入列其中 壶山门第 绶水书香——文史专家黄祖绪访谈 彰化天后宫 湄洲岛上幸福的小吃 圆智庵——对外交流的平台 2015年福建高考各科类批次网上填报志愿时间安排 耄耋老人打工助学传美名——记首届莆田市道德模范黄文谦 五帝庙今古奇观 1977,冬天里的高考故事 《妈祖》十四个月的故事 仙游县目前有百岁老人33人 老艺人黄国辉乐当民间艺术薪火传人     导航标签   莆田游记 莆田工艺 读城品乡 三一教门 民间藏宝 历史名人 十音八乐 学校教育 莆仙文苑 妈祖文化 莆田方言 莆田美食 现代名人 古老照片 莆商风采 莆田文物 姓氏族谱 企业文化 传奇故事 莆企电商 百姓故事 史海寻踪 莆仙戏曲 文化聚焦 行业人物 莆仙戏台 史实珍档 旅游景点 爱心公益 娱乐体育 民俗节庆 书画摄影 莆仙幽默 莆田影视 生活休闲 政策法规 摄影欣赏 古迹探幽 莆友自拍 人物访谈 创业人物 莆田市情 景色镜头 文化资讯 莆田荣誉 莆田风俗 莆话翻唱 本土歌曲     品味莆田文化 领略港城魅力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古文教彰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RSS订阅 | 一座充满魅力的港口城市——莆田市  | 莆田市十大“城市名片”  | 莆田的中国之最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7aaba49a13c4e52efd62534e20a6f31'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HcmsLazyload("/content/templates/Hcms/images/space.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