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6-14 栏目: 莆田人物 编辑: 莆田文化网 评论: 0 点击: 213 次
本文标签: 莆商风采
◎人物名片
周颖南,1929年出生在仙游一个教育世家。他以商养文,笔耕不辍,被誉为“南洋一枝笔”,是新加坡一位成功的儒商代表,曾荣获“国际儒商贡献奖”。
以商养文
1949年,周颖南来到了印尼泗水,开始艰苦的创业。他与朋友合办同丰贸易公司,输入欧美的汽车零件,生意兴隆。
随后,周颖南又与好友对印尼梭罗银行进行改组,扩充经营业务,日渐兴旺,声誉鹊起。他们很快又在雅加达、泗水、玛琅增设分行,与企业挂钩并进,开始在印尼工商界崭露头角。
在谋生的同时,周颖南依然钟爱文学。他一边创业,一边读书、写作,还兼任雅加达华文报纸《火炬报》的特约记者。他还经常自己开车四处采访,把创作目光和落脚点放在当地题材上,撰写了一大批小说、散文和新闻报道,激起很大反响。
最令他难忘的是,他曾以记者身份采访在印尼访问的周恩来总理,连夜奋笔写下特写专稿《沐浴在战斗友谊的海洋里——写在周恩来总理的告别宴会上》。 至今,周先生谈到这一历史性的会见时,质朴的脸上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此后,周颖南不管事有多忙,总要想方设法“挤”出时间,采写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瞬间”,而今也都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
文坛佳话
在文革岁月里,周颖南毅然决定倾其所有,编辑出版大师们的作品和画册,用他的挚情架起了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桥梁。
十多年来,他自费出版的国内外作家、画家的作品,有《丰子恺书画集》,有《海粟老人近作》、《海粟大师山水小景》,还有蒋抱一的《紫山老人草书诗稿》、《紫山老人八十自寿》(草书卷)。
周颖南与刘海粟、丰子恺、巴金、俞平伯、叶圣陶、冰心、丁玲、萧军、艾青、钱钟书、赵朴初等上百位中国文艺界名人学者保持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诚挚友情和各种形式的交往。
他把心掏给了朋友,朋友也把心掏给了他。丁玲将毛主席亲笔赠词“亮”给了周颖南。这对酷爱文学的周颖南来说,是稀世珍宝。
这些年来,他几十次“回娘家”,并且鸿雁传书,不断求教名师。叶圣陶曾风趣地形容他与周颖南通信好像是在“打乒乓球”。他们自1978年至1984年,来往书信共达259件。如今,这册通信集已作为叶圣陶重要创作的一部分,被中国现代文史馆珍存。
其间,周颖南以文会友,笔耕不辍,先后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中国大陆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出版了《周颖南文库》15卷本和十多部文集。中国现代文学馆专门开辟了“周颖南文库”收藏其作品。
从他所著的一摞摞沉甸甸的厚书中,可以看到周颖南不遗余力地将中华文化在“新土扎根”,又将侨居地的文化与中华文化融汇发展,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
这就是周颖南的里程碑。他始终自信自强,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地走向人生的新高峰。
敢拼会赢
1970年,周颖南在新加坡投资,创办国际纱厂、联洲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总经理。
后来,周颖南又同他人合作,开办了针织、漂染、胶带、塑料、成衣等几个小厂,并对这几家小厂进行改造,组建海洋纺织有限公司。公司购置了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引进了一大批高级人才,走跨国发展的道路,先后在南非、中国设厂,成为当地同类行业的领头雁,荣获“新加坡50家杰出企业”称号。
1980年,周颖南开创第一家餐厅“湘园酒楼”,注重精神享受,主张要吃出文化来,还先后在新加坡河畔建立8座富丽堂皇、造型别致的高档酒楼。喜爱诗词的周颖南,给每一座酒楼起了动听的名字:“明珠”、“百乐”、“芳园”和“灵芝”。
2001年,周颖南创建的同乐饮食业集团,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此时,他已在新加坡和印尼雅加达两地拥有近20家的餐厅,年经营额5000余万元新币,成为当地工商界名人。
为弘扬中国烹饪,周颖南往返于欧美各地,比较和研究中外饮食,撰文著述,甚有创见。郑志忠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周颖南:文坛商海双丰收
==== 品味莆田文化 领略港城魅力 ====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古文教彰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013-11-01 09:36
2013-11-01 09:33
2013-11-01 09:32
2013-11-01 09:31
2013-10-31 09:23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1-2013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 & 莆田文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