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标签: 莆田游记
去湄洲岛的那个周末,南方多个城市的雨正下得无休无止。从福州出发,途中雨帘在窗玻璃上划出白茫茫一片。心道,这次参加“映象·妈祖”的采风活动,将成为望雨的一种想象。
心中有些怅然,尽管我一直是喜欢听雨、看雨之境,但出外采风,总是希望有好天气,成全眼睛的盛宴。
车在湄洲湾的码头,雨还是一直下。坐上轮渡后,在波浪弧线划荡之中湄洲岛渐渐在望。上岸时,大雨骤然小了,淅淅沥沥犹如春雨。省作协副主席朱谷忠诗情地感叹:“这温柔的细雨,温柔的风给我们增添了别种风情。”
沿着这别种风情,下午进入妈祖祖庙朝拜时,雨居然停了。
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用浓浓的莆田乡音,一脸虔诚地告诉我们,这是妈祖的灵性。他说,每年的台风来临,几乎都是在湄洲岛上空打几个转就悄然而去。
我们不得不信,周边的城市还在大雨之中。而湄洲岛的雨却走了。这是湄洲岛的灵性,也是妈祖的灵性。
在湄洲岛的上林村,岛上的湄洲女子———林亚花是我们的导游。在一座带着岁月沧桑的小石头屋前,她告诉我们,这是妈祖林默娘的诞辰地。一块石碑依稀可见:“天妃祖籍地名上林”字样。阿花告诉我们,她的家就在妈祖诞生地前面,从小听着妈祖的故事长大,她小时候的梦想,就是长大后要致力于妈祖文化的传播。从漳洲读书回到岛上,做过银行职员,也当过办公室文员,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作妈祖文化传播的导游。已有十年从业经验的她,从一位小导游发展成为岛上一家旅游公司的经理,但她依然坚持出来带团,她确实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妈祖文化。
在采风的第二天,当她梳着妈祖的帆船头饰出现在我们眼前,神采飞扬的她,穿着红花边的蓝衫,红裤,关于妈祖衫还有一个典故:
帆船头,大海衫。
红黑裤子,保平安。
意思是说,妈祖的帆船头,衬着海一样蓝的衣衫,红的裤子被海水打湿了,红黑参半,成为平安吉祥的色彩。
望着阿花宽宽的额头,银质的发簪在讲话声中闪动,样式拙朴的流苏耳环衬着她圆圆的脸盘很复古,她的眼神里透着一种宁静,骨子里透着一种因了宗教信仰的安然。
两日里,对于妈祖的了解多数来自于阿花的解说。辟如妈祖叫林默,在莆田把16岁后的女子昵称为“娘”,就成了林默娘。林默娘以28岁的青春定格于海上,为了救助海难,她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的生命,这一年是宋雍熙四年———即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当地人为了感恩默娘的恩德,为她建庙奉祀。在岁月的长河中,信奉她的信众越来越多,她被列为春秋谕祭之神,成为与黄帝祭典、孔子祭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妈祖信俗”成为一种宗教文化传扬世界。
阳光打在阿花的脸上,大汗淋漓间奔走讲解,她不放过任何一个风景的细节,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关于妈祖文化的细节,无论是在鹅尾山还是黄金沙滩,她总能引我们看到妈祖的身影,听到妈祖的故事与传说。
她的脸上始终挂着和气的笑容,语气始终是透着一种身为湄洲女子的自豪。
望着她黑红的脸颊,恍然间,我甚至觉得是妈祖把灵性给了这位凡间女子。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无不透着海岛女子吃苦耐劳、胸襟宽广的本真。这一刻,我宁愿相信,不仅仅是阿花充满了灵性,在这个14.3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因了那个充满了灵性的林默娘,给这厢女子带来了超然与灵性。
所以,我们见到的湄洲女子不仅会织补衣裳,还能下海捕鱼,上山扛石。生活的担子压住只是身体上的疲惫,因了默娘的渲染,精神上她们充满了向往与希冀,爱家,爱生活,爱世间的美丽……
那日,在妈祖的祖庙,我们跨越了323级台阶,穿过圣旨门,见到了金脸的妈祖娘娘。脸庞闪着吉祥和灵气的光芒。一位身着旗袍的美丽司仪,用接待台湾信众的礼仪为我们这群岛外作家进行了对妈祖娘娘的祭拜。
在烟雾缭绕的厅堂上,怀着对妈祖娘娘的景仰之情,我们深深地鞠下三个躬。
这是我在信奉基督教十几年后,除了教堂,第一次跨入庙宇举香叩首。在某些时候,信奉某种宗教,也会格律我们的行为,不会轻易尝试让别的信仰侵入我们的思想。
但是,那日,我没有纠结。很自然地跨入了大殿,很自然地叩拜了娘妈,以纯净的心抚摸了她手中的如意,带着心中所愿很真诚的祈福于她。
从山下到山上,在99米的高处。见到了那尊在电视上邂逅过无数次的妈祖神像。宽阔的额头,脸如满月,她手执如意伫立于云端之上,注目来往海上的船只,用她的神力为渔民们带来平安和谐。
在此时,我看到全世界华人同在寻找乡愁的根,寻找大爱的源头。是妈祖将这些流浪的根安放在湄洲岛上,从此,心不再摇晃。
这一刻,我们再次俯首膜拜这尊海上和平女神,她是灵性之神,她是诗情之女子,她是羁旅怀乡者心灵之归属……□欣 桐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