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阳端午节 - 莆田文化网              莆田文化网     ..       搜索       首页 快讯 文化 艺术 人物 文史 旅游 镜头 影音 综合 联系         home 莆田文化 莆阳端午节       莆阳端午节  时间:2013-06-03 栏目: 莆田文化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7218 次 

    本文标签: 莆田风俗

   

 仙游农家端午节前包粽子 陈国松/摄

   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日,是传统的端午节,俗称“五日节”。它源于崇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来,是人们入夏卫生防病的节日。

   初一吃米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螺指海滩出产的螺丝钉状贝类),初四插艾,初五沐浴,有时还举行龙舟竞渡活动。这天若天气晴朗,家家户户将棉被、衣服摊在阳光下曝晒,藉以杀菌消毒。妇女要到山坡、田野、果园、河边……去采枝叶和割草。据说这天百草清幽,特别经午时阳光照射,芬芳无比。用“午时草”熬汤,让人沐浴能驱除百病,有人把“午时草”晒干保存,留待小孩满月时,熬汤让产妇、婴儿沐浴,青年男女结婚前夕,熬汤,沐浴。

   “午时草” 熬汤时,同时放进一些连枝带荚的黄豆(“六月豆”也叫“早豆”)、蒜头、禽蛋若干枚,枚数应据各户人数多寡而定。熬煮之水,放在庭中晒太阳,意在吸收午时阳光和空中精气,过午熬汤。熬汤前,把“午时草”放进锅内,禽蛋、黄豆、蒜头放在“午时草”上,倒入经过日晒的清水煮开。

   揭开锅盖,先把蛋、豆、蒜捞起,用盆、碗装着晾,蛋用小盆装拿去祭祀鬼神,豆、蒜让人先食。大人一定要吃蒜,据说人吃了煮“午时水”的蒜,被雷阵雨淋(“淋西北雨”)少得病。凡是读书的小孩,也哄他们吃。再把锅里的“午时草”捞取干净,“午时水”让全家人沐浴。大人给小孩洗澡后,将煮熟的蛋放在小孩身上滚几下,口哼莆田方言:“多吃午时蛋,全身肥囡囡”;又用雄黄酒在小孩额上面画“王”字,并擦腋下,肚脐、耳朵、鼻孔等处,意在驱毒避邪;再分给蛋、桃,装入用五色线编织成的网袋内,与布扎小虎同挂他胸前,然后再吃“午时水”煮的食物可清肠解毒,胸挂五色网袋和布扎小虎可避邪。

   女孩腰缚肚兜,红肚兜上用多色(一般用五色)丝线绣上五毒动物:虎、蛇、蜈蚣、壁虎、蜘蛛,表示以毒防毒。

   端午节中午,一般各家各户都煮面条吃,饮上几杯雄黄酒。近代有的人家也吃水饺,扁食等,以其他的酒替代雄黄酒。

   这一天,妇女可忙得过呛。割午时草、烧午时水,房间里大扫除,每个角落喷洒“雄黄酒”,并备“蚊炉”,装入“砻糠”(谷壳),加入苍术等中药,点火煽出烟雾熏蒸,燃点蚊香等,用以消毒防虫。

   女子出嫁后第一年,嫁家要送“五日节”礼物,除送粽子、米糕外,另给女儿和女婿衣服各一套,给女儿的婆婆、嫂嫂每人红肚兜一个。

   这天午后,男男女女穿上节日盛装,前往观赏一年一度的“划龙舟”活动。龙船有老船(雄龙)、齐头船(雌龙)各一艘。船头翘起,船身宽度可容两人并坐,长约3丈。每艘船可坐26人,敲锣、打鼓的各一人,船尾掌舵的1人,船中放小菩萨神像一尊,意在保佑平安。

   船首龙头颈下彩面龙鳞,船身彩画八骏和鲤鱼。每把船桨上写“村名胜境”。船尾的橹,一面写“果然夺得锦标归”,另一面画上大鲤外,再写上“村名胜境”。老船头用优质的樟木雕刻成龙头,龙头凿两个龙眼,套上木雕活动眼球;龙口张开,中间挂上一龙舌。舌上挂一粒圆木球,龙头顶上插上一对鹿角,颔下挂上白色的龙须(现在多用白塑料丝加工)。龙船划动时,龙眼珠、龙口木球一齐滚动。齐头船只用鲜艳颜料在船头画个龙头就行。

   龙船上插“村名胜境”的旗帜。划桨法有老鹰桨、督浆两种。老鹰浆要求船桨工出水面时要齐胸,督桨只要求一上一下直划。境内都采用督桨法。

   水手要服从锣鼓指挥。沿岸观赏的人呐喊鼓劲。乡老派人把各户捐献的糯米煮成“福饭”,连同咸菜片挑往沟岸,让划龙船的人放开肚皮吃(吃时把“福饭”捏成拳头大的一丸,吃完再捏)。围观的老妪向划龙船的人乞取“龙船饭”给小孩吃,说是吃了会保平安。下午4—5时竞渡结束,将龙船抬进社内架起。

   本境龙舟竞渡,明清时代就有此俗。后因划龙船经常发生械斗,甚至竖起“黑旗”、“白旗”,拉帮结派。此是陋俗。

   附1:莆阳端午节粽子的做法:

   1、红枣粽子:取糯米1.5公斤,红枣0.25公斤。将糯米洗净,用凉水浸泡2小时后沥出,在卷成斗状的粽叶中装入糯米30克,然后放上红枣3—4粒,再盖一层糯米,包好后,将粽子入锅内,加满冷水盖好,用旺火煮二个小时左右即可。蒸煮过程中不停地加水以保持原来水位。

   2、猪肉粽子:取糯米2.5公斤,鲜猪肉1.5公斤(肥瘦各半),酒25克,白糖150克,食盐70克,味精少许。先将糯米淘净加糖盐、酱油拌匀,将猪肉切成长方形小块,与剩下的配料拌匀。然后将粽叶卷成漏斗状,装入40克糯米,放上肥、瘦肉各一块。再加盖约30克糯米拨平,包好。最后将包好的粽子放入水中沸煮一小时后,再用文火煮一小时左右,蒸煮过程中要不断加水保持原有水位,煮熟后出锅即可。

   3、豆沙粽子:糯米4公斤,赤豆1公斤,猪油0.5公斤,白糖、白酒少许。先将赤豆煮得酥烂后倒入淘箩,下面放大盆,用手不停地搓擦酥烂的赤豆,同时将水从陶箩内徐徐淋入,直到红豆壳全部流尽为止。待细豆沙在盆内静置15公钟,毕去上面的余水即成豆沙。将腊板油去皮稍烫一下切成小粒,加入少许白酒拌匀,5分钟后再加入少许白糖拌匀,掺入豆沙,捏成直径4厘米、长6厘米的豆沙馅,再将糯米淘净滤去水分,取粽叶3—5片卷成漏斗形,装入糯米20克,放入馅一个,再加盖糯米20克,然后用粽叶包裹紧,用棉线扎牢,煮熟即成风味独特的豆沙粽子。

   附2:乌白旗械斗

   莆田民间的封建械斗可追溯到南宋时代。著名南宋词人刘克庄在《致郡守杨编修》信里就曾写道:“莆之民惇兵脆,本无强悍。迩来官府姑息,小小争端,不分曲直,而惟党聚之为畏,安坐拱手,养成啕嚷叫呼之骄。一夫奋跃,百夫持挺而趋,不特尺籍伍符也。田里之间,骎骎有之矣。”

   刘克庄的话道出了南宋官府对民间争端“安坐拱手”的姑息态度,也揭示出封建械斗发生的根源和本质。而在乾隆《莆田县志》里,也有关于明代莆田“南北洋争水,有操戈相杀者”的记载。可见莆田的民间封建械斗由来已久。到了清代,莆田的封建械斗愈演愈烈,甚至形成了乌白旗两大派势力的械斗。

   据邑人陈池养考证,莆田的乌白旗始于清道光十八、九年。其初随联合各小乡与大乡斗,渐联渐多,而大乡亦复相联系。至道光二十五年,旗分乌白。而乌白旗之名大著。本是中立派的,其后与乌旗合者为乌旗,与白旗合者为白旗,纵横几十里,甚至跨县,战争不息。较明智者,竖红旗,守中立。

   引发乌白旗械斗的事端很多,诸如:墟集上权利不均的争闹,渡口上揽客货的纠纷,沿海沙田种植的争利,侵田占地的争执与水利疆界的互不相让,迎神赛会越出境界,龙舟竞渡的借故生事,择地盖房,营坟的迷信风水及调戏妇女引起祸事等等。这些事端一旦发生,往往动辄连结乡村,置枪炮,请武师,成群结队,多至千人,少亦百人,对敌交锋,至于斗毙多命而不悔。”

   乌白旗械斗的结果自然是双方群众两败俱伤,从中渔利的则是村中鼓动械斗乡绅,土豪及办理案件的封建官吏。

   附3:送“虎蛋”

   送“虎蛋”是本境过去农村的一种习俗(兴化农村皆有),结为伉俪的女方每年端午节前夕,总把“虎蛋”送给男方,希望早生贵子,子如虎壮,“虎仔”满堂。“虎蛋”是“虎”和“蛋”两样东西。“虎”乃印有老虎图案的纸张,分黄、红、绿三种颜色,用比牙签大一点的竹条将纸张贴成的“小虎子”。“蛋”也只是通常的的鸡蛋或鸭蛋。送蛋数量的多寡取决于这对亲家的结婚时间,新婚的亲家送的蛋数,要比男方该分的户数略多,平常的为40个左右。有人戏称:这是一场“祈福接力赛”,从结婚生孩子到孩子结婚,一送就是二十多年,而后又把这一“接力棒”传给儿子的亲家。   (卢金城)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t=" + new Date().getHours();  相关日志:

“七月半,公妈热”——仙游“中元节”习俗

印尼归侨“粽情”民俗传承

莆田女出嫁“坐龙轿”或源于彭鹏与江梅妃传说

新娘头戴箩筐其实是莆田婚俗

莆仙祖地风俗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莆阳端午节

    上一篇:蛋亚做皇帝的传奇 下一篇:屈金屋漏出风神——方纪龙花鸟画摭谈          QQ联系 邮件 Twitter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RSS订阅     本网微信二维码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莆田话《秋生讲古》视频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一)(林春德) 妈祖诗词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二)(林春德) 2015年莆田市普高省一级达标校录取线公布 学习莆田话 莆田历史大事记 体验台湾妈祖绕境进香活动 “新莆田二十四景”简介 陈靖姑的传奇故事 电视剧《妈祖》全集在线观看 莆田往事年历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午尼至尊——林兆恩 走进木兰溪(阿钵) 2015年莆田中考作文题为“我终于说了公道话” 妈祖灵签解签 探访台湾原政界名人 陈裕清“台湾味”故居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三)(林春德)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四)(林春德) 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成立     莆仙方言的由来和文平读浅论 “仙女”科学家张琼央视解读马航失联搜救 兴化府城砖“仙邑”考证 七夕节莆田炒米花 福建明年普通高考报名方案出台 11月1日-4日网上报名 仙游石苍:名贵树种密布 珍禽异兽众多 春节期间莆仙戏乡村巡回演出 白马将军的故事 祝贺枫中九秩校庆(嵌头诗) 北高沿海笔架山 海峡艺雕旅游城6月25日全新亮相 90后小伙组原生态乐队 入选莆田大学生校园十佳歌手 城厢区多举措激发城市发展活力纪事 妈祖巡安兴化在线欣赏 2015湄洲妈祖灯会启幕 为游客带来视觉盛宴 九鲤"第一蓬莱"的由来 莆田市第一首大学生村官之歌《青春有爱》 “最美丈夫”邱亚江 莆田婚嫁别有特色:说亲、定亲、出嫁、合卺、闹房 兴教典范 爱乡楷模——忆印尼侨领李文涛     导航标签   民间藏宝 莆田方言 娱乐体育 民俗节庆 十音八乐 本土歌曲 史海寻踪 莆仙幽默 百姓故事 姓氏族谱 读城品乡 文化聚焦 古迹探幽 古老照片 莆田文物 莆仙文苑 学校教育 史实珍档 莆田美食 行业人物 爱心公益 莆企电商 政策法规 书画摄影 人物访谈 莆田市情 景色镜头 莆田荣誉 莆仙戏曲 莆田影视 历史名人 莆友自拍 文化资讯 莆仙戏台 创业人物 现代名人 企业文化 生活休闲 妈祖文化 莆田游记 莆田工艺 莆商风采 摄影欣赏 旅游景点 传奇故事 莆话翻唱 莆田风俗 三一教门     品味莆田文化 领略港城魅力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古文教彰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RSS订阅 | 一座充满魅力的港口城市——莆田市  | 莆田市十大“城市名片”  | 莆田的中国之最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7aaba49a13c4e52efd62534e20a6f31'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hs.graphicsDir = "/content/plugins/kl_highslide/highslide/graphics/"; hs.outlineType = "rounded-white"; jQuery(function($){$("a[href$=jpg],a[href$=gif],a[href$=png],a[href$=jpeg],a[href$=bmp]").addClass("highslide").each(function(){this.onclick=function(){return hs.expand(this)}});})              HcmsLazyload("/content/templates/Hcms/images/space.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